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网购军火
繁体版

第63章 提前警告

    王汉明惊魂未定,朝外面看去,院门最近的离这里也有二三百步,但外面一片空旷,只有五百步有座小土山,但那里已经远远超过火铳的射程。

    他手下有三个火铳营,一个神机营,什么鸟铳,三眼铳,鲁密铳,拐子铳,十八管迅雷铳,他见过多了。

    威力最大的火铳叫抬枪,又叫九头鸟,射程二百步,连遁车都能打透。

    但是,威力大精度高的火铳,能达到五百步外打碎一个砚台的,一个都没有。

    换句话说,发射火铳的人随时可以威胁他的生命。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王汉明冷汗都下来了,头上悬着一杆随时能带走自己小命的鸟铳,换谁不得焦虑?

    这时,又有仆人来报,“大人,外面有人求见,说是为大人的一方端砚而来。”

    “快快有请!”

    王汉明急忙叫道。

    这人出现了就好办,就怕别人躲在暗处放冷枪。

    林易昂首挺胸,走进了王汉明的官衙。

    “见了都指挥使大人,为何不跪!”奴仆们喝斥道。

    “无妨,请这位小先生上座。”王汉明挥挥手,命令仆人送上茶水。

    林易笑了笑,“坐就不必了,说两句话就走。”

    “请讲。”

    “简单介绍一下,我叫林易,长山县房山镇和庄,包了个山头种地,叫宝石山。”

    “阁下就是林易?”

    王汉明恍然,难怪卢象升去年走马上任宣大总督的时候,曾留言说,长山林易,胸藏万壑,心怀家国,要尽量安抚招纳,而国难可除。

    简单点说,就是他交待林易深藏不露,要尽可能安抚招顺,当前所有的国难都会破除。

    这个评价可是相当高了。

    可是,他明明与林易素不相识,这是第一次见面,为什么要用远程火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呢?

    “可是,我和阁下无冤无仇,为什么要打碎我的砚台呢?”

    林易呵呵一笑:“王大人有所不知,我和你可不是无冤无仇,我和你的仇怨可挺深的。”

    “不能吧?我和你初次见面……”

    “我呢,杀了你小舅子曹虎,是你最宠爱的三姨娘的弟弟,这个仇你一定会报,你要是报复我,我肯定会报复回来。我这个人有时候耐心很差,实在等不及,就先来找你了。”

    王汉明眉头一皱,怕我报复你,所以先来报复找我?

    他对曹姨娘还是喜欢的,但并不喜欢曹虎,只是在枕边风的影响下替这个混混兜了几次底,他实在想不到曹虎闯祸的能力这么强,给他招惹了这样的强敌。

    “林兄弟,咱们都是聪明人,敞开天窗说亮话,直说吧,你有什么目的?”

    “我想杀了你。”林易敲了敲桌子,“防患于未然,把威胁消灭的萌芽当中。”

    “刚才你也看到了,说打碎你的砚台就打碎你的砚台,射程一千五百步,你有千军万马也防不住。”

    王汉明哈哈一笑:“你不会杀我,否则就用不着来见我,刚才我就死了。”

    “我开个玩笑,其实我什么都不想要,就是来看看你,现在看完了。”

    林易甩甩手,转身走了。

    走了两步,忽然回头,“王大人,你家的茶杯该换了。”

    换茶杯?

    王汉明还没想明白林易这句话的意思,手中的杯子突然炸了,热水溅了他一身,一颗子弹击碎茶杯后打进椅子腿,红木椅子腿上面有一个深深的裂纹。

    直到林易不见踪影,他的手还在哆嗦,再偏二指他的手就废了。

    至于嘛?

    我都说了不会报复,还要用长铳打我茶杯?

    林易警告完了王汉明,直接返程了。

    假如这个人没有疯的话,接连被狙击枪擦身而过,再去报复林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林易也做好了他疯了的准备,针对四处开代销店的巡查队员,训练最多的就是如何保命和逃跑。

    “各位巡查队员们,只要人没事儿,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

    三月的桃花红了,地里的麦苗绿了。

    林易戴着树先生的面具,去农地里考察,看到地里麦苗的长势很好。

    尤其是经历过冬天的大雪,冻死了害虫,起到了保温作用,冰雪融化还提供了麦苗生长的水分。

    根据小麦种植技术手册上,基本达到亩产破千斤的既定目标。

    但这还不够。

    林易知道,靠他自己的力量,太慢,太难,就算有了叶九等人的辅助,但也远远不够。

    通过工程部搞蜂蜜煤炉竟然搞出了原始的流水线,他就知道,只有群众的智慧才是无穷的。

    巡查队的情报随着蜂窝煤的热销,已经在济南府青州府东昌府十几个县城建立了联络点,蜂窝煤的代销点建立了三百多个,这些都成为搜集情报的来源。

    同样,也可以成为宝石山的喉舌。

    利用这些情报组织,林易把今年会爆发旱灾的预言发了出去,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相信,并进行备荒,也会拯救不少人。

    通过各地的蜂窝煤代销点,开始宣传抗旱作物地瓜的神效,地瓜亩产上万斤,相对于明末平均亩产二百斤是神话一般的产量。并印刷了大量的地瓜栽培技术的宣传单,有文字,有图片,源源不断散布开来。

    现在正是地瓜种植的好时机,这玩意儿不挑地,山上,沟里,碎石,沙地,基本能长草的地方就能种地瓜,就算土地条不好,产量打个三折还有三千斤呢,也是平均产量的十倍。

    除了吃多了会胃反酸,基本没有缺点。

    林易也组织村民开始了地瓜苗的培育,为此盖了五间大棚,第一批培育了百万株地瓜苗,可以种植一百亩地,这些地瓜苗将随着宣传单发放到每一个宝石山代销点,按照每村一亩地进行示范田培育。

    虽然今年还是会大旱,一亩地瓜解决不了饥荒,但到了明年,地瓜会因为培育简单成活率高,迅速普及,会大大缓解饥荒的危害。

    林易拍拍手上的尘土,这麦苗长得有点太好了,拔节长得太高,有倒伏的危险,需要打点矮壮素,而且田间的杂草有点多了,需要打点除草剂。

    然后他一抬头,看到一个身材丰满的女人招摇着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