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八极传人过目不忘
繁体版

第91章:购买电脑(求订阅)

    电动机厂加入星海集团的大家庭中,让赵信从摩托车厂脱身出来的打算直接提前了。

    好在摩托车厂有着邵正诚这位留学回来的工程师在,也能让后续的研发继续进行下去。

    再者说,赵信也并非不管摩托车了,他将继续配合并且跟进邵正诚去打造三轮摩托车的生产线。

    邵正诚带着跟着来的工人们离开圆满完成了工作,不过离开的时候却是有些感慨。没想到只是来了一场电动机厂,他机械方面的实践老师竟然陷了进去,而自己也要独当一面。

    赵信直接住在了原先高明远的办公室里,带着娄晓娥派过来星海集团储备员工、以及电动机厂的一众工人们,开始对电动机厂进行一次大的改造。

    首先排查隐患,将用了三年以上的电线尽数拆下来替换。

    当然这种排查肯定得分批次,毕竟当前电动机厂还有订单需要完成。

    赵信虽然不喜欢李怀德,但还是很喜欢赚李怀德的钱。再者说,他可是得到了消息,李怀德和那位喜王爷联合在一起,开办了所谓的清风洗衣机厂。

    国产洗衣机自然还有市场,但比起以往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也就之前创办的国营还能撑得住,像李怀德这种肯定会亏。

    当然亏多亏少,就看什么时候收手了。

    娄晓娥也随后进驻在电动机厂,娄晓娥负责各种统筹,赵信则是带着技术人员排查整个电动机厂。

    厂里的各种设备已经相当老化和过时了,并非国内当前的技术就只是这个高度,只是因为这个电动机厂原本就只是民用的。

    军用电动机厂肯定远胜于此。

    娄晓娥派遣了学习经营管理的大学生进入电动机厂先担任会计的职位,首先将厂内所有的资产摸清楚。

    如此也好确定接下来的厂内改革方向。

    赵信和娄晓娥忙碌了整整一周,方才搞定这些事情。

    首先生产设备必须再从国外进口一批,这个找自家老丈人去办即可。

    其次当前的生产模式还有待改进,需要对整个厂进行车间重组,如此也好打破原先的僵局。

    除开这两点外,就是要招人。只有注入类似于冯程这样的新人,才能给原本死气沉沉的电动机厂带去活力。

    当前这个年代老员工们只能代表经验和熟练,而新员工们则能带来技术与活力。

    中途李怀德过来取货,赵信并没有出面而是让底下的人将他定下的电动机订单尽数交付。

    李怀德随后提出的新订单,自然也正常接下。毕竟有了新订单工人们才能有活,否则都在工厂里闲着可不行。

    当然当前阶段,除开订单需要外,赵信已经带着工人们开始对电动机厂进行大的改造。

    而与此同时,娄晓娥送来消息,说是供销社多了一批电脑。

    赵信当即放下手里的活计,和娄晓娥开车直奔供销社。

    这一年里,官方进行了计算机普及,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讲授BASIC计算机语言。年底之时能够在供销社见到大批量的电脑那可不容错过。

    两人走进供销社,里面的女导购员和娄晓娥很是熟络,引着两人直奔电脑所在的区域。赵信看到了现在的电脑,仿若黑白电视机一般的大脑袋屏幕,还有大而且厚重的机箱,键盘也仿若一个铁盒子。

    “怎么卖?”赵信看向女导购员。

    “一台四千六百元。”

    “这么贵。”赵信身旁的娄晓娥皱皱眉头,这个价格顶得上位置稍微偏远一点的二进四合院了。

    “来八台吧!”赵信说道。

    “八台会不会多了。”娄晓娥在一旁提醒。

    “不算多,到时候每个工厂放一台,招收的会计第一件事就得先学会使用电脑,到时候各种数据优先放进电脑里面。”赵信说道。

    这种大价值的东西,肯定得先试一试。

    导购员叫来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开始通电,然后启动电脑。

    当前电脑的屏幕都是黑白色的,毕竟是最早期的版本,技术人员展示了一下大概的功能,文字处理、表格制作、音频和视频的播放都没有问题。

    一个个实验完成,确定没有问题后,供销社提供了送货上门服务。

    毕竟电脑不是小物件,赵信的汽车可装不下八台。

    八台电脑,赵信准备家里放两台,蜀香轩放一台、两个太阳灶厂各放一台,当然兰州的这台电脑得找人运送过去。

    摩托车厂也得放一台,后续的三轮摩托车厂一个,再加上新收购的电动机厂一个正好八台。

    家里的两台自然是客厅放一台,孩子们想要用就能玩。

    赵信的书房放一台,他也能借此简单用一下。算是提前熟悉当前时代里最顶尖的科技之一。

    只可惜互联网虽然已经诞生,但还未风靡全球,当前的电脑也只是一个独立的大型计算器。

    按照作用来说其实比较鸡肋,但赵信可不这么想。

    这个阶段就让自己公司旗下的会计们会电脑操作,不但是培养人才,更是营造氛围。

    自个的星海集团那就是紧跟时代的科技公司。

    赵信玩了一会电脑后就将其放下了,毕竟当前来说这个玩意虽然新鲜,但和一个大的铁疙瘩并无什么区别。

    不过娄晓娥和赵月悦看到赵信刚刚的操作却激发起了内心的好奇,让赵信教导两人使用。

    老婆和女儿有要求,赵信自然得满足,将当前电脑的用途一一说明,并且细心教导。

    “爸,我昨天听香港的高姨说有一种新的针式打印机可以和电脑连接,这样的话是不是能将电脑上的表格打印出来。”这里的高姨自然是高兰花,娄振华的养女。娄晓娥的干妹妹。

    “针式打印机。”赵信一愣,他脑海中也闪过曾经看过的信息,当即在自家电脑的主机上查看起来。

    “有并口接口,应该可以。”赵信看向娄晓娥道:“晓娥,你跟官方报备一下,若是下一次进口产品的时候我们订上十二台。”

    “好。”娄晓娥点点头,若是真能将电脑上的表格打印出来,那可就节省了很多的人力,这样的话,电脑才能在她的管理过程中有所用途。

    自家女儿和娄晓娥都去忙碌了,赵信则是在书房里沉思。

    当前电脑已经问世,那么自己要不要耗费一些精力为自己打造更加先进的电脑。

    赵信摇了摇头,开始安心看起了计算机语言相关的书籍,当前基础条件还不够,至少得再等十几年,否则就是事倍功半。

    赵信看书的时候,院子里传来大黑二黑的跑动声,以及赵志侠和两条藏獒的互动。“志侠,先进来。”赵信喊道。

    “好。”赵志侠答应一声,不多时便推门进来。

    赵信先给赵志侠倒了一杯热水,天气转凉,外面已经有了几分冬天的气息。

    “明年六月就要毕业了,准备去哪里留学?”赵信问道,自家儿子这些时日里不是带着妹子郊游,就是跑到各地遍寻名医,作为一名老父亲他有必要过问一下。

    “爸,我想去英国,进修生物科学。”赵志侠正色道。

    “生物科学。”赵信一愣,他疑惑地看向赵志侠:“那你去找老中医是干什么?是要先探究一下老祖宗是否留有生物科学方面的内容?”

    “对,什么都瞒不过爸。”赵志侠恭维一声。

    “为什么呢?你从小喜欢习武,武学天赋也不差,要说八极拳这些后辈里,伱是唯一一个可能领悟我暗劲的人,甚至于选择中医这个专业也是出于对武学的喜爱。”赵信问道。

    “爸,我依然对武学保有极大的热爱,但受到老爸的影响,我不同于寻常的练武之人,并不热衷于擂台比武,练武于我而言只是强身健体。学了中医之后,我又接触到了西医。找了几位名医后,我很清晰地认识到:纵然中医博大精深,但终究有尽头;而西医道路明确,并且没有尽头。”

    赵信长出一口气,他知道自家儿子说的是对的,中医的确博大精深,一名中医研究者,完全可以一辈子徜徉在中医浩瀚的知识库里走不出来。

    中医的博大精深能够容纳下所有的中医从业者,或许只有人工智能真正出现的时候才能一窥其边界。

    中医如海洋,中医从业者如海中鲤鱼。跃不出边界,一辈子徜徉其中。

    而西医则是一条路径分明的路,现阶段头疼吃头疼药,下一阶段器官移植,再深入甚至脑移植,乃至意识移植,变相实现永生。

    曾经赵信也想过自己是攀科技树,还是攀生物树,他选择了科技树。但自家儿子明显是要去攀登生物树啊。

    当然没有自己过目不忘的天赋,大概率会是一名出色的生物科学家。

    “既然有了决定就好好准备吧,去英国留学,英语可不能差了。”

    “爸,我谈对象了,就是文彤,我们准备一起去英国剑桥大学。但她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出国的费用。”赵志侠小声道。

    “找你妈要去。”赵信没好气道。

    这小子,人家姑娘刚成年就下手了。不过看样子,自己不是第一个知道自个儿子心思的人啊。

    “莫非这就是代沟。”赵信摇摇头,迈步去了后院。

    收藏陶冶情操,有的时候他烦闷之时都会拿上一两件古玩好好把玩一番。

    不过当走进后院东厢房后,赵信猛然想起一件事来。上次他一番把玩,竟是发现了一个清朝的赝品花瓶。

    他堂堂过目不忘的古董专家,竟然被打了眼。

    赵信当即骑上自个的奔驰1.0摩托车直奔古玩街,他要去看看那位老哥在不在。

    能够搞出来让自己打眼的花瓶,那人的手艺肯定极为了得,这正好符合自己的一个计划。

    赵信找到了那家瓷器店,店主正是那人。

    赵信店里细细打量,最外面写着‘仿制品’三个大字,里面则是‘看眼力’三个字。

    当初就是这种做派吸引了自己,外面的的确都是仿制品,不过这些仿制品放在别人的摊位肯定都能当古代的玩意忽悠。

    而在里头,赵信就选中了那件花瓶,甚至还花了小三百块钱。

    当时没看出来,回去把玩的时候发现自个竟是打眼了。

    店主是个和赵信年龄差不多的中年人,正拿着明清时代的历史书看。

    “老兄怎么称呼?”赵信问道。

    “是你?我叫刘新元。”店主有些讶异继续说道:“那件清朝花瓶是我仿制的,但是不退。”

    “老兄敞亮,我叫赵信,不知道那件高仿品可是出自你手?”赵信问道。

    “嗯,这里大多数都是我做的。”刘新元没一点扭捏。

    “可否看一下你的手艺。”赵信知道自己这个问题有些突兀:“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我想要开一个陶瓷厂,准备聘请一位高手。”

    “开陶瓷厂,赵信。”刘新元眼前一亮:“你是星海集团董事长赵信。”

    “如假包换。”赵信说道。

    “行。”刘新元有着高超的手艺,却又没有硬把假的说成真的,那他肯定是有手艺又有德行之人。

    这种人往往都是一门手艺的传承者,他的心中必然想要将陶瓷业发扬光大。

    “请跟我来后院,我给你展示一下。”刘新元带着赵信进入后院的房间,然后展示了一番手艺。

    “赵老板,要是开陶瓷厂最好还是去JDZ,文阁之前我就是在那边工作的,JDZ有着最好的土壤环境,另外开办一个陶瓷厂至少需要十万。”

    “钱没问题,这两天我就会注册相应的公司,到时候派人跟你一起过去。”赵信掏出一张纸,写上地址:“这是星海集团的办事地点,明天你前去签订合同,其中的职位就是厂长。”

    “厂长,我肯定干不来。”刘新元摇摇头,他就是个技术人员,这种管一个厂的事情还没干过。

    “无妨,到时候我会再派一个副厂长,你管技术相关的事情,剩下的杂事交给他。”

    瓷器是中国的名片,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赵信想要打造一款销往国外的产品,那么陶瓷绝对是首选。

    至于其他产品,当前首先就竞争不过日本。

    国内赚钱,一个厂的利润也只是十万上下,但要是到了国外,那至少百万起步,而且说不得就是美金。

    为了让刘新元安心,赵信甚至留下了二百块钱,作为预付的工资。

    当然也就是这两百块钱,方才让刘新元认定眼前之人肯定是星海集团的董事长,毕竟骗子可不会这么大方。

    回到家里,赵信将这件事跟媳妇一说。

    媳妇当即推荐了一个人,孟平同。这个人曾经当过车间主任,而且入职星海集团也一年时间了,为人老实本分。

    除此之外,还得再派过去一个会计,娄晓娥则是准备在最近招的会计里选,尽可能达成三人的互相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