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秦末,直面霸王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假面,马镫,

    (PS:我靠,上章搞混了,已经修改,大家可以刷新后退回去看看。因为我是用手机码字,作家助手不知为何总是卡顿,所以用的是其他APP,需要复制粘贴过来。

    给大家带来不便,还请见谅!)

    “你给他下了多少药?”

    赵高面无表情,目光如一头捕猎的老狼一般死死盯住小宦官,背在身后的双手有节奏地叩击着蟠龙木柱。

    二世的状态出乎他的意料,比上次更差了些,像极了一个发情的牲口。

    这壮阳药之前可没这么猛。

    小宦官哪里经受得住这般目光?

    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脸上带着几分惶恐与惊讶:

    “假父明察,儿是按照您交代的剂量给他下的药啊!以他的身份,儿怎敢擅自加药?若是坏了您的大计,儿岂非万死难辞其咎?”

    闻言,赵高眼中神色变得逐渐柔和,冷硬的面色也渐渐缓和,露出几分唬人的和善:

    “这是作甚?

    起来吧,老夫又没怪你,只是问问罢了。“

    小宦官被他扶起,拂去膝盖位置上的灰尘,语气有着几分嗔怪:“且自己拍拍灰吧,若是被他看见这印子,问起来,你不就要白遭一番罪?

    “这印子不是儿出恭时,脚底滑,被厕神按着磕了个头吗?他好糊弄得很,性子如始皇一般,喜好这些鬼神传闻。”

    小宦官抬起头,语气中带着几分卖弄,笑着回答道。

    赵高拍着他肩膀:“老夫当初收你作假子,就是看中你的那股机灵劲。如今看来,果然聪慧。”

    “多谢假父夸奖!”他像得了桃的小猴子,喜笑颜开,拱手作揖。

    既然药量没变,那二世怎么愈发脱阳?赵高一面安抚小猴子,一面暗中思忖,眉间隆起一道微不可察地皱纹。

    “既是如此,那便给他药量减一些吧。补得太过,他又不懂节制,容易脱阳而死。”

    赵高斟酌再三,还是留了余地:“老夫尚未完全掌控朝政,他暂时不能死。”

    小宦官岂敢不从?

    当即答道:“一切皆听从您的安排!”

    “你既是老夫亲信,又为老夫假子。且放宽心,来日老夫定不会薄待你。”

    赵高踱了两步,与小宦官近乎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右手搭在对方肩头,微微用力,带着安抚的意味。

    “儿一向是最相信假父之言,此生得您看重,儿自当生死相随!”

    顺杆爬,谁不会?

    小宦官的话令赵高很满意。

    “善,你回去吧,久了惹人疑,别让他与你生隙。”

    赵高摆摆手,不再回头,迈着轻缓小步朝自己的偏殿走去。

    “唯!”

    两人擦肩而过,听着耳畔的脚步,小宦官也没回头,不过脸上的笑容逐渐淡去。

    十数步后,他的脑袋突然在身体不动的情况下,回转将近一百八十度,目光不复先前稚嫩,灼灼地盯住赵高远去的背影。

    生活在这种地方的人,哪有几个是简单的?

    不过是人人一张假面罢了。

    …………

    巨鹿城。

    连年战乱,城中早已不复繁华。

    进城时,章邯就下令张榜安民,麾下兵马不得扰民、不得欺民。

    黔首们在安安稳稳度过最开始内心惶恐的日子后,这两天见秦军果真收敛了昔日的暴虐秉性,城内风声鹤唳的气氛倒是渐渐缓和下来。

    城外军营,立于山脚,与城池互为犄角。

    士卒们巡守操练,有条有度,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在营垒中央空了一块大大的空地。

    十来个大火炉,上百个小火炉,熊熊燃烧的烈焰将整个营地的寒意尽数驱散,呼啸北风从这里刮过竟然也成了灼灼热气。

    “将军,您瞧瞧,是这样吗?”

    章邯松开衣领,用蒲扇对着领口扇风,额间点点汗珠滴落。

    他闻言抬起头,粗略瞥了一眼递到面前来的东西,面露惊喜,站起身将之接过,翻来覆去打量一番。

    “不错,就是这样!

    八天……不,七天!

    七天之内给我做出四千副来。”

    七天?四千副?

    对于这个时代的冶铁技术来说这是什么概念?

    即便这里召集了巨鹿方圆数十里以及全军上下懂得打铁者,并且允许他们使唤兵卒,也不见得能锻出这么多副来。

    除非把锤子抡得飞起。

    赵琦不知道这些骚话,但他头都大了一圈,半天才挤出一句:“将军,汝人言否?”

    “本将不要求质量有多好,只要使用时不被蹬断即可。更无需担忧原材料供给问题,用铜制、用铁制皆可,有什么就用什么。”

    如今时间紧任务重,章邯显然不会让步,称呼由‘我’也变成了‘本将’。

    赵琦深吸一口气,无奈地应道:“唯!卑将尽力而为。”

    “本将不要听你哭诉、卖惨,本将只要数量!”

    章邯把手中的两个铁疙瘩抛了抛,递给一旁的军卒,吩咐道:“去,把这一对马镫送去巨鹿泽王离将军那儿,告诉他此物便是可以将骑士真正变做骑兵的东西。”

    没错,这么大场面,要做的东西就是马镫。

    一个领先这个时代数百年的‘小玩意’。

    在马镫被发明出来之前,世界上没有骑兵这个概念,各国都将骑兵称做骑士。

    对于骑士的使用,也仅限于骑射以及利用马匹的高机动性快速运动兵力。

    否则‘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句中,当时的记载者为何要用‘齐射’二字呢?

    即便到后来,更适合劈砍的弯刀出现,也仅仅是使骑士变成了轻骑兵。

    并且因为没有马镫,骑士想进行短刃拼杀就只能靠双腿夹住马腹、腰背一同用力,这样特别费劲。因此,这一类轻骑兵并不能长时间作战。

    直到后来,马镫出现,骑兵的作用才被彻底开发出来。

    “唯!”军卒接过马镫,在一队斥候的护送下前往巨鹿泽。

    在营垒的另一侧,数十位手巧裁缝在几百位军卒的帮助下拆卸空闲甲胄上的甲片。

    临时打造甲胄已经来不及,他们要用这些甲片为两千匹战马拼装出马甲,并且一马要求双甲。

    在苛刻要求下,这边的压力也没比马镫那边少,甚至要更胜一筹。

    毕竟……

    这群五大三粗的莽汉拆甲胄还算手巧,可到了拼装时,却总是帮倒忙。

    几位老师傅险些没被气死,破口大骂声响彻云霄,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