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降妖记
繁体版

第23章 觐见教主验隐刃

    奇岩城离神雒城并不远,卫奇正仅仅走了两天就回到了他在神雒城的大宅。这次离开已有三四个月,他对这个家可是思念得紧。

    然而,刚到家就有人报告说收到了一封信。卫奇正皱了皱眉,心想:“这会是谁写的信呢?”他赶紧让负责管理后宅的董娴妏把信送过来。

    信一到手,卫奇正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原来是李滨写来的,这家伙口气还挺客气。信中说感谢卫奇正释放了他的家眷并妥善安置,这些家眷和财产就先放在卫奇正这里,他日后自会来取。

    卫奇正看完信后冷笑一声,心想:“这李滨口气不小啊,还想来取他的家眷和财产。”

    吃完饭,卫奇正把董娴妏找来,让她安排好他带回来的女人们。董娴妏点头应承下来,忙碌地去安排了。

    第二天,卫奇正前往神宫拜见教主。教主见到他后终于放下心来。现在教主在军事上完全依赖卫奇正的军队,这些军队都是由卫奇正筹集粮草和军饷来养活的。教主感慨地说:“多亏了卫将军啊,没有你的军队,我现在真是束手无策。”

    教主首先感谢卫奇正平定了庆云藩的叛乱,然后话锋一转,忧心忡忡地说起了承乾总阁的行文,表达了对内阁的担忧。卫奇正接过总阁的行文看了一遍,不屑地扔到一边,说:“教主陛下何须担心?您在永麟时仅凭一地之兵就能抗击总阁的5万大军。如今您的势力遍布雒西,前有风原风临的悍兵相助,后有庆云藩的盐铁之利供应。您如今已占据半壁江山,还有何惧?最重要的是您背后有大齐皇朝的支持,这才是您最大的优势啊。”

    教主听了卫奇正的一席话后豁然开朗,心中的担忧也消散了。这时,卫奇正又及时呈上了庆云岛各藩国的投诚文书。教主看到后喜笑颜开,连声说:“这次全靠大将军之力啊,寡人真是受之有愧。”

    卫奇正趁机请教主批复他的任命文书,以便实际控制庆云岛。教主现在对卫奇正有求必应,何况他也不了解庆云藩的实际情况。只要每年的贡税能按时收到,谁当藩主对他来说都无所谓。于是教主顺水推舟就批准了卫奇正的请求。

    接着,卫奇正和教主又商量了一下关于军事准备的问题。他始终坚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原则。

    最后,卫奇正婉拒了教主留他用膳的建议,告辞离开了神宫。

    在归途上,卫奇正的心头突然掠过了梦茜皇后的倩影。自从领兵出征,他与皇后之间的联系便断绝了,心中对她的挂念如同被拉扯的细线,越来越紧。

    正当他准备派人打探皇后的消息时,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梦茜皇后身边的侍女,正在不远处探头探脑。

    卫奇正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注意后,轻轻招手示意她过来。小侍女见到卫奇正,脸上露出了几分扭捏,却又带着难以言喻的激动。她红着脸,将一封信小心翼翼地塞到卫奇正手中,然后如同受惊的兔子般迅速逃离。

    卫奇正坐在返回的大车上,拆开信封,信纸的香气扑鼻而来,那是女孩特有的体香。信中的内容,满载着梦茜皇后对卫奇正的深深思念。她告诉他,自己已怀有身孕,数月有余。她打算以教主的孩子为名,保留这个爱的结晶,作为两人情感的见证。因此,她暂时不能与卫奇正私下相见,希望他能耐心等待。

    读完信,卫奇正的心情复杂难言。喜悦与惆怅交织在一起,他终于有了第一个孩子,却无法公开相认。这种无奈让他感到十分压抑。

    离开神宫后,卫奇正直接前往大齐军的大军营。他找到了时廷翼,拉着他前往军营外的酒楼共饮。在酒桌上,卫奇正并没有提及自己的心事,而是分享了他在庆云藩所建立的海军大基地和未来的海上贸易计划。

    时廷翼听完卫奇正的计划后,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深知这个基地的重要性,它将为各营的训练提供坚实的保障。当卫奇正提到要成立海上贸易商会,垄断舂国的对外贸易时,时廷翼更是震惊得合不拢嘴。

    “将军,你这是要成为舂国的首富啊!”时廷翼感叹道。

    卫奇正轻轻一笑,摇晃着手中的酒杯:“我这是未雨绸缪。我们打下的江山,不能让旁人轻易摘取果实。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和财富,就不惧任何人的挑衅。”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实,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利益。我们参与舂国的内战,如果不是为了获取足够的利益,那才是真正的傻瓜。”

    时廷翼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开始为卫奇正出谋划策。两人的交谈持续到深夜,共同谋划着未来的大计。

    酒过数巡,卫奇正关心起军营中的生活状况,询问军士们的近况。时廷翼回应说,大家生活得颇为不错,不少将领在外购置了房产,还纳了几位小妾以调剂生活。就连时廷翼自己,也在外面置了一套宅子,假日之余能有个舒适的去处。

    卫奇正打趣道:“廷翼啊,要不要我给你送几个小姑娘做外室?这里的姑娘服侍人可是一流的。”

    时廷翼尴尬地笑了笑,坦言自己其实已经找了两名寡妇,负责家中的琐事。他还提到,舂国的东西真是便宜得如同白捡,无论房产还是女子,都使得许多军官得以安家立业。

    卫奇正听罢,调侃了时廷翼几句,随后正色道:“大战在即,你可不能松懈了管理和训练。军营里的事务,日后还需你多费心。我则主要负责对外事务,特别是与内阁的交涉,争取更多的资金和粮草。”

    话毕,卫奇正起身巡视军营,与将领们会面,并亲自奖赏了此次出征的有功之士。他再三叮嘱大家,教主与总阁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做好战斗准备。

    处理完军务后,卫奇正正准备返回,侍卫来报,一名叫陈卓奇的舂国武卒前来求见。一听到是陈卓奇,卫奇正立刻精神一振,命其速速进帐。

    时隔近一年再见陈卓奇,卫奇正颇为欣慰。陈卓奇此次带领一群孩子深入山林,进行影刃的强化训练,整整一年未曾归营。尽管他看上去瘦削了不少,但精神依然抖擞,衣着也整洁有序。

    “卓奇,这一年辛苦你了。怎么去了这么久?”卫奇正打趣道。

    陈卓奇恭敬地行了家臣礼,道:“为了完成主上的嘱托,再苦再累也值得。幸不辱命,略有成就。”

    卫奇正好奇地问:“那你的影刃训练得如何了?”

    陈卓奇自信地回答:“正要请主上检阅。”

    二人随即出帐,只见空地上跪着十几名年纪较大的孩子,男女皆有。卫奇正疑惑地问:“这就是你训练的影刃?人数似乎不多?”

    陈卓奇低头道:“主上,影刃的训练极为严苛,通过百人斩、能在万军丛中取敌首级者方能入选。未能通过者已不幸离世,剩下的都是精英。”

    卫奇正闻言震惊,当初陈卓奇挑选了五六十名孩子,如今竟只剩下这十余人,死亡率高达八成。他不禁感叹这训练的残酷。

    陈卓奇继续道:“不过,能活下来的都是出类拔萃的。特别是那个女孩,全晓韵,她的武艺已达到了惊人的境地。”

    卫奇正将信将疑,于是下令调来一百名军士,与全晓韵进行对抗演练。全晓韵换上训练装备,面对百名手持木刀的军士,毫无惧色。

    然而,当军士们看到对手仅仅是一个娇小可爱的姑娘时,他们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神态。卫奇正坐在大帐前,静静地观看这场比试。随着命令的下达,一群军士迅速将全晓韵围在中央。尽管被包围,全晓韵却毫无惧色,她手持木刀,眼神坚定,准备迎接挑战。

    随着带队队长的一声令下,军士们蜂拥而上,乱刀挥舞。但全晓韵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她游刃有余地在人群中穿梭,每一次出手都精准而狠辣,直击对手的要害。尽管身穿护具,军士们仍难以抵挡她强大的攻势,纷纷倒地不起。

    全晓韵的灵活身法和迅猛攻击让军士们开始感到忌惮,他们不再轻视这个看似柔弱的对手。百人队长见状,立即调整策略,命令剩余的人包围全晓韵,试图利用人数优势消耗她的体力。

    然而,全晓韵并未因此屈服。她如同鬼魅般迅速反击,杀入敌群,将众军士打得落花流水。尽管木刀数次断裂,她仍凭借空手夺刃和摔跤牙咬等技巧坚持战斗。这种顽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卫奇正。

    更让卫奇正惊叹的是全晓韵的潜力。面对一百名对手,即使平均每分钟击倒一个,也需要一百分钟的全力以赴,这对体力的消耗是巨大的。但全晓韵却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杀人机器,每当人们认为她已力不从心时,她总能重新振作,继续投入战斗。

    陈卓奇解释说,他培养的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力量,武技只是次要。只有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才能激发出人的最大潜力,才能做到像百人斩这样的壮举。

    经过大半天的激战,场地上躺满了倒地的军士,而全晓韵虽然摇摇欲坠,却始终屹立不倒。她那双紧盯着对手的眼睛如同饿狼一般,让对手心生畏惧。剩下的几个军士在这种气势的压迫下肝胆俱裂,退缩着不敢上前。

    卫奇正看到军士们的战斗意志已经被消磨殆尽,于是下令结束比试。他鼓掌宣布全晓韵为获胜者,而百人队的队长则带着受伤的队员羞愧地退下治疗。此时的全晓韵如同耗尽了所有力气一般,摇晃着几乎要倒在地上,幸得陈卓奇及时冲上前扶住她,让她坐下来休息调息。

    陈卓奇自豪地表示,其他孩子的实力与全晓韵不相上下,希望卫奇正能够收下他们为自己效力。卫奇正对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满意,也对陈卓奇的能力给予了肯定。于是,他决定将这些孩子收为自己的亲卫,并命令陈卓奇继续在军中选择强者,组建影武者军团。

    陈卓奇高兴地接受了新任务,深知卫奇正对他充满了信任。他还建议卫奇正亲自为这些影刃武卒授刀以作为奖赏。按照传统习俗,接受主人授刀的武卒会誓死保护主人,因为这代表着无上的荣耀和忠诚。

    卫奇正正有此意,并提到想请陈卓奇为他炼制一批唐刀。陈卓奇不仅是铸刀大师,还得到了卫奇正提供的上好的钰钢材料。于是,在军营中开始了武卒刀的打造工作。卫奇正还特意要求为自己打造一把与常用横刀相近的精品武卒刀。一般的舂国长刀弯曲较大,适合砍劈动作,而卫奇正则习惯使用直刀式样的唐横刀,这样不仅能进行砍劈动作,还能施展剑法中的刺和撩等技巧。

    陈卓奇接到任务后,凭借多年的制刀经验和卫奇正的支持,很快便成功炼制出了这批武卒刀。

    这次,陈卓奇特意为卫奇正打造了一对雌雄双刀,采用独特的百褶千锤冷锻法,将钰钢锤炼得削铁如泥、吹毛立断。这两把长刀不仅锋利无匹,而且刀面上布满了细密的鱼纹状花纹,每一道都见证了匠人上百次的折叠与上万次的锤炼。

    卫奇正拔出长刀,立刻被其吸引。刀身平直,刀柄相较于传统的唐横刀更长,且一长一短,恰到好处。卫奇正对此感到好奇,陈卓奇便展示了两把刀尾部的机簧设计,可以将两把刀连接起来,形成一把双刃长刀,既适合日常护身,也适用于战场上的拼杀。

    陈卓奇还特意为卫奇正表演了卓奇双刀流的无双斩刀法,这套双刀共使的武技与这对长刀相得益彰。卫奇正对此极为感兴趣,于是与陈卓奇形影不离,一边学习刀法,一边请教铸造技艺。陈卓奇作为忠诚的家臣,自然是毫无保留地传授。

    不久,卫奇正便熟练掌握了这两把长刀的使用技巧,并为它们命名为“日月双刀”,在刀身上分别刻上日形和月形铭文,作为自己的专属佩刀。当陈卓奇又打造出一批长刀后,卫奇正亲自将它们授予全晓韵等人,鼓励他们为自己忠心效力。

    这些孩子中,后来涌现出了许多名将,成为卫奇正手下的得力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