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多爽白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新手村村长小六子(下)

    “这太公拳法据说是姜太公69岁时所创,故而也叫69拳经,”吴掌门讲起了太公拳法的来历。“话说这姜太公也是天赋异禀,纵观这世上修道者,姜太公堪称是入门最晚的修者。”

    “太公69岁才入道?”韩行健惊奇道。

    “是69岁创立太公拳法,入道的时间还要早一些,”韩行健也发现自己问了个愚蠢的问题。“当时太公以古稀高龄参与封神之战,本是年老体衰,上古时期又强者辈出,但是姜太公硬是凭此拳法纵横一时,与多个强者争锋而不落下风。”

    “太公真乃神人也!”法真好像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段秘辛,由衷的赞叹道。

    “嗯,太公确实天纵之资!”吴掌门点头赞同,“所以此拳法并非大开大阖的刚猛拳法,反而旨在以弱敌强,以柔克刚。正适合你这种没有根基的修道者。”

    “难怪我教以此拳法入门。”韩行健恍然大悟。

    “平日我门人练此拳法只做强身健体之用,罕有人可以领悟其中精髓,今日你将此拳法的表面功夫已练至化境,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开始,你每招每式才是太公拳法的精髓之所在,如能领悟全套太公拳法,直接跨入炼精化气境界也是轻而易举。上古时期曾有人仅凭一套太公拳法就直接跨入炼气化神境界。”

    “这套拳法这么厉害?”韩行健惊讶道。

    “姜太公何许人也?”吴掌门点头道,“你如能把这套拳法从现在的起手式都做不出来练至打完全套拳法都毫无凝泄,进入炼精化气境界也是轻而易举!”

    “请问掌门,那我该怎么修炼呢?”

    吴掌门指了指天,“修道一途唯有自悟,别无他法,不过是道有千条我取其一罢了!等某天你有了自己的道才是真正的强者。”

    其实此事算是韩行健误打误撞问对人了,换了旁人,即便是张天师怕是也没有这么深的感悟。倒不是说张天师修为不如吴掌门,只是张天师以法术见长,吴掌门以武见长,二人各有千秋。

    告别了吴掌门,韩行健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小屋,即便是此时此刻他依然是一头雾水,别说自己所见所闻了,他在脑海中翻遍了自己所看的与修道、武侠有关的电视、小说也找不到与之类似的情节,只能说真正的神仙术不是靠凭空臆想可以想象的出来的。韩行健闭目凝神,心无旁骛的在心中模拟自己所学的太公拳法,倒不是他不想继续练习,而是他现在连一个起手式也做不出来了。

    韩行健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脑海中对太公拳法的模拟之中,却未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转眼过去了半天有余,韩行健站在地上一动不动,仿佛入定了一般,一直到第二天的清晨,他的身体仿佛枯木逢春一般,突然动了起来,只是动作极其的缓慢,足足半个小时的时间他才做出了一个抬手的动作,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一直到三个半小时的时候,他才终于做完了一个类似甩钩的动作,这个动作看起来好似一个习惯了大江大浪的渔民在滔天的巨浪前波澜不惊的优雅起钩,单是这一个动作,会被看见的人打死五遍都有余——挑衅意味太浓,太欠揍了!韩行健保持了这一个动作一个小时有余,终于缓缓的睁开了眼,眼中仿佛有精光闪过,他长舒了一口气,随着身体的动作他骨节之间发出了“噼啪”的脆响,虽然在原地站了将近一天,但是他却感觉神完气足,前所未有的精力充沛。他不由得在心中感叹太公拳法的神奇,他将所学的拳法练到极致以后竟然破而后立的在原有拳法的基础上悟出了一招起手式的先手招术,因为此招为“愿者上钩”的姜太公所创,加之其招形同渔翁垂钓,因此他将此招命名为“垂钩”,意为垂钩待鱼,以此招起手,对方不动则以,动辄陷入后续绵密的攻击中,以逸待劳,以弱敌强,先就立于不败之地。

    韩行健随意的打了几拳,只感觉虎虎生风,出拳的速度、力量,连他自己都惊讶,不动则以,一动他居然感觉有股蒸腾的热气在体内循环流转,最终汇于小腹之下,韩行健大吃一惊,原来自己不仅学会了垂钩,居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一套极其高深的内功?!

    内功有了,下面的问题就更加严峻了——如此高明的内功该叫什么呢?最起码就韩行健的感觉而言这个内功十分高明,不仅使自己精力充沛,甚至好像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自己的体质。

    “不如叫霸王色霸气?”韩行健自言自语,随即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不靠谱的想法,这个名字总感觉哪里怪怪的,“霸道真气?唔,也不好……”韩行健摸了摸脑袋,认真的想了想,这么霸气的内功,配上千古名臣姜子牙,不若叫做问鼎好了,以无双的霸气问鼎天下!想到这里,韩行健满意的抬头看了看正午的天空,天空格外晴朗,艳阳高照,正如他现在的心情。等等,好像哪里不对?阳光?天空?晴朗?正午!他感觉自己才思考了一会,怎么居然过了一整天了?现在都是正午了,那自己岂不是翘了人生中的第二堂早课?原来龙虎山上修道与别的门派不同,别的门派是以修法为主,龙虎山则是以修身为主,是以除了每日的法术训练外每个道士还要有固定的早晚课,除非是下山历练的道士,不然就连天师、掌门如无特殊情况都不会缺席。今天正赶上掌门讲授《用曰》,据韩行健所知《用曰》这本书是载于先秦竹简之上的,目前尚在破译中。韩行健本身就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对这些上古东西的好奇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因此比起翘课的忐忑,他更多的是无缘听讲的惋惜。因此他火急火燎的向吴掌门讲道的地方赶去,但是时间已到中午,莫说是早课了,就是午膳都早已用过,众位师兄弟们早就各自修炼去了。众人早已散去,但是法真仿佛早就预料到了韩行健回来,韩行健着急忙慌的赶到,正好看到含笑等候的法真。

    “闭完关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韩行健仿佛在法真眼中看到了长辈般的关爱。

    “闭关?”韩行健听到这话愣了一下,随即反应了过来,感情自己这也叫闭关修炼。“是的道长。”

    “嗯,不错,看来你所获颇丰!”法真欣慰道,“继续努力,早课的事不用担心,悟道乃天赐良机,稍纵即逝,若有感于天地之间,及时抓住才是第一要务。因为闭关不能参加早课或者晚课也不必特意请假。”仿佛是知道韩行健的担忧,法真解释道。

    “好的道长!”这下韩行健就完全放下心来。

    “但是下午的课还是不能放松的。戒骄戒躁。”

    “一定!”

    “去吃饭吧。”

    “好的道长,您吃过没?”

    “我吃过了,你去吧,趁着还有些菜,以后若是午膳不能及时赶到就自己动手吧,在我道门中因悟道耽误饭食也是常事,自行解决便是。”

    “好的道长。”

    其实此次悟道也不全是韩行健天资过人,悟道此事不仅在天分,更多的在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道教中即便修为高深,但是一辈子也未有过悟道经历的人也大有人在,此事更多的在于玄之又玄的人心对天机的捕捉,和对稍纵即逝的感悟的把握。悟道在于缘分,不在于个人的努力与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