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网购军火
繁体版

第23章 联合播种机

    拿回土地的和庄百姓们都欢呼着,像是拿回了自己的命根子,他们信奉了几十年的种地经验,是不会放心交给一个毛头小子的。

    而和庄大部分的土地以前都是林李两家,现在都是林易一家的。

    共计和庄水田二百九十三亩,旱田一千一百亩,绝对的大头。

    这些田地按照以前的经验,至少要一千农民齐上阵干一整天。

    林易打定主意不让任何老顽固碰这些土地,直接成立一个三十人种植小组,预备使用全机械化种植。

    得到李家的财产之后,林易又有了充足的资金进行网购,现在时不我待,直接买现成的。

    “多功能履带拖拉机,售价:32800元。”

    “大型农田动力驱动耙耕地,售价:15000元。”

    “全自动水旱两种播种机,售价:12000元。”

    李家老宅,现在的村委大院,拖拉机,耙地机,播种机,一应准备就绪。

    农技组的小伙子们来上工的时候,发现村委多了几个铁疙瘩,雄纠纠气昂昂盘踞在院子里。

    张小乙也是农技组的,他和林易年纪相仿,在这里是最年幼的,聪明伶俐,被林易从孩子群中选来重点培养的,看到这几件农用机械,就上手去摸。

    “老板,这铁疙瘩是什么?”他喊林易老板,林易喜欢这个称呼,比什么东家,少爷顺耳多了。

    “铁牛!”

    “铁牛?”

    “对,能耕地的铁牛。”

    林易从车里找到钥匙,两揸长的摇把,扣到滚轮上,一手按住风阻门,另一只手使劲摇晃着摇把,逐渐加速到最高然后松开风阻门。

    突突突,

    拖拉机打着火了,烟囱里冒出黑烟。

    “走,小乙,咱们先出去兜一圈。”

    “兜一圈?”张小乙还在研究这玩意儿怎么就冒出黑烟,还这么大动静,就见林易捏住手上离合,挂上前进一档。

    突突突突。

    笨重的大铁牛开始前进了。

    还真是铁牛哩,居然能跑。

    张小乙紧跑几步,跳到了拖拉机的后斗上,林易一路猛踩油门,黑烟滚滚,前进一档,二档,三档,高速一档,二档,三档,这是辆大马力的拖拉机,最高时速50公里,已经和同时代的健马相匹配了。

    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林易开着拖拉机,拉着张小乙在村里招摇过市,引起全村小孩子们的围观。

    “都上来都上来。”林易热情的招呼,他需要新鲜血液和后备力量,而小孩子对于新奇的玩意儿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

    有胆大的直接就跳上车,有胆小的被同伴拉上车,还有扭扭捏捏想上车没挤上,气得自己直剁脚的。

    不一会儿后斗就坐满了半大小子,摇旗呐喊着,像花果山上的小猴子,而拖拉机的速度却不受丝毫影响。

    狠狠兜了个圈子,林易停到田地边:“谁敢来试试?”

    孩子们安静下来,这玩意儿谁敢试啊,试坏了怎么办?

    张小乙说:“老板,我来!”

    林易把拖拉机交到他手上,还熄了火,他故意没告诉驾驶方法,想看看张小乙怎么处理。

    张小乙学着林易的方法,开始拿摇把打火,试了几次都差一点点打着。

    “注意阻风,对,就是你左手那个东西,掰开,等速度起来了猛得一放。”

    经过林易的提醒,张小乙终于把火打着了,兴奋地直跳脚,他也学林易的样子爬到驾驶座上,在捏离合的时候又熄了两次火,他越挫越勇,终于可以把车开动了,激动的在上面大喊大叫。

    “行了,我宣布,你以后就是第一任拖拉机手了。”

    林易很欣慰,还是年轻人好啊,什么都敢尝试,不怕犯错,不怕失败,有的是热情。

    “走,回村,准备播种!”

    农技组的其他成员也陆续到达,林易简单说了几句,开始教学任务。

    根据产品说明,这是耙地播种一体进行的。

    林易的想法是先把张小乙训练起来,再训练几个司机,只要有三五个合格的,到时候一起下地,那进度就快了。

    上好的优质麦种与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六七种广谱抗菌药相拌,目标是防治病虫害,防止死穗,提高存活率。

    拌种的流程严格遵照流程,戴口罩,戴手套,避免皮肤接触,这也是将来推行防疫的要求,要提前培养习惯。

    林易一边做,一边给农技组的成员们解说每一个步骤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他昨天晚上看了一晚上的教学视频,十五分钟的教程他看了二十多遍,那样在教别人的时候才可以心中有数。

    拌好农药的种子装进了播种机,安装到了耙地机的后面,前面把地面的硬块翻起敲碎,后面的播种机把种子种到地里,在黑烟中操作仿佛行云游水。

    短短十分钟,耙地,翻地,碎土,播种,全部完成了,这是一个老农一整天的工作量。

    太强大了!

    林易手把手种了一亩地,然后他看着张小乙去做,然后指出他操作失误的地方。

    张小乙确实聪明,看了一遍就基本记住了,然后也独立耕完一亩地。

    就这样边教边种,到了晚上收工的时候,他们竟然种完了三十亩地。

    “可以,明天就可以上三台播种机了。”

    看到张小乙和另外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驾驶拖拉机,明天就可以上四台机器,效率翻了四倍,而且不用教学任务效率还会更会,一天种一百五十亩不成问题。两天就可以把二百九十三亩水田全都种上小麦。

    说是水田,只是因为靠近水源的良田简称,和南方种水稻的水田是两回事,水田更主要是指地的位置及品质,种的还是小麦。

    照这个进度,不用一个星期就可以把全部田地都种完。

    而只使用了四台拖拉机,配套的耙地机,播种机,以及辅助的小工。每台拖拉机配司机一名,助理一名,辅助三人,每组五人,四组二十人,七天,干完了以前需要一千个老农工作三四天的工作量。

    “搞这么个铁疙瘩,把地气都破坏了,风水也破坏了,等着吧,肯定生不出苗来。”

    一个村里有五十年种地经验的老农为林易的高效率新农技泼了冷水。

    谁在乎他的意见呢?

    喜欢机械是男人的天性,没人能够拒绝开着拖拉机油门轰天响在田野上飞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