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闽王
繁体版

41 不仅敛财,还要建设

    商会股份只要卖出去就行,朱植也不再关注宋骏的产业是否能够上市。

    如今,东南商会的股份已经出售了近十五万股,股票也卖出去了不到四万股,商会的股票价格稳定在了三两三钱银子附近,近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波动,这种情况表明,泉州目前的财富,也只能支撑起这个价位的股票,除非泉州全城人都涌进股票的浪潮中。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股票只能虚拟经济,本质上它并不创造任何价值,朱植之所以要把股份和股票搞起来,是为了聚集更多的银子,然后用这些银子办自己的事情。

    首当其冲的就是东番岛的发展,其次是发展工业技术,第三是养军队,第四是发展泉州城。

    他的财富大多数是从泉州府的商人和股民手中搜刮而来,拿了他们的钱,不帮助他们发展城市,到最后泉州城一定会破败下去。

    因为古代不像后世,股票很少能跨地区行销,假设广东江西浙江等地也能轻松购买到东南商会的股票,那么不用朱植自己动手,泉州会自动成为大明的金融中心,发展速度肯定不会慢。

    天气转好以后,朱植立刻就成立了一个建筑队,开始对整个泉州城进行整改扩建。包括道路,公共厕所,水沟等等,全部用水泥浇筑。

    由于新工坊已经建成,所以现在的水泥产量远超以前,用来建设泉州城已经够用了。

    这么大的工程,肯定要招募大量劳力,朱植没有征用徭役,而是成立了建筑公司,这次他总共招收近千人,每人每月一两银子,初期工钱虽说有些少,但包吃,如果不是城里人,没有住处的话,还包住,旧王府还有很多房子,足够这些建筑工人住了。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就有大量的人前来应聘,不到两天时间,人员便招满了。

    工人们又经过几天的培训后,泉州城的改造便正式开始。

    福建的变化远不止泉州城,因为之前朱植早就向全福建发布种植甘蔗的命令,所以大量的农民又种植起甘蔗。

    甘蔗不像水稻,地理种植条件并没有多苛刻,如此一来,福建的土地利用率也上升了一截。

    朱植相信,随着第一波种植甘蔗的农民得了利益之后,必然会有更多农民加入种植甘蔗的行列,如此福建的荒地会更多的被开垦出来。

    农民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以后,他们也就有钱购买朱植生产的各种工业品了。

    唯一令朱植担忧的是,福建的农民有了钱之后,朝廷会不会对福建加重税收,至少现阶段,朱植并不打算在福建收税,并且他也会向朱元璋上疏,不让朝廷对福建加重赋税,如果有可能,朱植还会向朱元璋请一道旨,暂时免去福建农民五年的税收。

    他感觉朱元璋应该会同意他的请求,因为福建目前的税收,才占大明的总税收万分之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哪怕不对福建征税,对大明也没有任何影响。

    而五年过后,朱元璋应该已经不在了,朱允炆新临帝位,肯定不会一上来就朝福建收税,这样必然会引起福建百姓的不满。

    再然后,朱植就没办法推测具体的事情了,因为朱允炆的削藩会削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这一刀会不会砍在朱植的脖子上,更是无从知晓,假如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朱植也只能提前一步乘船前往东番上岛去了。

    上了岛之后,朱植有大船,有军队,朱允炆根本拿他没辙。

    这是朱植对未来做的最坏的打算了,还是那句话,如果朱允炆不是傻子的话,就绝对不会动朱植,根本原因在于朱植手下军队的俸禄,朝廷是一毛钱也没出过,这些军队就是朱植的私兵,削藩对朱植来说,没有一点作用,甚至弄巧成拙之下,福建也有可能反了他朱允炆。

    假如事情真的发展成了这个样子,朱植不免要对大明的皇位发起总攻了。

    不管未来的发展如何,朱植都会以最坏的结果计划,所以移民东番的事情,朱植是不会停的,那里才是他的根本所在。

    同时,宋骏的事情,也给他带来的启发,那就是东南商会的股东未必全是福建商人,广东商人,甚至江西商人,浙江商人,都是可以加入的,只要越多的商人加入商会,那么朱植能得到的政治资本势力就越强。

    商人逐利,谁能给他们带来利益,他们心里就会向着谁,这些商人跟着朱植能赚钱,若是朱植真被打跑到东番去,这些商人明面上不说什么,但心里肯定对朱允炆心生怨恨,所以朱植哪怕上了岛,也对大明有一定的影响力。

    太过遥远的事情,朱植也不想太费脑筋去想,在商会的规章制度完善以后,朱植每日的生活便是教教学生,空闲时也去工坊转一转,顺便指导下各种工匠的工作。

    在朱植不断的引导下,透明玻璃终于被制造出来。

    这是一件大好事,不过朱植现在并没有把目光放在玻璃上,而是为另外一件事情开心。

    轰轰烈烈的蓝玉案,在前两个月,就已经开始,朱元璋利用蓝玉谋反事件,陆陆续续抓了一两万的官员,朱植拿出提早就准备好的奏疏以急递送往皇宫。

    在朱植看来,这次被抓的大部分官员,其实都是冤枉的,可他不可能说朱元璋抓错了,而是上疏为这些官员求情,请求朱元璋饶他们一命,把一些罪责不重,或者与蓝玉案关联不深的官员贬为庶民,连同他们的家眷,一起都送到东番岛去开垦荒田,永世不得离岛,这样也算将功折罪,继续为大明朝奉献。

    原本朝廷上也有许多大臣也想求情,但害怕此案把他们也牵连了,所以都噤若寒蝉,可当朱植上了奏疏以后,这些大臣也就有了理由,并且这些大臣都知道朱植所提出的三百年天灾事件,正好趁着开发东番岛的借口,也都上疏为这些官员求情。

    朱元璋制造蓝玉案,是为了朱允炆能稳定登基,实际上,他未必也想杀这么多官员,俗话说,冤枉你的人,比你还清楚你有多冤枉,所以他很清楚,这近两万官员中的绝大多数,都跟蓝玉案没有关系,于是他便借着这个台阶,同意了朱植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