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闽王
繁体版

78 宝钞与钱

    路上的事情没什么可说的,朱植乘船一路到达南京。

    朱元璋此刻已经在等待着朱植了。

    朱植一进入殿内,便屈膝拜道:“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笑道:“植儿,你来了,快坐。”

    朱植起身后才对一旁的朱允炆道:“皇太孙好。”

    朱允炆回道:“十五叔好。”

    三人落座以后,朱元璋便道:“植儿,这次让你过来,就是想听你说说宝钞的事情,你在奏疏中说了禁钱之事,但说的也不是很清楚,这次可要好好讲明白。”

    朱植回道:“父皇高看儿臣了,儿臣也只是感觉禁钱对大明宝钞不利,至于该怎么做,儿臣也找不到解决的好办法。”

    听自己的儿子这么说,朱元璋脸色不悦道:“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谦虚什么。”

    朱允炆附和道:“是啊,十五叔,你这两年将福建治理的不错,想来对经济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是。”

    朱植苦笑一声,面色为难道:“说的不一定对,父皇和皇太孙不要见怪。”

    见二人没有再回话,朱植道:“我大明朝刚刚建立时,国库并没有多少金银铜,为了能够维持朝堂的运转,所以父皇才在洪武八年,设立宝钞提举司,发行大明宝钞。在宝钞刚刚发行时,一贯宝钞就是货真价实的一千文钱,到了如今,大明宝钞的流通时间,也不过二十年,但其真实价值,已经大打折扣,到了一百六十文钱左右。”

    朱植看一眼面露严肃的朱元璋爷孙,对朱允炆道:“皇太孙,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朱允炆知道原因就是大明宝钞滥发,可这话他不可能说出来,只能皱着眉头道:“正如十五叔所言,国库少钱,所以宝钞的价值才会下降。”

    朱植同意似的点头,道:“皇太孙所言极是,所以若想让大明宝钞的价值回升,可以有三种方法。”

    朱元璋道:“哪三种方法?”

    朱植道:“第一,朝廷设立一个新机构,名曰银行,所谓银行,便是兑换金银的地方,只要朝廷下道圣旨,从今以后,任何人携带大明宝钞,都能到银行兑换同等价值的银钱。如此一来,大明宝钞的价值便能立刻恢复如初。”

    朱允炆一听,马上回绝道:“这绝对不行!”

    朱植问道:“为何不行?”

    朱允炆意外看一眼朱植,道:“十五叔,一贯大明宝钞如今只值一百六十文,朝廷若是下这道旨,所有人岂不是都要过来兑换?一贯钱换一百六十文,朝廷不是亏大了吗?”

    朱植疑惑道:“皇太孙,一贯面值的大明宝钞上可是明明白白写着它价值多少文,假如它若不值这么多少,为何还要在上面写着一贯,而不写一百六十文呢?”

    这一问,把朱允炆问住了,他吞吞吐吐道:“额……这……以前都是这么刊印的……”

    朱植再问道:“那么朝廷把它印出来,是准备把它当一贯钱花,还是一百六十文花呢?”

    朱允炆尴尬的挠挠头,笑道:“十五叔,不知此事该怎么解决呢?”

    朱植道:“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若是大明宝钞的价值没有下跌的话,根本没有人想用铜钱和银子,宝钞和金银铜相比,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携带方便,一个是磨损不影响其价值。”

    他说要,从怀里取出两张大明宝钞,一张是新的,一张是旧的,展开放到桌子上道:“这张旧宝钞虽然边角都起毛了,但若是花出去,别人不会因为它是旧的,有磨损,就不会收。而银子就不一样了,一两银子,在经过了许多次交易以后,它的重量肯定是缓缓减轻的,当减轻到一定程度,别人就不会再拿它当一两银子。”

    “有这两项优势,就注定了它本应该比金银铜更适合交易,但它却唯独有一个坏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逐渐的降低价值。”

    朱允炆道:“什么坏处?”

    朱植道:“它和金银铜的好坏处刚好反过来,金银铜太少,而纸在我大明朝实在太多了,想发行多少就发行多少,缺了就再印。”

    朱元璋从朱植的话中听出了别样的滋味,皮笑肉不笑道:“怎么?你是想说咱乱印宝钞了?”

    朱植赶紧站起来躬身道:“父皇儿臣绝对没有这个心思,儿臣之所以提这个话题,是想说另外一件事,我们打个比方,现在就在皇宫旁边的地下,突然生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银山,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

    朱允炆笑道:“这还不好说?那我大明朝从此以后再也不缺钱了。”

    “是吗?”朱植把宝钞折起来重新装到怀里,道:“银子的重量虽然不会减少,但它的价值同样会和宝钞一样下降,试想一下,我们把无穷无尽的宝钞代替为无穷无尽的金钱,按照现在的情形推演下去,那么一两银子购买一斤米粮的事情,未来也不是不会出现。”

    “刚刚皇太孙说缺钱,那么皇太孙有没有想过钱是什么?”朱植正视着朱允炆的眼睛道。

    朱允炆被朱植这么一看,倒显得有些不自然起来,忙错开眼神道:“钱……不就是金子银子吗?”

    朱植摇了摇头,道:“想要明白钱是什么,那么我们就必须要了解钱是怎么产生的。现在我们做一个模拟,假设我是一个猎户,而皇太孙是一个裁缝,现在儿臣手里有两份肉,而皇太孙手里有两件衣服,到了冬天,儿臣想换御寒的棉衣,而皇太孙也想过一个肉食足够的冬天,那么在一切合理的情况下,皇太孙应该会拿一件棉衣来换我的一份肉食吧。”

    朱允炆点头道:“的确如此。”

    朱植笑道:“现在情况改变了,我依旧是一个猎户,你也是一个裁缝,你同样要吃肉,可我现在有御寒的衣服,我只想找一张睡起来舒服的床,那么该怎么办呢?”

    朱允炆沉思着道:“那我就先拿棉衣去换一张舒服的床,然后再拿这张床换你手里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