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有多大
繁体版

第17章 二年1

    兀也吾卫和秃都河卫等十个卫各派一百户带着骑兵,在朱棣的圣旨到达前,按”十一卫协议”,陆续赶到了。“海冬青”不仅仅能打猎,传递消息是鸽子的祖宗。就是驯养困难。十个卫都留下一人一鹰,兀也里把他们编为一小旗,每人担任三天小旗,与城主少年卫队预备学堂一起训练。一百名女真少年,一百一十一名扶余国、渤海国、高丽国后裔,四百二十八名匠户子弟。七十一名教官。预备队全体七百一十人。训练内容、强度与其他人一般无二。他们每天早上一杯兽奶。

    十个卫的“海东青”是一天放出去的,江河开化不久,山路泥泞。当他们都到齐了,兀也里按他们来的顺序让他们进武器库挑兵器,第一名十件,最后一名一件。

    大明永乐二十年五月初五,三十艘二千料沙船,三十艘漕船,三百只桦树皮船(船体轻、吃水浅),沿宋瓦江向西,顺风顺水,然后逆脑温江到木里吉卫(永乐七年设)。此时,弗提卫(永乐七年设)指挥佥事佛家奴带一百户在土寨门口:

    “教谕,学生得到消息,蒙太师阿鲁台得知吾皇御驾亲征,光驴就三十四万匹,车十七万辆,民夫二十五万人,粮三十七万石后,就一蹿向北逃。不知下落。”

    “阿哼、阿哈传令,就地扎营。不,筑城。”

    “船”(兀也里自命名)随军带着一个工匠营,金失、鲁达、石秀等一百名,一个百户所,二万辅兵(幼匠),一万民夫。兀也里出征前规定:一、正兵违反军规,由辅兵递补;二、辅兵违反军规,民夫递补。在船城实行全民皆兵,上至拄棍,下至懂事,不分男女,必须参加军事训练,熟知兵器使用方法。“保护家乡,人人有责。”;“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城主府命令的人,收回土地,全家逐出船城。

    兀也里选这里扎营筑城,是有原因的,当他听到建州卫要迁居时,就多方打听时间和路线,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不经意间让他暗中派人联系弗提卫的佛家奴打探确切。兀也里在丰收后就在“水门”与大江之间组织集“马市(集市)”,他把愿意参加东厂,技术底子不好,短时间无法大幅度提高的匠户用玉米粉、地瓜干、地瓜粉条、地瓜原酒换马匹、人参、貂皮、牛、珍珠等东北特产。耕牛是大明不准交易和杀掉的重要生产资料,只进不出,来源有二,一是蒙古,二是朝鲜。大江小河封冻后,兀也里在集市唯一一家小吃部“黄家快餐”吃有糊嘎巴玉米饼时,一群明显是蒙古人的牛马贩子在吃过玉米粉做的铁锅河鱼玉米饼后,要再用一头羊换一锅,连铁锅都换,店老板黄世仁不同意,双方发生争执。蒙古人欲拔刀对。。。。

    旁边一汉子用女真话喊:

    “巴特!你是夜不收,不是勇士!”

    “我错了!帖木儿大哥!”蒙古语回答。

    阿哼、阿哈每次去京师送货,都带五十名护卫队队员,拿亦失哈那拿“路引”,从京师—宣化—胪朐河—斡难河—乌梁海—脑温江—宋瓦江—船城。这些护卫队队员一是打探消息,二是制作地图。

    船城城主府三楼建成为沙盘专用。沙盘是用24色儿童橡皮泥制作的,兀也里开始是制作“船城”。李顺、李畅、李通、李达的加入,使沙盘逐步扩大,一百平方米,红色大明只有京师与辽东的那条驿道。宋瓦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占三分之二。李家四兄弟真正的天赋和遗传,使每位参加过绘图的队员先看的是百分比,他们相互印证后,经过集体确认无误后,百分比复制到大沙盘上。

    第一支出发后两个月才从漠北回来的护卫队只有二十名。他们带回来兀里卫(福余卫)和帅宾河卫(建州卫)将在永乐二十年冬,大明军队撤兵后,江河封冻之际,联合出兵两万进攻船卫。他们带回的地图星星点点,出发十天以后和进入宋瓦江之前,断断续续,他们一直在同蒙古人和女真人战斗。

    第二支队伍出发后一个多月回来了,原来,朝廷大军已经出发,行军路线昭告全军,所以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他们图画的好详,但不够细,离大军太近,引起误会,会连报信的机会和人都没有,蒙古人已经光顾跑路了,他们还带回五名伤兵。否则……

    第三支队伍一个月回来了。他们立了大功,首先,他们带回来二十名队员,有一名叫武二郎的队员在木里吉卫东南一百公里山坳里发现兀里卫(福余卫)的营地,很大,三万人的空帐。牛羊多,粮食也多。其次,一路上,没人干扰,朝廷大军去攻击兀良哈的人了。地图十分详尽。

    兀也里决定主动出击,于是大张旗鼓,城墙上真的假的床弩,大白天,十万人轮流做防守演习,满天箭雨。手臂粗弩箭射断大树。声势浩大宣传奉旨支援圣驾,粮食和武器装满六十艘大船。

    木里吉卫城筑的很烂也很慢,五天时间,只把粮食和武器的大仓库建好,回字形城墙只修好了北东南三面,西面修了一半时,马海人山涌来,距城墙三百米时,冲在前面的骑兵掉下了陷坑,“咣、咣、咣”三声锣响后,“嗖、嗖、嗖”一阵箭雨从天而降;

    “咣”一声锣响,“嗖”一阵箭雨;

    “咣当”一声锣破了,“我是兀也里,我命令,重箭全射出去!”

    “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九阵箭雨。

    “全体出击!一个不留!”

    精心设计的战斗结束了,三万五千六百二十一具人和马的尸体被兀也里堆为一大景观。兀的将大营清扫一空。兀也里收回箭支后,开始重新筑城,这次,速度更慢了,真的是“回”字形,内城城墙高六米,周长二千米;外城城墙高五米,周长两万米。青砖和水泥就地取材烧制的。兀也里让众人在城外开垦了一万亩耕地,种黄豆,连种两年,第三年种植水稻。双方约定,每斤黄豆换二斤玉米粉,水稻一斤换一斤。

    厨匠把从影碟上学来的各种玉米粉的吃法,逐一向十二卫的战士们展示。木里吉卫共有人丁近五千人,卫指挥同知代青说,山里山外,脑温江沿岸,系较大族群。弗提卫指挥佥事佛家奴要全族依附船卫,兀也里让他们加入“十一卫协议”。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杀之”,“斩草除根。”这是兀也里在百户会议上的口号,随物流商队侦察回来的一百四十五人作有向导,全军也打乱,重新编成一百四十五个百户所,从木里吉卫出发,追缴兀里卫(福余卫)和帅宾河卫(建州卫)余孽到速频河(现绥芬河)流域后,向西北追击曾对船卫有过伤害的蒙古人和兀良哈人。在每人二十斤炒面的基础上,每队一辆偏厢车,车上还有十条桦树皮制船。

    大军行动时,已经有人前来投靠,一个月对任何消息都不算短,尽管山陡林密,但是人对死亡的恐惧,那江边比小山高的京观,不是看热闹的。三、五人,十几人,二十几人,五十多人,反正不超过百人。在木里吉卫指挥同知代青有意宣传下,方圆二百公里,脑温江上下游一千多里的家、氏家、家族、部族纷纷来投,原来,永乐帝朱棣因为受到户部尚书夏元吉的反对,原因,招抚番夷费用大,来京的“野人”有“骗抚”的嫌疑,自永乐十四年起,不再“诰(五品以上)敕(六品以下)女真各部”,《明会典》记载清楚,永乐三年,奴儿干卫设置前,大明只抚“卫”十五,永乐四年到十四年抚“卫”一百六十七。奴儿干都司是大明永乐皇帝朱棣“籍女真制北虏”的十几年的精心策划,纪钢谋逆一案,亦失哈的工作重心发生改变,永乐十八年,皖系子弟兵骠骑将军刘清宋瓦江造船,贮藏物资“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你若不相信,去问刘二哥。”。人少力小的山里人经历了大雪封山,兀里卫(福余卫)的抓丁,朝廷的“赐赉”遥遥无期。

    苦寒少粮的布伦山脉(小兴安岭),来了一位能灭族抄家,有刀有粮的“牛(会种地)”人。一个十岁的小小子就换一家人一冬天的“黄金粥”。

    无需面试和政审,来人一律进入更名为“少年军校”的兵营。一切行动听指挥是军校的校训,兀也里坐在点将台上,看着下面干净、整洁的木板房搭建的房屋,拉走彩钢房走时金失的笑脸和自己命令他寻找让房子漂在水上办法时的苦脸。兀也里心中也涌出一丝苦涩。

    进入大漠的军队失联了!原定武二郎为箭头,阿哼在左,阿哈在右。每人各四千五百人,成尖矢阵向前推进。其余十个百户为预备队随后。三人把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所向披靡。扫平速频卫(建州卫)老寨后,转向西北时,出事了。“阿鲁台”与兀良哈人、瓦刺人在大草原的“捕渔儿海子(现贝尔湖)”议事。阿哼、阿哈对“阿鲁台”十分敏感,主子曾多次说,此人诡计多端、巧舌善变、反复无常,必须一击必杀,不给他一点机会。二人打听好路线后,每人带上十条炒面袋。就走了。

    二人腿长脚大,跑起来,运起了兀也里教的“三吸一呼”的功法,虽然双方出发仅相隔一天,武二郎的大部队中擅长追踪的猎人有几百人,阿哼、阿哈在兀也里给商队护卫讲如何寻找被消除过的痕迹时,随口说了一句:不想别人找到自己的话,可以试试。同样的课,兀也里讲了三遍,两人也听了三遍。他们也把这些用上了。后退式向前走;从树上走;边走边扫等等。

    五天后,两人失去了踪迹,因为二人是兀也里的贴身护卫,所有军官一致决定:一、派人向兀也里汇报;二、以小组为单位,相隔十五米,向“捕渔儿海子(贝尔湖)”前进。

    兀也里接到消息后,命令胡汉三老人为木里吉城粮食大使,在兀也里没回来前,负责即将到来的秋收及相关工作。胡汉三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来,他出生元朝,现在至少超六十岁了,兀也里让工匠营全体给胡汉三当助手。

    兀也里带着他从“少年军校”挑出来的两个支队,计四百八十六人,十辆偏厢车。全体人坐船沿脑温江向上游进发,至船无法行走后,上岸向西南,步行一整天就出了大森林。

    一系列的战争,使人向较安全的山林迁居,兀也里他们找到了向导,给他们一家留下一袋玉米粉和一袋地瓜干后,没有再走多少弯路。

    大明永乐二十年九月,朱棣已经回到京师,兀也里同武二郎率领的万人队合兵一处,之前,武二郎用万张英格兰长弓给鞑靼太师卫队猛安换人了,用人形刺猬形容一点不为过。武二郎把兀良哈头人的首级献给兀也里时,兀也里一脚把首级踢向旁边一棵有十米高的树:

    “小样,刀反射太阳光了!”

    “主子,您没说过咋办?”树折了、阿哼、阿哈跪在兀也里面前。

    “人呢?”

    “做成人彘了!”

    “回木里吉,走水路!”兀也里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