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人之夜
繁体版

第三十章 游行(上)

    伟大的维克多-雨果是这么描绘那气势恢宏的场景的:

    “人群的浪潮不断高涨,冲击着那些屋角和房檐,它们像海岬似的到处突出在形状像不规则的大水池般的广场上。在司法宫高高的哥特式前墙的正当中,有一座大阶梯,人流在那里分成了两股,川流不息地上上下下,在中间的台阶上散开,又在两旁的坡道上扩展成巨大的浪潮倾泻而下。这座大阶梯不断向广场倾泻人流的情景,正像是万丈飞瀑落入湖泊。喊声、笑声、千万人杂沓的脚步声,汇成一片巨大的喧哗和声响。”【1】

    那么换做阿瑟-浮士德,他会怎样去描绘“老大哥诞辰日”当天那气势恢宏的场景呢?我觉得学识渊博睿智的阿瑟-浮士德的文笔并不会比维克多-雨果逊色,但只可惜,“老大哥诞辰日”的当天,他正在那该死的昏暗的房间里,翻译着那一堆如山一般的文档。他只能听到无数的呐喊声口号声从窗外传来,整日不可消停,吵得他几乎想要掀桌罢工。

    在那个终将会载入史册的一天,可怜的阿瑟-浮士德骂了无数遍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骂了无数遍查拉斯图拉大主教。当然,他并没有这么客气的称呼他们,他称他们为两个老不死的东西,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怒气不那么高涨。

    无疑的,不管阿瑟-浮士德承不承认,“老大哥诞辰日”的这一天终究会被载入这座城市的史册。

    在“老大哥诞辰日”的前一夜,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这个老不死的东西便解除了阶级限制的禁令,所有阶层的人都得以在“老大哥诞辰日”这天自由地来回于城市的各个区。当然这只是短暂的。欢呼之后一切还会变回原样。不过这个短暂的接触让许多许久或者从未去过城市另外区域的人们有了一个彻底了解自己所在城市样貌的机会。

    很多人,很多住在第十一十二区的孩子们从来都没有到过十一十二区以外的地方。他们都知道,遥远的第十五区有一位老大哥,没错就是那个满街市道路都贴着他巨大照片的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他们的老师告诉他们,老大哥犹如神一样存在,他是上帝的哥哥,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带来的,这座城市所有的道路,楼房等等等等,乃至他们的出身,都是由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一手缔造的。他们的生命是老大哥赐予的,没有老大哥的准许,他们此时便是一个四处飘荡的野鬼。

    老师告诉孩子们,老大哥一直都在看着你们,你们要是谁不乖,谁上课说话搞小动作,考试作弊欺骗父母老师,这所有的坏事都是不允许的。老大哥一直都在凝视着大家,你们一旦做了坏事,后果很严重。至于是什么后果,老师自己也说不出来,不过也并不是因为老师们不知道,而是老师们不敢说。无数的监视者,还有那个该死的“老大哥之眼”都在凝视着监视着课堂,课堂也非法外之地。

    总之,老师都告诉孩子们,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正在看着你们,并且会看着你们一辈子,时时刻刻直到你们死去。所以在此期间任何人都不要做让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生气的事情,那样的后果很严重。

    好了,让我们回到“老大哥诞辰日”这一天,在此原谅不学无术的作者无法拥有像维克多-雨果、阿瑟-浮士德一样出彩的笔墨去刻画当天群众游行的恢弘的场景。但是如果你也在“老大哥诞辰日”当天的现场的话,你也会同我一样感到无比震撼。

    当清晨的第一缕光照在大地上之时,人们便已相继地走出了家门。当然这只是漫长前奏的开端。此时的人们已经准备好了一切的物资,什么海报、传单、横幅、喇叭、气球等等,所有的东西连同他们那炫彩斑斓的衣服交相辉映,渐渐地点缀起清晨的街道。

    当天的道路全部封闭,所有的工厂企业统统关门。今天是法定的节假日,每一个人都不允许上班上学,每个人都必须出门参加欢庆“老大哥诞辰日”的游行。所有的店铺都是关门的,只要敢开那便是发国庆财,监视者会立马闯进你的店里将你绳之以法。

    确实,在这个日子里也没必要开张,跟着那群打了鸡血的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崇拜者瞎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前几天城市新闻便已经通告全市,“老大哥诞辰日”这天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将会亲自“出征”接受市民们的欢庆。他会亲自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与市民们一起欢庆这个美妙的日子。当然,所有的线路都是被按排好的。从第十五区的马斯洛大道一直往下,过了马斯洛城市大桥便来到第十四区,在十四区里,老大哥的车队会沿着凯撒大道一路先前,凯撒大道是贯穿第十四十三区的,到达十三区的最南端,车队会继续往南转入第十二区的主干道路——路易十二大街。到达路易十二大街与路易十一大街的交界处,也就是第十二区与十一区的交界区,老大哥的车队会就此打住。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十一区有不少反对他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被流放过去的。所以,聪明的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并不会就势前往第十一区,他将会在路易十二大街原路返回,回到他的第十五区。

    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行程将会在上午九时开始,但是仅仅清晨时分就已经有大把大把的市民们涌上街头。他们很亢奋,他们一整夜都激动得睡不着。有的人半夜便已经穿好七彩绚丽的服装拿着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帅气的海报来到了马路中间,他们就此等待,在这看似宁静但却无人入睡的深夜里。他们站在街头便已经开始高呼歌颂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口号。他们在深夜里嚎叫着,发情的流浪猫在街边与他们相互唱和着。他们的嚎叫声响彻城市的上空,回荡着,振奋着人心。这应该是一种扰民的行为,但是那些打了鸡血的老大哥崇拜者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有的将窗户敞开探出脖子,有的干脆冲到了深夜的大马路中间与那些半夜“嚎叫”的人们一起呼喊着——“老大哥万岁!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万岁!”

    好在此时的阿瑟-浮士德正伏在昏暗屋子里的木桌上打盹,不然他又会烦躁地谴责这种深夜的扰民行为——“多么荒唐!一群虚伪的人!”(我猜他大概率百分之九十九会说这句话。)

    确实很荒唐,但是在众多人的眼里却是正常的值得称赞的。就像那句谚语一样:当只有一个人说你丑,你不以为然;但是当一万个人都说你丑,那你也会觉得自己的长相是不是有些欠缺。

    同样的道理,当只有一个人觉得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那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疯了,被老大哥深深洗脑了。但是当一整座城市的人都觉得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权威的时候,你还会觉得这些人是疯了吗?也许固执的你还会这么觉得,但此时的你所能做的只有选择沉默,否则将会引火上身。

    总之,在深夜时便已经有零星的声音回荡在大街小巷里。这些声音随着日出而渐渐壮大。又在约莫上午八点多的时候逐渐爆发。那些打了鸡血的老大哥忠实的崇拜者根本不需要顾虑他们的嗓子,我们也没有必要同情他们。他们大有可能在之后的一周乃至一个月里失声,他们不要命地呼喊着,哪怕喉咙喊到沙哑,哪怕喉咙吼出了血。但是他们仍然高呼着,声嘶力竭地用着极其难听的声音吼叫着。但是他们乐在其中。

    且说我们伟大的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他在上午九时的时候准时乘坐着他的那辆防弹的车子从他的官邸里出发。他单独坐在那辆黑色的轿车里,他没有打开天窗,车子是完全封闭的。所有的镇乱者、监视者、护卫者都出动了。护卫者护守在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所在轿车的四周,他们用着生命时刻保护着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生命安全。而那些监视者们分散到了市民队伍之中,他们便装出行,跟随着市民们一起高呼,他们十分的贴近市民群众,时时刻刻监听监视着他们,一旦出现任何的状况,一旦有市民在欢庆的时候说出了不该说的话语,那他们会立马出动,将那些“叛徒”绳之以法。没有人能够分清楚身边到底谁才是监视者,他们悄无声息地混入人群之中,没有人会知道,当然打了鸡血的老大哥崇拜者们也大可以无视他们,毕竟从崇拜者的口中你只能听到类似于“老大哥万岁”这样的歌颂的话语。

    除此之外便是镇乱者,每一个镇乱者都荷枪实弹,他们穿着十分庄严的制服,制服的背部印着几个响亮的大字——“维和部”。他们雄纠纠地站在大道之中,时刻应变着突发的状况。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当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车队来临时他们会指挥市民往两边靠。他们指挥着人群,又时刻保持着警惕,万一有暴乱的事情发生,那么他们便会第一时间亮出他们的武器。那样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悲剧。不过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因为无数的监视者穿插在其中,他们将会在第一时间揪出叛徒。

    “老大哥诞辰日”的游行庆祝大会在上午九时准时开始。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坐在黑色的轿车中,他不会露脸,更不会探出身子向游行的市民们招手。他是个神秘的人,他只会坐在防弹的轿车中透过车窗看向人群。那个车窗是防弹且透明的,人们可以透过车窗看到坐在轿车里的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

    而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所在轿车的后方紧跟着另一辆黑色轿车,那里面坐着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夫人阿黛尔-马斯洛以及他们一对儿女——二十岁的儿子哈利-马斯洛,和二十二岁的女儿安娜-马斯洛。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女婿彭赛尼斯-马斯洛并没有出席,他正在马斯洛官邸里为今晚的晚会做准备。

    上午九时,三辆黑色的长形轿车从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官邸出发。有许多从其他区来的中、下层人早已分布在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官邸门前的大道上,他们有的连夜步行,从十三十四区走到这里,更有的提前了两天从十一区一路来到十四区,等待十五区的解禁。他们如同一群朝圣的人儿,他们虔诚地向着他们所信仰的老大哥前进。他们不辞劳苦,只为能够在最早的时刻看到老大哥。

    轿车从官邸驶出,官邸前的道路原是禁区,只是这一天日子比较特殊,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批准市民群众来到官邸前的大路上为他欢呼。这是他的支持者,这是他的粉丝们,无数的崇拜者在轿车驶出官邸时对着车中的老大哥歇斯底里的呼喊——“快!快看老大哥出来了!老大哥万岁!老大哥万岁!”

    他们疯狂地嚎叫着,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的疯狂。有的人将他的整个身子趴在了围栏上,他们扯着嗓子高呼着。一旁身穿制服的镇乱者急忙将他们按下,镇乱者们生怕狂热的支持者翻过护栏冲向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所在的那辆车子。

    太疯狂了太疯狂了!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出现之时整个片区的人们都沸腾了。喇叭、口号、尖叫,一切欢呼的声音都夹杂在一起,回荡在城市之中。每个人都疯了,他们癫狂地痴迷地凝视着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老大哥坐在轿车中对着他们缓缓挥手。车子绝对是隔音效果极强的,否者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也会被那叫声震破耳膜。

    车窗将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阻隔,那玻璃有一种朦胧的滤镜。老大哥坐在车中,戴着墨镜,没有人能看清楚他的脸,只能看到他那大概的轮廓。

    但是谁在乎呢?谁都不在乎,没有人会质疑车子里面的那个人是不是老大哥,是不是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本人。就像没有人会去质疑挑战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权威一样。没有人质疑,没有人在意,他们只管欢呼,只管尖叫与吹着喇叭。

    老大哥所在的车子缓缓地开动,转眼间就驶入马斯洛大道。后头的围栏解禁了,所有的人都涌进了马路之中。他们紧紧地跟在那三辆黑色轿车的后头,他们如同丧尸一般紧紧地跟着那黑色的轿车往前冲去。

    “嘿!老大哥!老大哥万岁!我们永远追随着你!”

    一个人带头喊到,其他人也跟着喊了起来。如果阿瑟-浮士德在场,那他一定会唾弃这种行为——一个人喊“老大哥辛苦了。”后头的人都如同复读机一样恶心的唱和着,他们也跟着喊着“老大哥辛苦了!”所有的人喊着同一句话,这个人还没喊完下个人就跟着喊。结果便是连成一片模糊成一片。

    阿瑟-浮士德对这种复读机式的叫喊感到无比厌恶。假若阿瑟-浮士德也在现场,或者在他那昏暗的小屋子里听到这种复读机的呼喊,他一定会这样讽刺道:“你们的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坐在轿车里可舒服了,他辛苦在哪?辛苦在给你们招手吗?你们这些从十一区千里迢迢走到十五区来的人才是辛苦吧?”阿瑟-浮士德会冷笑他们,唾弃他们,觉得他们并不可怜。那些人在他的眼中就像极了蚂蚁,他们紧紧地跟在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轿车后,紧跟着,用尽全力在后头跑着。

    现实确实是如此,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一路向南,那些忠实的崇拜者们一路紧跟,一路跑步跟在后头。久而久之有的人体力不支倒在了地上,但是他们依旧用着他们最后的力气爬行着。于是当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来到马斯洛城市大桥的时候,后头因为体力不支而在地上爬行的人不计其数。他们丑陋至极,果真如同一只蚂蚁一般。但是他们依旧用尽全力爬行着,一边爬还不忘一边高呼着“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万岁,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辛苦了。”

    是啊,在地上爬的人对着在舒适轿车坐着的人说辛苦了,讽刺至极。不过最根本的还是那些虚伪的逢场作戏的伪君子们。他们的都是双面人,内心与行动完全背离。也许他们这种人就是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形式统治下的必然产物。他们在内心里是厌恶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的,但是他们呼出的口号却比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崇拜者还要激动人心。

    不时有新闻媒体的记者们站在人群之中,他们用着摄像机记录着疯狂的市民。不久之后他们便会写出振奋人心的报道,他们会把人们的歌颂夸大,就同他们将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丰功伟绩夸大一样。那些新闻工作者就是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统治的宣传工具,他们的报道里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片祥和。选择性报道是他们最常用的手段,他们会将所有有利于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功绩的新闻报道出来,市内的负面新闻基本是不会有的。但海洋对岸的那座终年仇敌的城市,他们却会灵敏地闻到对方负面新闻的气味。他们甚至会捏造,宣称仇敌城市终年战乱人心惶惶,或是将仇敌城市的种种腐败腐烂的负面消息加以曝光。不过这种选择性报道的手段仇敌城市也是有的。两座城市素来不和,新闻媒体也是相互攻击。假新闻满天飞,只是可怜的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崇拜者们都信以为真。于是他们打了鸡血一般地痛骂着海洋对岸的那座城市,正如隔壁城市的市民痛骂这边一样。两座城市的市民们相互责难,相互厮杀,这是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想要看到的结果。就像乔治-奥威尔【2】所说的一样,压抑的人们必须找到一个宣泄点,而那个宣泄点便是找到仇敌,老大哥可以塑造乃至凭空捏造一个仇敌出来,并利用新传媒体进行煽动,于是人们有了一个愤怒的发泄点,将自己被老大哥压抑情绪发泄到对仇敌城市的谩骂之中。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没错,温斯顿-丘吉尔【3】说得很对。今天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与大陆另一头的城市意见不合,于是市民们开始抵制大陆另一头的那座城市,但是过了几年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与那座城市又和好了,于是人们开始歌颂与那座城市的友谊。

    不过对此阿瑟-浮士德是支持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至少在这件事情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有较好的知识水平判断能力,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长期压制是会把那些人逼疯的。所以,必要的宣泄是合理的。阿瑟-浮士德觉得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在这一点上做的不错。毕竟这是他成长生活的城市,不管这座城市是怎样的腐朽,他都会尽力去捍卫。当然,这表现在外部入侵的时候,对于内乱,阿瑟-浮士德并不是很在意。他也看不惯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做法,但是他没得选择。

    好了,让我们继续回到这盛大的“老大哥诞辰日”的节日之中。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坐在舒适的轿车中时不时地向着他的粉丝们招手致意。粉丝们尖叫着,整个城市都陷入了喧闹沸腾之中。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已经跨过了马斯洛城市大桥,来到了第十四区的凯撒大道。市民们的情绪依旧高涨,每一家的窗户都敞开着,家家户户的人都探出身子向着楼下的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车队呼喊。道路上围观高呼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他们撕扯的嗓子呼喊着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人们混乱在一起,如同一群搬家迁移的蚁群,他们身着七彩的服饰,又宛如一条彩色的河流。河水奔腾着,发出剧烈地欢呼声,无数的气球被放飞,无数的喇叭被吹响。人们将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车队紧紧围住,镇乱者们纷纷出动,将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轿车前进方向的道路清空。于是除了在大道两边欢呼的人们,众多的人都涌到了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轿车车队的最后面,他们在后头欢呼着,乐此不疲。道路两侧的人们不停地挥动着他的手中的喇叭,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海报挂满了城市楼房的外墙,人们挥动着横幅,横幅上都是赞颂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的话语。

    每个人都在欢呼,每个人都在发疯。人们为了更加接近老大哥的车队而不停地推挤着,他们的手肘相撞着,双脚相互踩踏着,但是他们依旧疯狂地前进,如同丧尸一般。人潮涌动,如波涛的海浪,许多人都是被挤到双脚悬空,他们被人推挤着向前涌去,孩子的哭喊声,崇拜者的口号声,人们的欢呼声,镇乱者的怒骂呵斥声夹杂在一起。整座城市里的人们都疯了,道路两端楼房的窗边都探满了人,他们高呼着,挥舞着印着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照片的旗帜。

    整座城市都陷入癫狂,好在天公作美,一整天都是晴天无云。对于这个天气,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手下的新闻工作者们又可以大放厥词,他们会在报道中夸赞老大哥的英明——“老大哥不愧是上帝的哥哥,他的诞辰上帝都在放晴微笑。”他们确实是这样报道的,这千万不能让阿瑟-浮士德看到,尽管他也已经习惯了,但是倘若他看到这种报道字眼,那他又要说那么一句口头禅——“荒唐至极!”阿瑟-浮士德觉得很荒唐,但是打了鸡血的崇拜者们却将那句话奉为真理——“老大哥就是上帝的哥哥,他的诞辰日上帝都会为之放晴微笑。”

    没错,这句话他们会如视珍宝一般地记住一辈子。

    ------------------------------------------------------------------------------------------------------------------------------

    注释:

    1.“人群的浪潮不断高涨......汇成一片巨大的喧哗和声响。”:摘自雨果《巴黎圣母院》第一章《大厅》(或译《大堂》)在此选自陈敬容先生的翻译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01)

    2.乔治·奥威尔:(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代表作为《动物庄园》和《1984》,其中《1984》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3.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前首相,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