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秦末,直面霸王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家族

    (PS:四千字,二合一,今日一更)

    “……章邯不得军心,能胜六国余孽不过假借朝廷天威,压服诸将、收摄刑徒。

    他日,丞相不如陈兵咸阳城外,以示兵强马壮,使刑徒有畏惧之心。而后驱车直面章邯,宣告其谋反,褫夺其兵权,封赏其麾下士卒。

    届时无需丞相亲自动手,彼辈刑徒唯利是图、见风使舵,自会替丞相将章邯缚于马下请罪。

    如此一来,岂不使时人皆知丞相天威?岂不使诛杀章邯之举名正言顺?

    ……”

    这篇仿写不逊一篇小赋,并且还不能有一个错字。

    得亏原主功底扎实,否则十张帛巾也不够用的。

    “给,且放回去,莫要让那陈姓属吏察觉。”

    他将仿写的那张帛巾递给张思。

    “唯!”

    张思接过,应声退下。

    “上将军,你如此写,赵高会信吗?”

    英布看着章邯将原版帛巾丢进碳火,惹起一串呛人黑烟,忍不住撩开帘子站在门口边喘气边询问。

    章邯装X不成,反而弄得自己灰头土脸,只能一边用脚将盆子踹出营帐,一边摇头苦笑:“有没有用,吾尚不知,且由事情发酵一阵子。”

    写了,不一定有用。

    没写,则一定无用。

    不管怎么样,最好能令赵高戒备心降低些。

    …………

    日升月落。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对寻常黔首而言当然是事实。

    他们终其一生,可能也不曾离开自己的故土。天地之广阔,恍若宇宙星河,难以企及。

    可于朝堂之上衮衮诸公而言,哪怕相隔数百里河山,也不过一日功夫便能收到消息。

    正所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陈属吏白日里方才将帛巾交给地址上的一位接头人,日头还未落山,余辉尚且照耀大地,帛巾便已跨越百余里路途,出现在赵高的桌案上。

    “哆、哆、哆……”

    沉闷而又轻微的敲击声回荡在大殿中,赵高看着眼前帛巾,一直以来紧蹙的眉宇终于舒展,露出一抹松快的笑。

    “本以为章邯能溃六国之敌,将兵手段应是天下罕有,未曾想却是徒有虚名。”

    他摸了摸已经敲得麻木的食指,被情绪左右的大脑终于回过神来,压制住脸上的笑意,摆出威严模样命令道:“命郎中令赵成、咸阳令阎乐,即刻来见老夫!”

    “唯!”

    殿外候着的内侍不敢有丝毫耽搁,一路小跑着去传令。

    半个时辰后,咸阳宫外,寒风萧瑟。

    赵成踩着马奴从马车上走下,迎着冬风皱起眉头,用宽大衣袖遮了遮风,快步朝宫门走去。

    “咸阳的冬季越来越冷……”

    他小声抱怨着天气,不防宫门门洞内还有一人如老僧入定般站立,瞧那背影竟有些熟悉。

    “侄婿?汝也受兄长相召?”

    那人闻声回头,正是咸阳令阎乐。

    阎乐躬身行了见客礼,笑着道:

    “正是在此等候叔父。

    丞相相召时,乐正巧于衙署中坐衙,因而来得早了些,便等候叔父一同入宫。”

    “朔风凛冽如斯,恍若刀割,你愿在此等老夫,倒是有心了。”

    对于阎乐的恭敬态度,赵成很受用,笑着拉过他的衣袖,一同朝宫内走去:“可曾知晓兄长唤吾等入宫,所为何事?”

    阎乐右手袖袍被扯着,只好抬起左手捋了捋被风吹得凌乱的须髯,思索再三后答道:“朝廷政令通行,外舅(岳父)早已是得心应手,一应政务皆是一言而决。

    而近来能令其为之忧虑者,只一人。

    因此召吾等入宫,必是与章邯有关。”

    “有理,有理!

    哈哈哈,侄婿管中窥豹而知全貌,老夫晓得兄长为何会独独青睐于你了。”

    别看赵成如今只是郎中令。

    他与赵高一同成长起来,能力虽然比不得获始皇看重,但也不会相距甚远。

    阎乐能猜到,他自然也能猜到,适才不过存了考效晚辈的心思。

    “且看看这位上将军又出了甚么招数!”

    ……

    两道身影叩响了偏殿的大门。

    “进来,何须多礼?”

    可以听得出,赵高今日的心情不错。

    两人弯腰小趋进殿,给他行了一礼。

    “章邯,不足为虑矣!”

    赵高亲自走下去,搀着两人手臂将他们扶起,在两道诧异与惊愕的目光中,将桌案上摆放的帛巾递了出去:“此为胡炜的信,尔等且瞧瞧!”

    帛巾摊开,一白一黑,两个人头凑到一块,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

    看完后,赵成先是展颜一笑,可旋即便露出一丝狐疑:“昔年章邯于朝中为少府,其虽向来孤僻、沉默寡言,但观其行事,不应是如此不堪。”

    赵高笑了笑,回转到殿中主位,将目光转向阎乐:

    “汝来言,此事何解?”

    阎乐应声而出,往前走了一步,却没有立刻回话,反是捧着帛巾,皱眉做沉思状。

    说出见解容易,可想要不影响赵高松快的情绪却是很难。

    赵高也不催促,挥手示意赵成到一旁坐下,自己则抻着桌案,闭眼假寐。

    他已经不再年轻,这些日子对章邯的忧虑更是令他彻夜难眠,如今好不容易心安片刻,眼皮已是上下打架。

    不知过了多久,当赵高悠悠转醒时,殿外已是夜幕笼罩,星河璀璨。

    “外舅!”

    “兄长!”

    两声呼喊将他彻底惊醒。

    “嗯!想好了?”

    早在赵高假寐时,阎乐便已经在心中打了无数次腹稿,面对询问,他不再思索,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小婿听闻,北方胡人会用一种名为獒的犬类牧守羊群,想要袭击羊群的野狼常常会被獒击败,因此牧民的羊才得到幸免。

    狼能吃羊,獒能驱狼,这是草原胡人口口相传的真理啊!

    可是今天,有位姓胡的官吏对小婿说:‘獒在羊面前展现出了慵懒疲散的模样,因此羊虽然是柔弱的,不能避免被狼吃掉,但羊能够击败秩序散漫的獒。’

    小婿不能判断这句话的真伪,因此想请求外舅您来甄别,像您这样智慧高于一般的人,肯定是知道真理与诡辩之间的区别!”

    话音落下,殿内陷入沉寂。

    赵成脸上的浅笑缓缓僵住,跪坐在桌案前的身子微微后倾,目光瞥向上首。

    他的兄长,赵高。

    赵高脸色不改,唯有眉头蹙起,似乎在思索与考量。

    “草原上的野狼与秦地的野狼并没有区别,它们聚而成群,横行荒野。

    因为这个原因,羊群才会惧怕野狼。

    而如果狼只有一只,羊却有数以千计,那哪怕绵羊再乖顺,它们头上的犄角也足以挑穿来犯者的胸膛。

    这段话可以用在狼身上,同样也能用于獒,对吗?”

    半晌,他才缓缓开口,目光直视自己的女婿。

    “可是……”

    可是羊终究是羊,孤狼只要将几只领头羊咬杀,羊群自然就不攻自破。

    “没有可是!”

    赵高直接出完打断,没让他说出接下来的话:“胡炜在为太祝令前,曾是王翦麾下司马,随着王翦卸甲归田,他便转换门庭,拜入老夫门下。”

    一句话透露出来了两個要点。

    其一:别看胡炜眼下是太祝令,可这家伙是个晓畅军事的老行伍,眼力与水准要远超过你这个不通兵事的咸阳令。

    其二:胡炜资质老。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出兵伐楚,两年后平定楚国,卸甲归田。也就是说,胡炜投效赵高迄今已十余年,能够给予信任。

    阎乐没有说话。

    他行礼一拜,头垂下,不再抬起。

    “兄长,小心使得万年船……”

    正此时,赵成悠悠开口:“章邯再不济,总有二三子愿意效死,您轻车直入,恐此獠见事不可为,便欲鱼死网破。”

    “既是如此,老夫仅出城,于阵前宣旨褫夺其兵权,不入中军便是。”

    “这……”

    “怕甚?届时汝统率大军护我左右,便是章邯真有鱼死网破之心,也无鱼死网破之力。”

    赵高嘴角上扬,脸上褶皱堆砌出一抹轻蔑的笑。

    鱼会死,但网绝不会破!

    “唯!”

    赵成也低下了头,面上浮现无奈。

    随着大权在握,兄长也愈发刚愎自用,哪怕亲兄弟也难以劝解。

    “章邯一日行军三四十里,抵进咸阳约要三日左右。

    郎中令,汝调遣兵马,于咸阳东门外布置,关中北部兵卒于咸阳北侧扎营,关中南部兵卒于咸阳南侧扎营。

    届时章邯到达咸阳,汝与老夫领咸阳兵马前去宣旨,南北两侧兵马齐出,将章邯夹在中间,防备此獠遁逃!”

    一开始赵高是想把章邯骗进城来,剥夺其兵权,再令军中宿将收拢城外两千骑士以为己用。

    可现在一瞧胡炜在信中将这支骑士写的如此不堪,也就歇了收服他们的心思。

    骑士们能识时务、摄于天威,将章邯缚于马下请降当然更好。

    若是铁了心追随章邯,那就直接打上叛逆的名号,一并收拾了。

    赵成、阎乐两人都以为赵高刚愎自用,看不清形式。

    其实不然,他看得门清。

    …………

    “吾正是因为看得太清了,才不能允许王离兄长做出如此决断!”

    一声被刻意压低嗓音的怒斥回荡在在王家大宅的书房内,壮年将军身披内甲,犹如一头愤怒的雄狮,在自己的地盘来回走动,用以宣泄心中的愤愤。

    “他是大房家主,有权力决定家族走向。”

    平淡的声音响起,似乎在阐述一条世间定律。

    书房内竟然还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

    他隐藏在昏暗烛光外的阴影下,依稀能看清那是一张平静的面容,苍老深邃的眼眸中是古井无波。

    “他仅是大房家主,有何权力领着全家人一起陪他赌命?除非是伯大父(祖父的兄长)复生,否则我不可能同意这件事!”

    刚下值,将军亦是精疲力竭,此刻却还要在这儿为全家人的性命争辩,他喘着粗气,觉得族老不可理喻,觉得兄长难以理解。

    “我比你更希望你伯大父能死而复生,可惜生死轮回是人间定数,无法逆转改变。”

    老者望着壮年将军,声音苍老发哑,难得露出些许疲惫的表情。

    王家之中,老一辈的人就只剩他一个。

    家族兴衰存亡、小辈之间的矛盾、族中的利益分配……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要他拿主意。

    太累了。

    多怀念以前,追随族兄征战沙场的日子啊!

    老者摇头叹息,收起思绪,

    “事实上,并非拿全族性命做赌注……”

    只是拿你一家的命来赌罢了。

    当然,这句话是不可能说出口,要靠壮年将军自己悟。

    这就是封建家族。

    世族的早期雏形。

    家族养你,供吃供穿供学,并且动用人脉让你做官,不是无私奉献。

    待到成长起来后,必须回报家族。

    就像投资一样。

    书房内一时间没有人再开口,只剩下来回不停的踱步声与极为急促的呼吸声,像有一股火在某人的胸口燃烧。

    壮年将军当然听懂了族老的意思,正因如此,他才愈发觉得悲凉与无奈。

    “若是事不可为,吾妻儿该如何?”

    半晌,他方才开口,声音嘶哑。

    “妻儿自有家族庇佑。

    你妻入了王家门墙,你子亦是王氏子孙,你昔年待遇如何,他们而今也会如何,并且家族还会给予补偿。”

    老者轻抚长须,声音依旧冷静自持:“况且,若是事成,伱必回青云直上,族中、你族兄亦会欠你大人情。”

    “我有反对的能力吗?”

    壮年将军嗤笑一声,情绪回落,逐渐恢复理智:“我可以答应在章邯归京的那天自请调往城东值守,但我也有个要求!”

    “讲!”

    “吾会见机行事,若章邯无一丝一毫胜算,吾绝不会动手开城。”

    壮年将军神色严肃,目光灼灼。

    这是他最后的底线了。

    自己的妻儿有庇佑之所可以容身,但他麾下生死与共的袍泽们却没有。

    若是没能除去赵高,皆是必会被朝廷视为叛贼。

    族诛、连坐,可不是玩笑。

    “可!”

    双方各退一步,总算能坐下来好好谈谈了。

    将军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大父,若是孙儿不幸身败名裂,请您照顾好峪儿和他娘。”

    “不疑,老夫是你亲大父,你连这都不放心吗?”

    谁能想到,在书房内吵得热火朝天的两人竟会是亲祖孙呢?

    “您向来更在意家族,孙儿是怕峪儿少了关怀,性格孤僻。”

    王不疑神色淡淡。

    很显然,他幼时应当就是这么过来的。

    老者苦笑着摇头,并未辩驳,似乎也是一种默认。

    可王不疑又岂知,这家族于小家而言,就如同戍卫四方的藩篱。

    没了藩篱,这户人家就会任人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