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逝水,转头空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选考纳官便在当下

    “二哥”听郑随性喊话,李枭回身颔首道,“找我可是有何事吗?”

    郑随性上前一把揽住李枭肩头道:“我们先说说这舆图之事。此番平贼,你假借我名发出去的舆图,其上十中七八,又尽是锦福山的旗号。你可有想说的?”

    李枭笑道:“二哥忘了,我初至太守府时曾翻阅各房卷宗室,此舆图便是在兵房中角落寻来的。当时不知何意,便未曾报上。”

    郑随性自是一脸不信,李枭又解释道:“之后我陡然想起,当初兵房握在何人手里?不正是周潜吗?而我也看过大哥破锦福山贼的那份卷宗,锦福山岂会只有那些人?”

    李枭见郑随性若有所思,正准备添火时,郑随性道:“所以你联想到这份舆图,认为是周潜为日后集结兵力而留存在兵房中?”

    “正是,正是。”李枭说此话时,一脸笑意。

    郑随性本要就此作罢,只是见李枭这副尊容,又变得将信将疑起来:“那你为何要假借我名?”

    郑随性脸色一变,李枭便知自己坏事,赶紧解释:“由我拿出岂不显得你二位失职?”

    “罢了”,郑随性挥挥手揭过,说起另一事来,“方才厅中,我见你听闻扩军很是欢喜啊。”

    李枭打起哈哈:“扩军意味着东出之时将近,彼时我兄弟三人可得军功,我如何能不欢喜。”

    “军功哪里好得?你当海泷府与那些山贼一个模样?你上次与恒秋兄说的那突袭之策,我看悬。”郑随性摇头道。

    说罢,他又怕李枭不解,解释道:“你可知凌川府有一刺探情报的组织?”

    “有所耳闻。”

    郑随性拍了拍李枭道:“那海泷府同为镇守府岂会没有这等组织?只怕顺江入西津不远,便要碰上海泷水军。”

    李枭抬袖擦了擦额头,虽然没有汗。他目标从来不是去碰海泷府,他要的是过山军队进入津州,但他不能与郑随性说明此事,只好点头道:“还是二哥想的周到。若是无其他事,那我便先去了。”

    他刚准备转身,又被郑随性拉了回来:“去何处?如今大哥搬入太守府,我亦搬入府中别院,你还在外游荡个鬼?大哥说了,速去收拾物什,夜里不见你人,他亲去请你。”

    “那、那我搬入你那别院。”李枭有些不情愿道。

    郑随性轻笑一声,边转身边道:“随意,大哥说都不是外人,他过些日子便会请工匠府中修整,到时别院会与他那府邸并坐一处。”

    “......”

    听身后没个响动,郑随性回头道:“大哥还说,你血气方刚,去滨江街采风倒是能理解,但是人啊,要懂节制。”

    见李枭一张脸阴晴不定,他又道:“大哥也知你不喜在他眼皮下蹦跶,因此正为你物色贤妻呢。等你娶妻后便可搬出去府中。”

    “不可!”李枭一听“娶妻”二字跳将起来,一路追着远去的郑随性,势要伙同他去打消张仁这个念头。

    ......

    对于李枭来说,审核考题一事着实清闲得紧。

    虽说张仁是让兄弟三人共同审核,但多数时候,李枭总是猫在一处打瞌睡,而反观经常神游的郑随性,则更为上心。

    闲暇的时间总是短暂的,选考纳官的日子已经临头。

    天尚未亮,梁山学院院门处已经堆满了人,其中多数锦衣悬佩,身后跟着各自扈从,而另一小部分则是自己提着竹篮,篮中有吃食、笔墨等一应物品。

    而李枭则站在院门台阶上,打着哈欠,等待卯时那一声锣响。

    百无聊赖间,扫视人群的李枭发现个熟悉身影,那人到了此刻,还借着临街灯火,蹲坐在那儿捧书苦读。

    “少东家~少东家~”

    ......

    余老汉今日起得比往常更早,他一起来便催促着老妻烙饼,又吩咐余大郎准备笔墨纸砚,虽然是些便宜货。

    他这一番举动将余二郎吵醒,虽然如今的余二郎没了侯二少的大腿,可三宜学院中大腿还有茫茫多。

    “啧,不知者还道是我今日参考呢。瞧瞧这笔,瞧瞧这纸,先说好,日后我去参考可不用这等劣物。昨夜用功至深夜,你们动静小些,莫要再吵到我了。”余二郎说完,便在余老汉的赔笑下回了房。

    余大郎将一应物什小心翼翼放入篮中,将一方由父亲亲手打磨的镇纸擦拭一番放入篮中后,抬起头刚想与余老汉说说余二郎,便被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余老汉再度确认东西备好后,才小声道:“稍后大郎与我同送去少东家处,虽说早已不是主仆,可这些年,咱家没少受少东家恩惠,今日准备是有些寒碜。”

    余大郎道:“等少东家登榜时,将家中那鸡杀了煲汤,也算一片心意。”

    余老汉没说话,他那老妻斥道:“胡闹,那鸡是下蛋的鸡,若是杀了,你弟弟吃甚?”

    “再不走,便赶不上了。”余老汉微微回避了余大郎问询的眼神提起篮子推门而出。

    一路上,余大郎倒是有意接过篮子却都被制止,等父子二人来到梁山学院门前时,找寻半晌,才发现了蹲坐一处的余言,余老汉赶紧让余大郎头前开道,又兀自喊道:“少东家~少东家~”

    正看书的余言闻声而起,见到余老汉父子责怪道:“我若是知老叔今日要来,我昨日回家中收拾时便不该与你提起。”

    余老汉递上篮子道:“老朽见少东家随意收拾了些东西,担心到时不好应付,便仓促间准备了些,颇为寒酸还请少东家勿怪才是。”

    余言看了看篮中物件,感慨道:“老叔有心了,有了这些,我信心大增!只是老叔该让大郎送来便是,如今天气转凉,你可要保重身体。”

    说罢,余言细细看过脸上满是丘壑的余老汉,又看了看憨厚面容的余大郎,才缓缓道:“老叔若是不弃,待我纳官后,若是去往外县,不妨让大郎随我同往,一路上有个照应;若是在城中,便搬来与我同住。”

    “好好好,到时还与少东家守门。”余老汉笑道。

    余言握住余老汉手道:“老叔当颐养天年!”

    嘈杂声中,一声清脆锣响传出甚远。

    李枭踏前一步,气沉丹田,指着阶下数个箩筐,喊话道:“各考生依次临检入场,将无关紧要之物自觉放到框中,若是被兵士发现,一律禁考。”

    虽说有巡城卫与军营中人一同检查,可在过山城礼房卷宗中,历次选考纳官总有舞弊之人,寒门子弟、世家大族皆有。

    期间有个小胖子在兵士处检查完毕,却不进场,而是优哉游哉又晃荡到了一旁,笑吟吟地看着其他人。

    有人不解,那小胖子乐呵道:“小爷经人举荐,只待纳官,今日来只是看个热闹。”

    “何人举荐?举荐至何处?”

    小胖子回身答道:“郡口县县官举荐,举为县中户房吏。”

    “哦,那你到此处留下姓名籍贯便可。”

    待小胖子依言书写完毕,李枭拿起那页纸来,仔细看了看道:“原来姓杨,我让你好生性扬。来人,将此物拿去礼房记录,此次纳官名册中不可有此人在内。”

    小胖子一愣,跳脚道:“你是何人!”

    李枭嗤笑一声道:“本官乃秘书郎李枭,是本地监考。你这厮走举官之道,并无不可,却在未落实处便敢如此张狂,我留你去与百姓作威作福不成?”

    见对方一脸怒气,李枭将鼻孔扬得比对方更高道:“你若不服,可去太守府申诉。德行不佳之人,如何为官?给我叉出去!”

    小插曲后,一切如旧。

    待余言检查过后,手提两个竹篮往场内进时,李枭低声勉励道:“好生作答,莫要浪费那店家灯火。”

    余言点点头挺胸抬头步入学院中。

    在梁山学院参考的学子在庭院各处廊道、考棚找到相应考位后,李枭才步入学院中,在众目睽睽之下,于庭院最深处那挂有先贤画像的石碑敬香后,又在偏僻些的地方与吴穹敬过香,才转回身宣布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