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棋
繁体版

第五章 献策

    晚上,林沁让厨房准备了银耳莲子羹给父亲端去,见父亲在书房执笔却迟迟不动,定是有疑难之事。林沁放下托盘,“父亲先休息一会吧,见您晚饭都吃得不多,有什么事是父亲都解决不了的吗?”林沁知道她不该过问朝中之事,但想到今后自己有可能要离开这个家,还是问了。

    年彦之拍了拍林沁的手,叹了口气,“皇上把这东戎的重担放我肩上,我就要对得起皇上的重托啊!”这话意味深长。

    “父亲这个年纪就能当上丞相,是皇上有眼光,而且也有魄力,我知道我们家不是士族之家,所以皇上一定是顶着压力重用父亲的,不过父亲,你也不因就给自己这么多包袱,轻松点,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只是时间问题。”林沁试着安慰着年彦之,不过安慰人,她林沁确实不擅长。

    年彦之从未和自己女儿说起过朝中之事,只是希望她能开开心心地成长,但没想到有一天他的女儿能安慰他,了解他的苦衷,很是欣慰:“夏儿长大了,是啊,朝中之事甚是微妙,为父虽任丞相之位才短短三年,但至今还有不服之人,但士族之中有几人是真真为国家着想,为百姓着想的,不过是为了家族之利,一己私利罢了。”年彦之想到这,眉头紧锁,父亲在这些豪门势力之中每日斡旋,如履薄冰。皇上和父亲一直想削弱士族的权势,可谈何容易,很多士族根深蒂固百年,就是削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势力,甚至对皇权都是一种威胁。年彦之为了让皇帝放心,他拒绝和家中亲戚来往,防止有小人利用他的官职以权谋私,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家族,毕竟父亲要动摇的是东戎百年的基业士族。但父亲因此也势单力薄,孤军奋战,如履薄冰。父亲虽没有和林沁说这些,但以林沁的观察和平时父亲的言语,总能猜出几分。

    林沁也轻叹了口气,把银耳莲子羹端了过来,“女儿知道父亲日理万机,但总要爱惜自己的身子吧”

    年彦之看着女儿关切的眼神,笑了,“好,听宝贝女儿的。”

    “父亲”林沁座在年彦之身旁,“我昨日到街市上逛了逛,发现很多牌匾都写错了,我们东戎认识字的人很少吗?”

    年彦之点点头“是啊,就是写对了,也没几个人认识,毕竟没几个人能上得起学堂。”

    林沁若有所思,“如果进学堂不需花费太多的费用,大家都能有机会考取功名,朝廷能破格录用寒门,就像父亲这样的人才,那士族自然不会像现在这样嚣张了。”林沁尽量说得简短,通俗,向年初夏的口气。这个年代,识字的人甚少,寒门子弟也没有机会进学堂。年彦之当时能有书读,是因为祖母是先皇后身边的婢女,在到年龄出宫后,先皇后念旧情,给她一笔丰厚的嫁妆,所以才能有进学堂的费用,即使如此,从小也受尽了士族子弟的奚落。

    父亲是何等人,一点就通透,听到林沁的话,眼中大放异彩,展颜道:“夏儿,此计甚好,甚好。”虽然在林沁心中并不觉得什么妙计,历史中也有这么记载的,但当时的朝代并有经过历史的洗礼时,无疑能想到这个办法确实是让人惊喜的。

    林沁知道,皇上和太子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定是要收拢士族门阀的权利,这些士族掌握着和皇帝类似的权力,甚至可以动摇整个王朝的根本,目前东戎土地兼并严重,选官制度都由王谢两大家族把控,父亲之所以能担任丞相一职也是暂时对皇上的妥协,但是他们并不担心有谁担任这个丞相,毕竟整个朝中由下至上,哪个不是他们士族门阀之人,而底层唯一能做官的途径就是举孝廉。这个也是要通过士族门阀,如果说把东戎国比作一个集团,那皇上应该是这个集团的董事长,但也不是什么都由这个董事长说的算的,而是由这个董事会成员投票决定的。

    皇上现在想瓦解这个董事会,慢慢地削弱士族的力量,年彦之就是皇上选定执行这个决定的人选。他的性格刚毅,在国家大事上确实丝毫不退缩,也许他知道自己的重担,却义无反顾。林沁尊重他的坚持,也支持他,为此也担心他的处境,仅凭一己之力,就如蚍蜉撼树实在太难,终究最后可能做了皇上的棋子。

    一个想法虽有雏形,但实施起来方要有万全的考虑,从上之下,每一个环节要避开盘根错节的士族的耳目,并非易事。林沁看着年彦之比以前更加忙碌起来,觉得事情应该在推进,所以经常蹭着送宵夜的时候,也会和父亲聊聊自己的看法,年彦之学识渊博并不是老古董,知人善用,难怪皇上会委以重任。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从人员逐渐的调整,以及新规的拟定,现在只缺一个时机,一个让士族自乱的时机。现在以王家和谢家的势力最为鼎盛,但两家势均力敌,这也是皇上为他们相互压制而出现的局面,如果再扶持一家士族势力壮大起来,王家和谢家势必要联合打压新势力,来保持原有的局面,这时其他士族定不会插手,只会观山看虎斗。新势力定然不敌王谢两家,也没有其它士族愿意帮忙,这时正好有人提出用寒门子弟来为此扩张势力,新势力定然应允。这时候皇上再出面协调,一步步让寒门子弟进入朝廷,三方势力必将受到压制,朝中有了新力量,后面就可以一步步慢慢削弱士族力量了,当然这只是皇帝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