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域:交错的轨迹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狼王殒命(一)

    从秋霖镇的堡垒离开后,伊登带着涂月和磐石军团的轻骑兵队向楼堡东侧旁营的方向而去,而鸠鲁将军则带着亲卫直接返回楼堡。

    经过连续的急行军,伊登一行在第二天傍晚前来到了东旁营。

    根据现场收集的情报,此次异族展开的是全方位进攻,足足数万异族同时对整条防线发起袭击。仅楼堡正面就聚集了将近两万异族,规模比上次血雾袭击大了将近一倍。与此同时,东侧一线也要面临差不多同规模的敌军,不过因为战线拉得较长,东旁营的营墙前吸引到了大概一半,万人左右。

    前夜,敌军来势汹汹,漫山遍野地蜂拥而至,将官们立刻点燃烽火相互通知。可事实上敌人的进攻并不猛烈,此时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天一夜,东旁营还没有遭到像样的进攻,前来攻城的三批敌人全部都是难以翻越营墙的蜴人,数量也不是很多,驻守旁营的军士没花多大力气就击退了他们。

    伊登和涂月一同随团长登上营墙,此刻墙外仍有小股蜴人队伍正在漫无目的地游荡。向北方看去,驻扎在远处的异族军队数量着实惊人,看过去只觉得黑压压的一大片,但却毫无动静。他们停驻的位置在营墙上军械的攻击范围之外,是那种看起来好像很远,却又不能让人放松的距离,恰到好处地威慑着营墙上的军士。

    墙下的蜴人正在若无其事地回收兵器,除了同族人手中的武器外,从营地射出去的箭矢也都是他们收集的目标。营地上的军士并没有对这些小股敌人赶尽杀绝,反正也不打算出营作战,营中的军备也算宽裕,还是让大家为迎接真正的进攻积蓄精力比较重要。

    “咱们就这样等着吗?”涂月询问道。

    伊登回答说:“主动出击怕是正中下怀,敌人同时双线开战,调集了这么多人不可能没有动作。先等等吧。”

    结果一等就是一夜,直到第三天天明,下面还是没有动静。

    从楼堡来的传令兵为伊登带来了鸠鲁的指示:从旁营返回,率骑兵找合适的位置迂回到楼堡前,配合击退围攻楼堡的敌军。

    传令兵告诉伊登,楼堡前的异族正在发动猛烈的进攻,已经持续了一天两夜,两翼的旁营都被异族部队盯住,目前只有作为机动部队的伊登一行有出城一战的可能。不过虽说是“猛烈进攻”,也仅仅是参战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而已,想要攻破楼堡,没有些特殊手段根本不可能。

    得到命令后,伊登安排一小队轻骑兵到东侧营去打探情况,自己则率领其余骑兵向西进发,中途他们遇到了前来接应的骑士团本部,也就是原本伊登麾下的骑兵。与磐石军团支援的骑兵汇聚一处,三千多人的队伍转而向北,来到楼堡战场的东北侧后方。

    于战斗开始第三日夜半时分爆发的一战打得可圈可点。

    围攻楼堡的是蜴人、蜥人、狼人、珑人和猿人的混合部队,虽然他们之间没什么配合,但攻势非常猛烈的,加上足有将近两万之数,饶是凭借楼堡之坚,防守的难度也很高。不过这只是在袭击初期,当鸠鲁将军及时返回,接替卡修守住营门后,威胁也就没有多少了。

    这一次,异族军队不再是漫无目的地拍打撞击营墙,而是有组织地分批抢攻营门,异族们就像突然开了窍一样,找到了楼堡下方最脆弱的点。但这群异族里没有可以充当箭头的强大突击者,有鸠鲁将军在,战斗打了许久,始终没能突破入营。

    伊登率领的骑兵刚一加入就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异族被突袭打得晕头转向,骑士们奋勇杀敌,楼堡中的军士积极配合。这一战从午夜打到天明,又掩杀到下一个傍晚。

    足足两万人的异族竟然就这样被打退了。

    在伊登看来,这次敌人是一个强者都没有出动,他在敌阵里反复冲杀了七八个来回,竟然连一个能够阻止他哪怕片刻的人都没有遇到。相比几天前的血雾奇袭,和更早之前的第一次会战,这一战可以说是轻轻松松就拿下了战果。

    异族部队被击杀了至少一半,伊登的骑士团折损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几乎都是磐石军团来的新兵。

    楼堡下的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鸠鲁收到东侧遭遇负翼族攻击的消息。于是他减缓了对当下敌人的追击,转而派出军士支援东部。这天入夜,鸠鲁收到厄勒卡率军前来支援的消息,于是他提议让厄勒卡同去东侧支援。

    这时,鸠鲁他们已经知道了秋霖镇的遭遇,算是理解了异族这些天的奇怪部署。换做以前,人类从来不曾想过异族也会使用迂回和夹击的战术,这次战争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王城学院军事战略课程的教材大概得重新编制了。

    当晚,楼堡守军获知东线战场上已经展开了向冰天城的进攻。听到那边的战斗进展顺利,涂月也跟着激动起来。他们都预见到,现在的状况刚好就是会议中讨论过的夺城作战。西线战场刚刚打了一场击杀近万异族的大胜仗,现在又发现威胁最大的负翼族出现在了楼堡东面的西线战场,种种迹象表明此次夺回冰天城的成功概率很大。

    原本他们打算稍事休息,次日一早分兵两路去支援东西两个方向,却不曾想在战斗开始第五日临近出发时,得到了东线战场遇伏的消息。伊登不得不暂时停下出发的准备,等待鸠鲁将军的进一步指示。

    当天午后,伊登接到命令,同时执行“阻援作战”。

    虽然这套战术是伊登提出来的,但他还没来得及充分考虑具体的细节。现在突然说要用突袭磐石堡的方式试图减轻东线的压力,一时间伊登感觉大脑一片空白。

    鸠鲁力争采用伊登的战术,自然是出于为伊登积攒名望和军功的目的,同时也是想抓住一切机会锻炼他的统率能力。尽管此次作战事态紧急,鸠鲁却还是决定将拟定战术的责任交给了伊登。

    伊登没有让鸠鲁失望,迅速冷静下来,着手分析当前的情报。

    从楼堡出发,以骑兵的标准速度到达磐石堡需要六到七天,如果是用这样的速度前进,就算能够顺利炸毁磐石堡,对援助东线战场的意义也不大。急行军的话,或许可以将时间压缩到四天以内,不过考虑到爆炸需要的起爆物数量,全部由骑兵携带并不现实。行军速度与物资重量不可能两全其美。

    转念一想,伊登原本提出的构想是“奇袭”,而不是“突袭”,这其中本质的差别在于是否要惊动敌人。假设异族并不看重磐石堡,这件事就白折腾。

    当前的情况是,厄勒卡将军率众从楼堡右翼出发,击退进攻的异族后直接援助被迫进入崭丘的东线军团。与此同时由伊登在不至于大幅度削减楼堡防御力量的同时,赶赴西北边的磐石堡为正面战场分担压力。此次进攻冰天城未能成功,恐怕短时间里不会再有更好的机会。为了下一阶段的战斗,必须尽可能保留有生力量。各军团的后备兵役都很稀缺了,一旦现有的兵力打光,怕是再难翻身。说不定下半年就该困守王城了。

    思来想去,伊登用半天时间整理出一份作战计划,这也是他第一次主持这种规模的战斗。要站在整个军团以及整场战争的角度思考,这份压力让伊登受益良多。

    鸠鲁看过伊登拟定的作战计划,只给了很少的提示,就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了。

    当晚,一支三千人编队的轻装步兵带着辎重率先离开楼堡。卡修率领重装步兵团一路护送到异族驻扎的范围之外。昨日被击溃的异族军势尚未恢复,他们的离开并没有遇到太多阻力。

    随后,卡修率众返回楼堡,那支轻装队伍则向西北方磐石堡的方向前进。由于携带着大量辎重,他们的前进速度并不快,即便全程没有遇到敌人阻拦,预计也得十五到二十天才能抵达。除了相当数量的起爆物外,他们还携带了数量充足的补给。

    次日一早,日月尚未交替。伊登率领一支骑兵队离开楼堡。这支骑兵队是整个骑士团中装备最为齐全的一支,同时也是训练程度最高,是整个重锤军团中战力首屈一指的精锐。

    骑兵队由两部分人马组成,其中重装的精锐骑士共计八百二十四人,最初是千人队的配置,年初至今的战斗中折损了百余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全部配备有质地优良的全套铠甲以及冲击力巨大的骑枪,仅是熟练掌握骑枪的使用,就需要数年的严苛训练,这支精锐部队放在当前的战争里绝难重新补充,折损每一个人都是帝国的巨大损失。

    另外一部分则是一千一百七十四位轻装骑士,人选以机动灵活为首要标准,是作为斥候以及扰敌为目的临时组成的编制。

    加上伊登和涂月两人,整支队伍一共两千人整。

    与昨夜的行动不同,这次伊登率队大张旗鼓冲击异族阵地。其实也算不上什么阵地,就只是前一日败退的家伙们席地而坐而已。伊登等人离开楼堡时,他们正在分食看不出是什么东西的肉。还没做好准备,伊登的骑兵队就来到了近前。

    伊登一马当先,双手各持一把由金线构成的长戈,携带着冰霜与火焰,左右开弓连斩数人。涂月纵马紧随其后,月白色的双手剑借着马匹前进的冲力划开异族的胸膛,在旁边的其他异族反应过来之前绝尘而去。而那些注意力被为首两人吸引的异族片刻后就成了精锐骑兵们马蹄下的亡魂。

    虽然目标在西北方向,但伊登却在即将从西北方突破之际调转马头,来了一次回旋突袭,重新杀回阵地中央再向北转向。直到太阳高起时,骑兵队已然消失在了北方。

    似乎在犹豫是否应该追击的异族又遭到来自楼堡的攻击,鸠鲁将军亲自率众出营,以彻底击溃敌军的方式为远征的人们送行。

    冲破敌阵后,伊登等人马不停蹄向北进发,作为主战力的精锐骑士保持着常规的行进速度,轻骑兵们则向各个方向铺开阵型,不遗余力地要把本次出征搞得声势巨大。

    异族的统帅再厉害也不可能料到他们会有如此大胆的动作,离开作为依托的坚固楼堡,跑到安危难料的崭西平原北部来。或许也有盘踞附近的异族已经通通赶赴到战场前线的缘故,一天下来他们并没有遇到太多敌人。

    异族的小股队伍在骑士团面前并不构成威胁,很轻易就被突击冲散了。伊登每次都会故意放走一些而非赶尽杀绝。

    入夜后不久,骑兵队收拢阵型进入楼堡正北偏西处的小镇。昨夜出发的步兵队已经等在了这里,为骑士们完成补给。

    考虑到异族之中传递消息同样需要时间,他们并未着急赶路,当夜如常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