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域:交错的轨迹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故事与公主(一)

    鸠鲁将军安排的出发时间很早,次日凌晨天色才刚刚泛红,不等月完全褪去,他就带着六名近卫骑马先行离开了营地。由于计划的变更,跟在后面的尤菲三人出发的稍晚,涂月像特意脱去甲胄,换上了一套浅色的出行装,与尤菲一同坐进了马车,而伊登却成了为两位女士驾车的人。

    已经过去了两天,涂月右手掌心的伤口却没有愈合,按说只是被短小的木刺刺中而已,手掌没有被刺穿,伤口只有小小的一点,自愈速度不应该这么慢。此时她也不得不缠紧绷带才能抑制住缓慢却不停的渗血。涂月说伤口一点都不疼,只是偶尔会有点痒。军中的医护人员看不出有什么问题,所以就只好暂时这样了。

    向南前往秋霖镇的路上偶有颠簸,车子行驶得并不平稳。离开轻语镇的范围后,尤菲透过车窗看到道路两边与军事相关的设施越来越少,小半天后便看到了饲养大批牲畜的牧场。右手边的远处可以隐约看到森林的轮廓,而左手边的远处则是山峦。起初尤菲以为那是崭丘,后来伊登告诉她,崭丘的山高度不够,在这里是看不到的,她看到的实际上更东面的断谷山脉,也就是朝陵谷东面的那片高山。

    据说大陆的最东边是一条看不到对面的巨大深谷,有人形容那条深谷是截断大陆的分割线,断谷山脉由此得名。但实际上真正见过断谷的人少之又少,倒是那山脉中部的巨大湖泊更加广为人知,那湖泊是索拉河的发源地,相当于是养育了全人类的源泉。对于普通人来说,爬到断谷山脉的中部就已经是极限了,继续向上攀登,稀薄的空气会制约身体的力量,爬上山顶见到断谷对绝大多数人类来说都只能是梦想。

    伊登说,鸠鲁将军年轻时曾到过断谷,他手上用着的石锤就是在断谷附近寻得,当时似乎还有其他奇遇,不过那就只有将军本人才知道了。

    时至今日,东方的断谷与北方的极地都是武者们向往的朝圣之地。硬要说的话,朝圣之地还可以加上南方无垠沙漠中的虚幻神殿,有不少人声称自己远远地见到了那神殿,据说是比整个王城还要高大的巨型建筑,只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谁真的到达那里,虚幻神殿由此得名。伊登平日里喜好读书,尤其是各种奇闻杂志,说起这类话题时他的状态也轻松许多。

    尤菲以前生活的火雾城缺少牧草,不可能从事畜牧业。这是她第一次见到活着的四处走动的牲畜。尤菲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很少食用肉食,一方面是火雾城的肉食的确不多,另外她也不太喜欢那种味道。现在看到大批大批的牲畜低头啃食牧草,她觉得既新奇又有趣。

    同行的三人有说有笑,这趟短暂的旅程格外欢快。

    因为是军团的车辆,路上没有遇到堵塞或者阻碍。一天时间已经跑出了很远,临近傍晚停车休息时,后方的楼堡已经几乎看不到了。

    鸠鲁将军是个急性子,虽然安排大家在驿站吃了简单的晚餐,却没有让留下休息,而是继续赶路。尤菲困倦的话,可以在车厢中休憩,其他军士就没有这个机会了,一律要求到达秋霖镇后再做修整。

    于是尤菲便继续乘车南行。入夜后,道路两旁的人声减少了许多,今夜的风声格外响亮。牲畜们都被带回了圈落,夜晚的牧场分外空旷,地面上没有灯火,天空中的明月就显得格外耀眼,月光在大地上留下神秘的剪影。月亮仿佛想要拥抱大地一样努力地扩张着自身的轮廓,只可惜两者之间还隔着一整个人间,遥遥相对终不可及。

    尤菲很难在这种不安定的环境下入眠,于是干脆和涂月一起听伊登讲了一天一夜的故事。

    这是一本写成于建历240年前后的故事书,在当时似乎还挺风靡。故事的主人公当然就是名字里说到的三位公主,她们分别叫灰、晴和玖,这个故事里绝大多数人物的名字都只有一个字,似乎是与当时现实中许多人喜欢将名字取得很长做反衬。那时的人名,四个字以上的比比皆是,倒是女帝时代之后,开始逐渐转变回两三个字的习惯。

    那个时代的人类帝国刚刚从创立之战的阴霾中走出来,林生城虽早已建成,但足足用了将近200年才具备产出大量食物的能力。在此之前连王城的贵族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质量向好后,人类对于娱乐项目就有了更多追求,尤其是贵族家庭为了教育子女识字,一批好读的故事书突然就在人群中流传开来。

    这本《三公主传奇》最初的版本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不过现在伊登讲述的已经是经过后人传颂改编过的版本了。

    故事中的世界只有人类,没有外部的敌人,因此所有人的生活都很富足。世界上有五座城邦,分布在东西南北和中间。与现实中的人类不同,故事里的五座城邦并不是和平统一的整体,而是各自分别发展,相互征伐的五个政权,也就是说有五位王。

    三位主人公中,灰的年纪最大,十九。伊登注释说:故事里没有寒冬,所以也不知道她们的年纪是按照什么标准计数的,不过这不重要。

    年纪十九的灰出生在东边的伊斯特王国,是王国的长公主,下面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伊斯特王国的王正值当打之年,他成为王时年纪最小,是所有王中最年轻有为的一个。伊斯特王国在他的管理下蒸蒸日上,伊斯特城一再扩建,军事水平日益提高,至于国家财政,那不是一个向往大作为的王会去考虑的事。

    年纪十六的晴出生在北边的诺尔斯王国,是王国的小公主,上面有一个年纪二十九的哥哥,名叫景。诺尔斯王国的王已经年迈,王国已经做好了随时让景继任王位的准备。随带一提,晴和景的关系非常好,景非常疼爱自己的小妹妹,甚至比对自己的妻儿更好。

    年纪十五的玖出生在南边的安德斯王国,安德斯王国不久前刚刚经历了一次暴动,玖的两个姐姐都在镇压暴动的过程中牺牲,小公主玖是老国王唯一的子嗣。现在老国王对于控制国家局势已是力不从心,王国的大事小情几乎都被一个名叫猎的将军把持着。玖的生活过得其实并不好。

    另外西边还有一个沃斯特王国,国王名叫封,是个暴躁易怒、性格恶劣的家伙。他常年在自己的儿女中实行强者为尊的政策,除了最厉害的二儿子坦之外,其他的孩子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封与其他国王,他娶了许多妻子,他的子嗣是所有国王中最多的,足足有十九个孩子,但活过十五的就只有坦一人,其他人或者直接死在坦手上,或者天生身体羸弱被封遗弃,或者在相互争斗中失败郁郁而终。就连他的妻子们也是同样的生活方式,王宫中时刻充斥着暴虐的杀戮。

    故事背景说到这,其中人物的善恶好坏简直一目了然,简单又清晰。

    另外,还有一个地理位置处于中间的城邦——弥赛,弥赛王国的疆界比其他四个王国小很多。弥赛城的四周环绕着宽阔的大河,想要进出弥赛城就必须从东北方向的大桥经过,而大河环绕之内的就是弥赛王国的疆域,离开大桥也就走出了王国,进入到伊斯特王国和诺尔斯王国的边境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弥赛城是整个故事中唯一可以出产魔力器具的地方,武器、护具甚至是很多功能便利的家具通通都是弥赛城出产的。故事里撑其为“宝物”。作者没有说明是生产资源限制还是生产工艺的垄断,反正就是因为这个事实,四个王国都尽可能想要与弥赛王国搞好关系。

    故事的最开始,东方伊斯特王国的国王听说南方安德斯王国在暴动中元气大伤,就想趁这个机会落井下石。东南两国的交界处,有一处属于安德斯王国的金矿。虽然故事中始终没有交代所谓的“金”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也没说明它有什么具体的用处,反正就是一种价值连城的东西,各国都热衷于抢夺它。大概可以理解成是现实中的钱币。安德斯王国的领土中有许多金矿,但安德斯城邦却没能借此发展壮大,反而深受其累。大概可以说是怀璧其罪吧。

    现在的情况就是交界处的金矿因为暴动疏于管理,已经停工很久了,伊斯特国王想把金矿抢过来自行开采,充实国库。

    灰不赞同父亲武力抢夺的想法。这里要提一句,晴和玖在故事中似乎都没有干预本国政事的权利,只有灰可以。不知道是因为她的年龄大,还是因为各国的方针政策不同。灰认为,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让安德斯王室把闲置的金矿卖给伊斯特,一次性付给对方相当于可开采量一半的价格,这样双方共赢。

    但灰的父亲不同意,他执意要动用武力拿下金矿。他认为谈判购买不是一个真正的王者该做的,那是商人的行为,王者就应该用武力得到服从。灰说服不了固执的父亲,就和父亲做了一个约定,由她前往安德斯提交宣战布告,届时她要说服安德斯王不战而降,交出金矿。

    伊斯特王觉得女儿是在异想天开,但一番争执后最终还是同意了灰公主的请求。于是灰和自己的好朋友——伊斯特王麾下将军的女儿紫一同前往安德斯城。

    另外一边,安德斯王国的政权相当混乱,大将军猎对一切政务指手画脚,老国王基本等于被猎软禁在王宫,而玖公主则与母亲和一个侍女三人一起被送到了城外的庄园,庄园有猎的亲信把守,实际上也是被软禁的意思。

    玖的母亲一度恶疾缠身,多方求医无果后最终离世。而玖的母亲离世这天,就是灰从伊斯特城出发的日子。

    好巧不巧,就在同一天,北方诺尔斯王国的晴公主收到西方沃斯特王国送来的联姻请求。沃斯特的国王封要求晴到沃斯特城来嫁给最令他骄傲的儿子坦,并且暗示如果不同意,就将兵戎相见。对诺尔斯王国来说,此时正是王位更替的前夕,赶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显然对己方不利。景和晴都很清楚坦的暴虐,加上国王封老早就希望得到可以与弥赛直接贸易的机会,此时的情况显然是打着联姻的旗号为征服找理由。

    同一块土地上的五个王国,没有过多的生存压力,也没有种群的差异,仅仅是为了粗浅的利益,就能随随便便将战争这么严重的词汇挂在嘴上。

    联想到现实中正在进行中的种族战争,尤菲的心情愈发沉重起来。原本还以为会是个轻松的故事,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开头。不过仔细想来也有道理,虽然尤菲现在还不知道故事的结局,但伊登会把这个故事讲给侧营里的孩子们听,目的大概也是奔着鼓励大家勇敢面对现实的苦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