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逝水,转头空
繁体版

第一章 蜀州不只有过山,天下不只有蜀州

    冬去春来又接夏,错了,过山城没有春秋。

    总之,时间转眼便到了始兴八年的五月间。

    在清理了残存的毒瘤后,过山正蒸蒸日上。

    同时,凌川府也与孔明悟势正式交战,只是战况并不理想。

    孔明悟以南中城为基点,在其辖下躬耕数月,如今再依地利作守势,让凌川府大军有些无从下手,奋战一通,也只能拿下马陆城及前沿一些无关紧要的县城。

    却又因这些县城不利于防守,被对方一一夺回,在与孔明悟军拉扯几番后,凌川军最后无奈驻守南中郡马陆城商讨对策。

    这一系列消息,或由闵丘与叶莺收集,或是余言自商贾处探听,尽数汇聚在了李枭处。

    至于李枭呢?他也挺忙的。

    过山城的外城墙与内城墙不等高一事,李枭在去岁末议事时提出增筑外城墙,直到三月初,才在张仁、郑随性、曹广木三人处通过。

    曹广木认为如今的税收可以增筑,最早通过了李枭的议案。

    而郑随性对着城防图一月后,又亲自巡视了一番内外城墙,觉得过山城如今的城墙对不起“附郭”称号,便也通过了李枭的议案。

    唯独张仁,他最先只是让前面二人审核一番,结果因李枭自己闹腾数次,让本对此无感的张仁,心中疑心大起,直到让李枭阐述缘由,并以此行文至凌川府,在得到凌川府同意后,才通过了议案。

    毕竟李枭在张仁那儿可是有前科的。

    不过,李枭倒也没一门心思就怼在增筑上,他身为秘书郎,张仁又见他从回来后对于军务最为关心,于是,将他打发去跟周善一道处理征兵事宜。

    如今的周善,在去岁平贼后,与人交谈时,总算是把脑袋放平了,见他如此,李枭便也没在跟他针锋相对,以至于给军中士卒一种两人如胶似漆的错觉。

    他二人关系稍缓和,征兵一事也顺利进行,但成军尚需时日。

    只是,不管是过山城还是过山城郡,于蜀州、于天下来说,终究是小了些。

    与过山城离着数千里外的中州皇城,玉京城,也即将迎来属于皇室的动荡。

    今日的朝议将将散去,左相左维方与右相孙思二人便联袂进御书房,面见当今大周皇帝姬远。

    二相也算是老臣,姬远一见二人不等他们跪拜,便免礼赐座。

    孙思一屁股坐下后,道:“陛下,探子回报,蜀州孟冠与孔明悟争斗不停。此时,或可出军介入其中。”

    年方三十,脸上却无血色的姬远,还没开口,已是咳嗽不断,直待旁侧太监敬上参茶润口后,才有气无力道:“其余三方可有消息传来?”

    左维方资历不如孙思,自是不敢如他那般托大,微微抬起屁股道:“东北黑风府黑云铁骑深入北地,打得北蛮壤和;而西北飞沙府倒无战事,依旧将重心放在与西域贸易上。”

    “咳、咳、咳~”

    听见姬远咳嗽声,左维方住了口,待姬远示意后,才继续道:“东南面传回消息说,有夷州乱党陈兵江州边界,已与海泷府小打小闹了几次。”

    又是一阵咳嗽后,姬远接过明黄锦帕擦了擦嘴,将锦帕紧紧团在手中,缓缓道:“观诸镇守府作为,确实是插手蜀州之时。不过,此时出兵却不妥当。”

    接着,姬远语气逐渐森冷:“孟冠似其父,惯会顺杆爬。朕若打着平贼旗号入蜀,他孟冠就敢让朕的军队去直面叛军!彼时,叛军平了,朕却无力收蜀州。”

    左维方轻言道:“臣以为,当待鹬蚌激烈相争后,再下手。”

    姬远满意点头,刚一开口便是一阵咳嗽,直到咳得直不起腰。

    太监总管见到御书案后伸出只苍白的手挥了挥,会意地移步二相面前:“陛下龙体欠佳,还请二位相国晚些时候再来议事。”

    “陛下保重龙体,臣等告退。”

    二人躬身而退,出御书房时,先后微不可查地望向姬远所在,有担忧者,有倨傲者。

    二相退出御书房还未起身,身后便传来一声:“无量天尊,二位相爷有礼了,烦请让步。”

    闻声,二相表情各异地侧身而走,得以让一名仙风道骨的老道士,怀捧锦盒步入了御书房中。

    这老道进了御书房不跪不拜,只打了个道揖,道:“贫道不负陛下重托,历经七七四十九天,终成仙丹。”

    才缓过气来的姬远忙让太监总管接过,打开锦盒一看,一枚混元金丹躺在盒中。

    丹药微微散发着些许清凉药香,令姬远精神稍稍振作。

    身为先帝独子的姬远,幼时便体弱,在弱冠之年又不慎溺水,虽说人救了过来,身体却是每况愈下,自登基起,便遣人四处搜罗炼丹修玄之人。

    虽说文武官员时常上书进言,但宫中专供这些方士、道人的青云宫,却是来了一位又一位。

    时日一久,臣工劝阻依旧,加之姬远也感觉无甚效果,便要就此作罢时,这老道适时进献了一枚丹药。

    说来奇怪,这老道似有些真本事,也不知如何炼得这枚丹药,竟让原本虚弱的姬远有了些生气。

    只是,老道说姬远已服下的丹药治标不治本,他曾在师门古籍中寻到过仙丹炼制法,那仙丹可强筋骨、壮元阳、白骨生肉,有治愈姬远的可能。

    老道说得头头是道,姬远却只让起炼如今这丹,结果三月后,又恢复半死不活样貌的姬远服丹后,再无当日那种感觉,只得令老道炼仙丹。

    一番采买、请圣、炼制,诸事毕后,便到了今日。

    姬远拿起那枚丹药左右看过,正欲吞下时,陡然问道:“皇子近日何如?”

    太监总管回道:“殿下虽年幼,已有贤德之象,每日用功不曾懈怠。近日正随礼部尚书温习修身之道。”

    姬远既是独子也是独子,他有倒是个女儿,可女儿迟早是人家的,继承大宝的还得是皇子姬常。

    他登基时,得益于列祖列宗没烂到家,这畸形的江山还姓姬,可他不认为继续下去,还能姓姬。

    想着这些,姬远就着参茶将仙丹囫囵吞下。

    ......

    “皇子殿下来了~皇子殿下来了~尔等贱婢不长眼吗?让开,快让开!”

    夜里,太监总管尖锐的声音响彻皇宫。

    当年仅十岁的皇子姬常迷迷糊糊被领入了姬远寝宫。

    气若游丝的姬远,见到姬常那一刻,强撑起身,慈爱将其唤到身旁,抚其顶,言语无奈道:“父皇无能,未能将一个完整的大周交予皇儿。皇儿日后切勿懈怠。”

    姬常也感觉今晚气氛不对,终归是年幼,说话时已是哭腔:“儿臣自是谨记父皇训诫,每日必好生用功。”

    “父皇答应过儿臣,他日病愈后会带儿臣去市井热闹的。”

    即便再有贤名,姬常终是个孩子。

    姬远双眼微微有泪光闪烁,任由姬常扑到自己身上抽泣,他的手也不曾离开过姬常。

    自觉时间不多的他,扫过赶来的皇女,吩咐左维方、孙思二人道:“日后需好生辅佐,待君临九州之时,务必让皇子到祖陵告知。”

    “臣等必不负陛下所托!”

    这话,姬远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