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闽王
繁体版

47 蛋糕搬运工

    如今东南商会已经正常运作,销售范围也从福建扩散周围的几个省份,为了继续扩大商会的经营,商船的数量也在增加,预计会在年底达到三十条以上,到那时朱植的大宝船应该也能建造出来了,明年就能正式向南洋开展贸易。

    现在东南商会的商品,销售最好的是白糖,其次是肥皂,最后是香水,从利润率来看,香水是最高的,其次是肥皂,最后是白糖。

    但从规模来看,制作白糖的规模是其他两样不能比拟的,而白糖能增加的就业岗位,也是远超其他两样。

    其实朱植手中还有白酒一项产品,这项工业带动的就业同样巨大,但现阶段根本就搞不到这么多粮食来造酒,所以朱植也就先把白酒产业暂时搁置,如今的工坊制作的酒精,有些被当做消毒剂用,有些用来制作一点高档白酒,卖给东南商会的商人,赚些外快,维护住酒坊的运作。

    想要得到酿酒所用的粮食,要么把红薯和土豆搞到,要么就去南洋找到鸟粪矿,鸟粪矿中蕴含丰富的氮磷元素,混合草木灰中的钾元素将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移民到东番的犯罪官员中,有些是农业方面的人才,这些人的才能朱植也没有浪费,他已经让郭威把这些人控制起来,让这些人研究杂交水稻。

    科学研究这回事,谁也说不准,朱植只是把培养杂交农作物的原理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能研究出来,只能看天意了,不过朱植觉得五年以后,应该能出一点成果。

    剩下的商品,唯有等福建百姓有一点闲钱时,朱植才会正式放到商会中出售。

    这些商品也不是免费给到商会的,当商贾的利润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新商品到商会中,就要增加商会的股份数额,比如未来把水泥放在商会中,那么商会的股份数就有可能增加到一百五十万股,这五十万份的股份,朱植又能拿出去卖给入会商人,获得银子。

    当商会经营到一定程度,朱植还有一种挣钱的方法,那就是向商会征税,对于统治者来说,税收才是收入的大头,不过现阶段商会的发展还达不到这个程度。

    总之,以目前的情形来说,朱植还算不得一个正常的统治者,因为从根本上讲,他是整个福建,他是最有能力做蛋糕的人,福建的其他人,都在分他的蛋糕。

    不过若要朱植做一个分蛋糕的人,他内心深处还是拒绝的,因为作为一个后来者,若是不能为古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完全的活在藩王身份中,醉生梦死,对他来说简直太羞愧了。

    当然了,说他是做蛋糕的人,也是抬举他了,本质上,他是一个把未来的蛋糕拿回来,分给大家吃的人,其实他也就是一个蛋糕搬运工。

    对于这一点,朱植没有什么可回避的,他理所当然的认同此观点,只是在这个时代,他无从向任何人诉说分享此事,别人不知道此事,那他也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做蛋糕者的身份了。

    近日,前来商会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宋骏作为广东商人购买了东南商会的股份传出去以后,不光是广东商人,江苏商人、浙江商人、江西商人都慕名前来购买商会股份。

    但朱植可不是什么钱都收,广东商人和江西商人的银子,他来者不拒,但面对江苏和浙江的商人入股,他慎重许多。

    若是招进来太多江南地区的富商,未来可能会有些麻烦。

    朱植的大本营并不在江南,而且江南属于天子脚下,有些事情他是没办法掌控的,为了不被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牵连,他只是象征性的招进来几个实力不强的商人,以充当东南商会深入江南地区的触角,其他的一概拒绝。

    还有就是他自己至少要保留东南商会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才能彻底控制商会,而剩下的四十万份股票,已经卖出一半多了,剩下的还不够两广和江西的商人分,贸然引入江南地区的商人,实为不智。

    若要大范围引进江南商人,起码也要等福建两广地区的商人具备一定的实力才行,而这些地区的商人实力,明显还要再发展一段时间,才可以与江南分庭抗争。

    不是朱植歧视江南商人,而是江南商人的利益牵扯相当之广,为了不招惹那边的达官显贵,老实本分一点总没有错。

    毕竟现在朝堂上的官员,多为江南人,若是抢了他们的利益,说不准这些官员会联名参自己一本。

    朱植肯定不怕这些官员,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还是忍住了过早向那边伸手。

    在朝堂之上,朱植没有任何势力,也没有任何利益瓜葛,就连在福建的官员,朱植能不和他们联系,也尽量少联系。

    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种态度,让福建的官员对闽王的观感还不错,而且这段时间,朱植自掏腰包帮助泉州城大搞建设,让泉州府的官员对他好感大增,毕竟这可都是政绩,也许等泉州城建设好了,他们还会因此而升官。

    所以朱植和泉州府也算相敬如宾,客客气气。

    其他府的官员,对朱植虽说没有泉州府的这么有好感,但也不算差,除了刚开始朱植建设王府时,征调了他们一些砖瓦,其他时候,朱植并未实质上要求他们做过什么,顶多当一个传声筒,向治下传递朱植的政策。

    对比其他藩王,朱植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王爷了。

    前些日子,还有藩王就藩时,因为强征民夫建造王府,搞的当地怨声载道,差点出现民变,朱元璋下令强制停止王府建造,才止住这个声势。

    碰到这种藩王,当地的官员心中肯定有气。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朱植只是没有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就立刻成了一股清流。

    好人都是对比出来的,就拿秦王和晋王来说,那可都是凶名在外,被朱元璋多次斥责扔不知悔改的藩王,在秦地和晋地的官员,对此深有体会。

    福建的官员听到这些传闻,再看朱植,就顺眼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