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破球征服史
繁体版

独一无二的正妻人选

    蔡邕应允之后,要选定吉日搬家,韩烁也只能焦急的等待着,时不时去广宗远远的看一眼如今的战况。

    如果仗都打胜了,自己却不在,明显是不合适。如果短时间出现在两个相距甚远的地方,又显得太离奇。实在是草率了,不应该这个时间跑来找媳妇。

    但是让他们自己去冀州又实在放心不下,万一未来媳妇出现什么意外,那就不好了。整个大汉,适合做正妻,又没什么不良影响的女子,真的不太好找。

    汉末历史上知名的女子太少了,知名的基本都是群雄割据之后的了,都是一些晚辈!没错!韩烁184年都已经是一个“成男”(游戏中的体型,成男,成女,萝莉,正太)了,那就至少是170年以前的人了。同时期除了婴儿车蔡文姬哪有什么出名的女子?

    韩烁作为一个富甲天下的郡守,又怎么能随便娶一个普通的女子为正妻?顶尖的女子无非三种,世家嫡女,大儒嫡女,三公九卿和重号将军的嫡女。

    如果娶了世家嫡女,将获得很多资源,尤其是人才方面,但是以后外戚势力就难以控制。到时候自家崽就委屈巴巴,做什么事要听舅舅管。对于外戚来说,一手遮天一段时间,多半要被株连九族。这明显对于双方都没好处。

    自家崽什么事都做不了主,凡事听外公和舅舅们的,甚至是动不动就被害死了,这肯定是不能行的。或者说自家崽争气,能隐忍,有手段,直接把外戚弄死,株连九族。但是那会让人觉得狠心,使得宗室和外戚相互防备,甚至水火不容。

    娶三公九卿或者重号将军的嫡女也不太好,因为相比之下人家官职更大,未必愿意将女儿嫁给你,即便是嫁,也是想拉拢你,让你成为自己人,所以谁当老大就难以分清了。再说高官的嫡亲闺女,难免是有些傲气的,以后吵架人家就说以前巴结人家,求着娶人家了,怎么怎么滴,现在又怎么怎么样。

    更不要说群雄割据,万一彼此间有什么利益冲突,打起来了怎么办?媳妇哭哭啼啼的劝着,夫君啊,你别打了。儿子闺女抱着腿,哭着喊着,爹爹,你干嘛要跟舅舅打仗啊?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唯独娶学者(蔡邕是大儒,但是这个论点是基于所有类别学者的。)的闺女问题不大,对方门生故吏满天下,但是毕竟没有血缘关系啊!门生故吏再亲,能比亲闺女亲?能比亲女婿亲?能比亲外孙亲?亲外孙女亲?

    既能得到对方人脉的帮助,又不用担心外戚权利太大!尤其是蔡邕再儿子都没有!以后自家崽只会有一个疼他们的外公,不会有一群有可能不疼他们,还总教训他们的舅舅!

    不但如此,蔡邕177年带着家眷到的吴地。蔡琰六岁的时候到了吴地,在吴地生活了七年,满口的吴侬软语,这谁不爱呢!额,她不会满口河南方言吧?

    天下间再没有比蔡琰更适合做正妻的了!因此韩烁对这桩婚事非常的重视,一丝一毫都容不得马虎。不管是对方的安危,还是对方对自己的态度。

    但是抛下部队不管,在吴地待着终究是不太合适。额,好吧,不是不太合适,是非常不合适。于是韩烁在本地征募丁壮做护卫,让他们保护蔡邕一家。

    蔡邕目前在吴郡,也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一时之间又不离开,搬个家要等半月后,就离谱!但是韩烁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啊!半个月时间,广宗的战事差不多就结束了!

    因为广宗的战事随时会结束,自己要一直留意着,自己随时要回去,实在是等不了半个月。于是告诉蔡邕,自己有事情需要回去,安排属下护送他们前往,等会属下会带着五行石作为信物过来找他。

    蔡邕突然想到,郡守是不能离开所辖的郡的,于是问道“作为郡守你怎么会擅自离开所辖郡?”

    韩烁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奉陛下命令,带领郡兵征讨黄巾,因兵力不足,来丹阳募兵。”

    蔡邕都无语了,想跟对方绝交,额,不对,本来就没有交情“那你更不该离开部队!兵力不足就近征募就好,怎么会来这么远的地方征兵?”

    韩烁一时语塞,的确不好解释哈?只得说“大军如今将黄巾贼张角围在了广宗,广宗城小而兵多,因此决定围而不攻,困死敌军。每日只是围城,并不战事,闻听蔡公所在,急忙赶来拜见。”

    蔡邕忙说道“军机大事怎能轻易与人言说?若是稍有不慎,被敌人突围而出,则前功尽弃。你速速回去!我不去冀州了。”

    韩烁急道“蔡公便随我去吧,晚辈知道错了。晚辈久慕蔡公才学,得知蔡公所在,这才急切前来相见。还望蔡公莫要恼怒,晚辈这就回去!”

    蔡邕叹了口气,说道“你速速回去吧,我随你过去就是了。”

    韩烁听他说愿意前往,松了一口气。广宗的战事到了关键时刻,的确需要自己多看着点。

    辞别了蔡邕,考虑了一下下一步计划,然后就换了一个霸刀上线,对外自称姓柳,名柳沧,然后带着信物去拜会蔡邕。双方见了面,说了几句话,然后韩烁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