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者归来,我变身为大学男神
繁体版

第十一章 十八界皆开

    自从夏风从湖底“死而复生”归来,除了视觉、听觉这些人的五官感觉和知觉有了明显的变化,身体结构和性格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学习能力都提升不少,以前上课半天听不懂的东西,现在老师只是提了个引子,夏风便能立马想到后面几步。除了受限于自身知识面而无法理解的东西外,其他则是学什么会什么,简直就像是个天才。

    夏风为了弄清楚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于是得空去学院的计算机室试着用电脑上网搜了搜,想不到,还真被他搜寻到一些符合自己目前特征的资料。

    他这种情况,在佛家中称为“十八界皆开”。

    佛家中的十八界,分为六识、六根、六尘。

    所谓六识,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佛学次第统编》中这样说:依于六根,接于六尘,所生之识有六,谓之六识。识者了别之义,以能了别诸尘之故。

    六识者,即

    眼识:即见色之(见)是;

    耳识:即闻声之(闻)是;

    鼻识:即嗅香之(嗅)是;

    舌识:即尝味之(尝)是;

    身识:即感触之(感)是;

    意识:即知法之(知)是。

    此之六识,即见、闻、嗅、尝、感、知之义,又有六情之名,兹不赘及。

    简而言之,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内心的精神。前五者的作用是了别物质界,后者(即第六意识)的作用则是了别精神界。

    所谓六根,《佛学次第统编》中这样说:凡夫只认现境,不了自心。所谓六根者,先言根义,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义。以能对境生识,故谓之根。

    言六根者:

    眼:能见色者是。以能对色而生眼识,故谓眼根。

    耳:能闻声者是。以能对声而生耳识,故谓耳根。

    鼻:能嗅香者是。以能对香而生鼻识,故谓鼻根。

    舌:能尝味者是。以能对味而生舌识,故谓舌根。

    身:能感触者是。以能对触而生身识,故谓身根。

    意:能知法者是。以能对法而生意识,故谓意根。

    通俗来说,六根就是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耳、鼻、舌、身、意。

    佛教中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所谓六尘,依于六根所接之尘有六: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尘。尘即染污之义,以能染污情识之故。

    色:谓眼所见者,如明暗质碍等。以能染污眼根,故谓色尘。

    声:谓耳所闻者,如动静美恶等。以能染污耳根,故谓声尘。

    香:谓鼻所嗅者,如通塞香臭等。以能染污鼻根,故谓香尘。

    味:谓舌所尝者,如咸淡甘辛等。以能染污舌根,故谓味尘。

    触:谓身所感者,如离合冷暖等。以能染污身根,故谓触尘。

    法:谓意所知者,如生灭善恶等。以能染污意根,故谓法尘。

    此之六尘,尚有其他六欲、六入、六处、六境、六贼等名义,兹不繁及。

    简单来说,六尘指的是人的六识所能接触到的环境层次和深度。

    六识、六根、六尘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

    正常人出生虽然也有十八界,例如刚出生的婴儿,对周围的环境很敏感,甚至能看到、听到或者感觉到父母所不能接触到的事物、声音,只不过不能言语说出来罢了。但随着人逐渐为外界污秽、邪气所沾染,十八界会逐渐退化或者关闭,大多人会成为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只有少数人保留部分,因此世上才会出现所谓的某方面的天才,比如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伟人、创新开拓者等等。

    但像夏风这种情况确实前所未有,如同禅宗的顿悟和明心见性一般,在某种特定的环境刺激下,迅速地打开自己某种特殊的能力。而夏风刺激的来源则是月亮湖的湖水,沉入湖底,在湖水冰冷的刺激、湖底强大的水压以及月光的照耀,配合上夏风内心强大的执念,才走向了常人遇到这种场景只能走向死亡的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十八界皆开。

    只能说,夏风的运气太好了点,老天终究是眷顾了他一次。

    明确得知自己获得如此强大的“外挂”,夏风内心自是非常高兴,他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把作为学生最本职的学习搞上去了。于是他便利用所有的课余时间,一下课就马上钻到图书馆去泡着,甚至常规的老师那种照本宣科的上课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求,为此夏风学会了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会学成的一件事——翘课。但对夏风来说,他的翘课所获得的知识,远比上课来得快得多。

    东海大学不愧是东海市的核心学校,不仅图书馆大,连图书馆里的学习资源都极其丰富。夏风第一步便是从与学校课程密切相关的书开始探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夏风以前也来图书馆看过书,但专业书上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让他头疼不已,但现在,他看书的速度不仅极快,而且这些术语解释仿佛像是一个个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脑子里,等到看到其他有关联的地方时,这些术语解释会配合自动跳出来,与那些知识形成呼应,从而让夏风对这些知识非常迅速地掌握,并且在这些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他的观点看法往往更像是集大成者,不仅能囊括前人的思想精髓,还能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新的理解,从而让答案、观点或者解法更加完善、新颖,诸如此类。

    除了白天上课,晚上按照约定去霞姐的店铺帮忙,其余时间除了吃喝拉撒基本都是泡在图书馆。没想到数月有余,夏风竟然将大学四年所有涉及的课程知识学了个遍,而且将所有知识全部前后串联起来,融会贯通。

    在夏风悄悄蜕变的这期间,他在教室的御用座位也逐渐从以前的最后一排的最边角逐渐向前移动,最终夏风主动坐在了第一排的学霸位置,而这个学霸位置以前通常只有一个人会坐,那就是夏风班上名副其实的学习第一名——学霸李硕。

    李硕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回回总分排名班级和年级第一,这让他在班级中鹤立鸡群,别人对他只有仰望膜拜的份儿。学霸的光环加上本身就很好学,这使得他每次都坐在教室第一排,俨然成为班级的领头羊。

    然而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第一排李硕原本空着无人坐的旁边,居然多了一道不太协调的身影,至少在大部分人的心中是如此感觉。

    这个人自然就是夏风了,他自然是可以坐在最后一排,但现在的他认为自己有资格坐在第一排这学霸之位了,无论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为了能跟讲台上的老师有更多的接触,抑或是曾经经历过被遗弃的辛酸,此刻内心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反正无论是哪种,他夏风就是要坐在第一排了,坐在其他人的面前,证明自己,无论别人怎么看自己。

    夏风的这一行为同样引起了包括李硕在内的同班同学的注意,大部分人觉得他是哗众取宠,故意想获得别人的关注,而李硕对于坐在自己旁边的夏风,也是嗤之以鼻。虽说并没有谁明确规定,第一排只能学霸坐,但长久的深入人心的观念一旦确定下来,就很难改变。夏风的突然出现,多少触碰到了他们的固有认知的界限。

    以往跟夏风一起同进同出的雷鸣、杨闯和沈飞不像夏风那么霸气,自从夏风跑到第一排去了之后,他们便只好自己坐在后排。不过,在他们的内心,有一个略显阴暗的小想法,那就是他们想看看,这个凭一己之力压制自己三人的舍友,在学习上是否也强到了让人畏惧的地步。

    不过,他们想要的结果很快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