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武力破天
繁体版

第七十章 石家村

    虽然雷同,但大宋的石家村和石坚后事生活的石家村并不在同一个区域,这个石家村在云台山附近,距离汴京一百五十公里,三百华里左右。而石坚后世生活的石家村在豫州中南部,算是南辕北辙,这也让石坚内心稍微好受一丢丢。

    当然,这里是异变的世界,和真实世界有很大差别也实属正常。

    一众人在村子里搜寻一圈下来,个个眼睛通红,除了他们十六人,不,加上石坚十七个人,村里活着的就只有藏起来的五个人,包括石二妞和她妈王大妮。

    “大柱,我们王家村有没有金兵鬼子?”哭了一阵子,王大妮突然想起她附近娘家的村子,急忙找到中年人询问。

    中年人叫石柱,一个很特色的名字,年轻时在石坚的“父亲”石梁开的村私塾里读过两年书,没有表字,在一众人里,是唯一和石坚平辈的石家村人。其他年轻人按辈分都要喊石坚叔,还有两个更小辈的要喊他爷。

    石柱为难的看了一眼王大妮:“官府没有通告,金兵就来了,现在到处一片混乱,我也不知道王家村怎么样,咱们离得这么近,只怕凶多吉少。”

    听闻娘家也可能遭金兵荼毒,王大妮又坐在地上嚎哭起来。

    “不要哭了,现在不是哭的时候!一村人的仇不能不报,被金兵绑走的兄弟姐妹也要救,剩下来的人怎么活,村里人的后事怎么办,金兵再来怎么办,这些都是马上要解决的事。”石坚站起身来,高大的身量,出众的外貌气质让他鹤立鸡群。

    一行人现在惶惶不安,正是需要主心骨的时候。石坚的父亲在村里素有威望,他自己又是读书人,现在能文能武,已经成为村里剩下这些人眼中的话事人。

    “石头,我们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根据宗族惯例,石坚已经是实际上是石家村族长,石柱一锤子定音,由他主事。

    华夏自古以来死者为大,正常情况死了人都要大操大办,但石坚以金兵随时会卷土重来为由,建议从简从快办:“诸位兄弟姐妹,国耻家仇未报,还有很多兄弟姐妹还在金兵鬼子手里受罪,葬礼办得再隆重,他们在地下也难以安心。等灭了这些金兵鬼子,官府将鬼子赶走后,我们再重新祭祀一次,才能告慰他们。”

    身处封建时代的大宋,“族长”发了话,又不违情理,大家也就赶紧行动起来。由于石家村都姓石,女眷都是外村人,石坚安排村里几个年轻人去和石家村有联姻的村子里、镇上打探情况,顺便也通告石家村的情况。

    石坚在石家村宗祠浏览家谱的时候,其他人将村里遇难的村民的尸体统一摆在了宗祠前的坝子上,十一个金兵汉奸的人头也作为祭祀品被摆在了这里。

    石家村八十九户人,一百七十一口遇难,被金兵掳走一百一十三人,房屋大都焚毁,唯一完整的只剩下宗祠。

    而此时,石坚望着祠堂里族谱有些诧异,石家村这一支脉的祖先居然是徂徕先生石介石守道,是石介第三子石斯遁公的嫡子石源迁徙此地,石家村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距今也不过五六十年的时间。

    石坚默默记住了这些关系,或许将来能够用得上。

    晚上的时候,年轻人陆陆续续回到了村里,带来的消息让众人心头发寒,他们走了附近十来个村子,有几个村只活了三五个被专门留下来埋尸的老人,青年男女连带村子里的骡马粮食财富全部被金兵掳走,其余的人都被残忍杀害。

    也有几个村子,提前带着村里人躲进了山沟里,躲过一劫,代价却是整个村子被焚毁,留下的人一个不剩被杀死。

    金兵凶残,活似恶鬼。后李村的老李头,全家人死得只剩下他一个。据他说,他亲眼看到一个金兵从后李村的一对男女胸膛里挖出心脏吃了,这些金兵就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石叔,我们要怎么办?”一个身高一米七五,壮实的小伙子坐在石坚旁边,瞪着通红的眼睛问石坚。小伙子名叫石磊,按照族里的辈分,石坚比他高一辈。

    石坚一个个看去,村里剩下的这些年轻人可谓同仇敌忾,都咬牙切齿要为家人报仇。

    “怕死不?”石坚用这里带有晋地和豫州地方口音的汉话问道。

    不怕死,年轻人们一个个拍着胸脯保证。

    “怕苦不?”石坚再问了第二个问题。

    不怕苦,死都不怕还怕苦?就怕没机会杀几个金兵恶鬼,给家人报仇。

    “如果我带你们去打金兵,能否做到令行禁止?我让上的时候,哪怕枪林弹雨也要上;我不让上的时候,哪怕有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在眼前被杀也不能上。你们能做到吗?”石坚用严肃的话语再次询问。

    这一次,这些年轻人犹豫了一会儿,但最终,还是石磊先开口道:“石叔,我能做到,你读书好,明白的东西比我们多,你让做的,肯定都是对的,我想不明白没关系,听你的就行!”

    听到石磊的话,其他年轻人也明白过来,打仗不是过家家,不光光是勇敢杀敌的问题,当下也都个个表示哪怕是被坐着金兵砍头,石坚不让动就绝对不动。

    “很好,我们先把村里人的后事料理了,然后听我指挥。”看到士气可用,石坚也不再纠结,以有着宗亲血缘的石家村人做核心,组织一路抗金义军显然比上梁山式拉队伍更靠谱。

    在石坚的提议下,众人没有再将村里遇难者往各自家的坟堆去下葬,而是选了一块族田统一下葬。

    虽然去繁就简,但重视葬礼的村民还是花费了两天的时间才将所有人下葬到石家村“公墓”,并且理清楚了每个死者的位置,方便以后迁坟。

    办完这些后事,石坚看着眼前一百多个,四五个村聚集着的年轻人满意的点点头。

    “贼人势大,官军不敌,我们也不能鲁莽的上前送死,我只能先选一些精兵强将。被我选上的,就和我一起杀敌,不死不休。没有选上的,按照我的要求,照顾好老弱病残。大家都沾亲带故,这个时候要顾全大局,抱成团,努力活下来。”石坚说完,就开始挑人。

    挑人的标准很简单,年轻力壮,身体健全,无有残疾。

    一百多个人,石坚真正满意的不到三分之一,但他还是留下了六十人,其余的人被他安排到三十里外的山里“安营扎寨”,将老弱病残,各村里的粮食财富也集中到易守难攻的山里面去,以此躲避金兵的再次扫荡。

    然后,石坚带着这些从未有过军事训练,上过战场的年轻人开始了他的拉练式练兵模式。

    将者,三军之司命也!身上维系着百十多个人的性命,背后是一百多个家庭的期望,石坚开启了他在任务世界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

    河北路、河南路大部分是平原地区,如果没有河流阻挡,金兵的骑兵军团就可以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

    大宋的普通禁军、厢军已经被打成了惊弓之鸟,真正能有战力的唯有禁军中的西军。如府州折家军、麟州杨家将、清涧城钟家军,因为长期对西夏的战争,还有着相对强悍的战斗力。

    只是西军均为山地军,平原作战,面对金辽的骑兵军团的大平原作战并不适应。

    况且,但根据石坚掌握的历史,大宋朝廷以文制武,对军队的调动、战略战术的指手画脚,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对金国的战争,无论战略还是战术,大宋朝廷都做出了极其愚蠢的选择,这才有了靖康之耻。

    历史细节或许有所变化,但历史大势不会有什么扭转,根本不必期待官军有什么作为,甚至还要避免官军的乱军、溃军祸害乡民。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靠人不如靠己,这是石坚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的情醒明白的策略。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多了穿越小说,以为读两句诗书,就能让人纳头便拜,结交王孙权贵,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大都不过是黄粱一梦。

    石坚很快发现,他们遭遇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粮食短缺。

    金兵纵兵劫掠,所过之处,鸡犬不留,村子里老百姓的点点积蓄,都被金兵和他们麾下的汉儿抢得一干二净。除了地不要,金兵可谓把眼前所能看到的一切抢走,和后世日寇的三光政策并无太大区别。

    石家村藏下来的粮食可以勉强供活下来的人活到十月份秋收,但对于石坚的“义军”则是杯水车薪了。

    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都充分说明了粮食是军心、民心稳定的根本。

    石坚食量大,吃得多,在这肉食匮乏的地方,省着点吃也是一个人顶三五个人。粮食不够吃,他不得不从口中节约点口粮,保证大家伙都能吃得上粮食。

    要想高强度训练,就必须让所有人吃好、吃饱!石坚无奈的发现,豫州人喜欢说的“吃了吗?”,成了他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这对于从未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经历的石坚而言,还真是一道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