人人都说我是死神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观音土

    “站住!”二冬子放下筷子,起身就要追,“别拍!你给我站住!”

    都不是富裕人家,一个油饼在县城卖都要两文钱,就是二冬子赚了些钱,也舍不得回回上街都吃油饼跟豆浆。

    丛业扯住二冬子的衣袖,“追不上了。”

    那小孩应当是极熟悉县城地形,就在二冬子起身那瞬间,小孩已经窜过了拐角,消失在眼前。

    “那孩子青天白日的就来抢吃的,怕是饿的极了。”蒋婶也劝,她坐在丛业右手边,那孩子离开前,她多看了一眼。

    小身板看着有五六岁,就是瘦的厉害,显得眼睛很大,往外凸,脖子细细一根,还没有她手腕粗。

    露在外头的皮肤上都是伤痕,因着有些黑,伤痕离得近了才能看得清楚。

    蒋婶拿起自己吃了两口的油饼,撕掉自己吃过的地方,将剩下的放在丛业面前,“桑启媳妇,你吃婶子这个。”

    丛业没要蒋婶的油饼,她又让一旁欲言又止的老汉重新做了一块油饼。

    老汉将热乎脆响的葱油饼端来,他搓着手,“也是怪我没提醒你们,他好些日子没来,我还以为那孩子离开这里了。”

    老汉指着桌上还冒着热气的油饼,说道:“这份油饼就不要钱了。”

    “那孩子是经常来抢吃的?”听老汉的语气,那孩子来了不止一回了,蒋婶好奇地问。

    “也不是常来。”这会儿没有旁的客人,老汉就跟蒋婶多说些,“那孩子是三月前出现的,他抢客人油饼,被逮住打了一顿。”

    都是有儿孙的人,总瞧不得小儿在面前被打成那样,老汉叹道:“他再出现是大半个月以后了,一瘸一拐的,这回怕是知道抢吃的又会被逮住打,就一直缩在墙角,等客人都走了,就把客人放在桌上,我还没来得及收的馄饨汤给喝个干净。”

    孩子就比桌子高出一个头,他垫着脚,费力地将桌上的碗一个个拖到面前,将碗底都挨个喝干净。

    说到此处,老汉又叹了口气,“那时候那孩子更瘦小,我瞧着也可怜,就给他重新下了一碗。”

    “他没吃,还问我能不能先把碗端走,过了会儿,他又端着空碗回来,我瞧着他嘴上都没个油腥子,恐怕那碗馄饨是端回去给旁人吃了。”这么点孩子,饿的只剩下皮包骨,得了点吃的,竟能忍住一口不吃,老汉就忍不住心软。

    之后那孩子又来过两回。

    有客人见那孩子直勾勾盯着他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挥着拳头让孩子滚。

    那孩子人小,脾气却倔,就缩在墙角不走。

    等那喝多了的客人过去,踹了那孩子两脚,那孩子才龇牙咧嘴地爬起来,捂着肚子从客人腋下窜过去,端着那客人还没吃完的碗跑了。

    似乎他硬挨下那两脚,就是为了能心安理得地抢走客人没吃完的馄饨。

    孩子跑的快,碗里的汤竟然也没洒出来。

    那客人抬脚就追,不过他头脑昏沉,脚步踉跄,没追上孩子。

    老汉为了息事宁人,又给醉酒的那客人下了一碗馄饨,没要钱。

    这才让原本大喊大叫的客人闭了嘴。

    那孩子知道他是何时收摊,等收摊前,他端着空碗回来。

    他揪着自己的衣摆,站在老汉面前,勾着头说:“你打我吧。”

    老汉拍了拍他的脑袋,“不打。”

    他将没卖完的馄饨都下锅,送给了那孩子。

    之后那孩子就再没出现过。

    一个多月没见,那孩子没见长高,看着更瘦了。

    这回不光是蒋婶,就是二冬子听了都一阵唏嘘。

    二冬子小时家穷,也有吃不上饭的时候,可总不至于饿成这样,二冬子有些不太明白地问老汉,“我怎么瞧着他肚子是鼓的?”

    天逐渐凉,不少人都穿了厚衣裳,那孩子还是一身单薄,因着太瘦小,鼓起来的肚子就显得格外惹眼。

    “我估摸着他是吃了观音土。”老汉来不及多说,又来了两位客人,他满含歉意地朝三人点头,便转身去招呼客人了。

    二冬子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他听说过有饿极的人会吃观音土充饥,不过他还是头一回见。

    蒋婶吸了口气,顿时有些急,“看那孩子肚子大,恐怕是吃了不少日了,这,这再吃下去就没救了。”

    少量观音土确能充饥,吃多了却是能活活将人胀死。

    “婶子,为,为啥啊?”

    连没多少文化的丛业都读到过这类文章。

    古时常有饥荒,灾民啃树皮,吃草根,待树皮跟草根都吃完,就开始吃土,吃了观音土容易口渴,喝多了水,便使得腹中的观音土膨胀,凝结,再无法从身体内排出,最后活活胀疼而死。

    所以那时候有死亡枕籍的说法。

    “我十来岁时,家乡闹水灾,房屋跟田地全都给水冲了,我们全家逃到安和县来,我也吃过观音土,吃得少,活了下来。”蒋婶没细说当时的惨状,二冬子却也能想象得到。

    他望着碗里还剩下大半的馄饨,顿时吃不下了。

    等老汉将另一桌客人的馄饨煮好,丛业朝老汉招手,等老汉过来,丛业问:“老人家,你可知那孩子住哪?”

    老汉摇头,“这我不知。”

    转念一想,老汉又猜,“我听他口音,不是咱安和县的人,应当是逃荒来的,咱县城能让他住的地方也就是县西的临水桥下,要么就是东头的破庙里。”

    “不过东头破庙住的都是一直在县城的乞丐,那些乞丐也都排外,那孩子要是住进去就得挨打。”

    那孩子方才是往东跑的。

    丛业吃了口馄饨,心里琢磨。

    按老汉的说法,那孩子身边应当还有另外的人,那人必然是重病了。

    否则怎会让一个孩子出来抢吃的?

    这个时候白日跟夜间温差大,白日还好些,到了晚上,风一吹,好人都能冻出毛病,何况是个病人。

    是以,那孩子必然是带着病人住在破庙的。

    他身上的伤恐怕也是这么来的。

    丛业问清老汉破庙的具体所在,便催促二冬子,“赶紧吃,吃完去瞧瞧。”

    “婶子,你先回牛车上。”丛业又对蒋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