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力争锋
繁体版

六十 对攻

    血,代表着受伤。

    疼痛,是神经给人体的危险信号。

    可是在急速分泌的肾上腺素的刺激下,这些因素在拳击比赛里,全都变成了如潮的进攻欲望。

    在最后一回合比赛的哨声响起的那一刻起,全峰和马涛便拼在了一起。

    前面的三个回合,双方都认为自己已经将对方的武器库掏空了。

    马涛依然觉得全峰只不过是个八岁的小孩而已。

    而全峰也重新将马涛看做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比赛伊始的时候,他八岁的身体本能带来的对大孩子的天然恐惧已经消失殆尽。

    不同的认知却让双方采取了相同的策略。

    对攻。

    全峰知道马涛的拳头并没有他想的那么重,不管是他快速发育而导致力量滞后也好,还是有其他别的任何原因,总得来说,他能够受的住他的拳头。

    被堵在擂台角里猛攻了三个回合还没有将全峰的防御击溃就已经充分地说明了问题。

    而马涛却觉得他的拳头足够重,只是差了那么点运气而已。

    他再次在场上做出了失误的判断,放弃了在他长臂展笼罩下的中距离,这是他最占优势的攻击范围,而是为了追求快速的出拳速度将全峰放进了臂弯之内。

    这种情况下,他只能用快速的勾拳和短摆拳来进行攻击。

    全峰察觉到了他的意图之后,当仁不让地冲进了对方给自己筑造的欢乐窝,在这个距离下,他可以肆意地发挥后手重拳的威力,同时还能用前手刺拳和勾拳摆拳来打配合。

    而且在前三回合的对垒当中,全峰发现马涛由于体型的原因,出拳的速度并不快,起码没有他自认为的那么快,跟全峰的出拳速度比起来,至少差了两个档次。

    外行人就看到两人挤在一处,像小孩打架一样,你打我一拳,我就快速地还你一拳。

    期待了整场的对攻战居然在双方体力几乎耗尽,并且各有一次倒地的情况下出现了。

    可是在场的拳击专业的学生都看出来了,如果不是全峰的体型全面吃亏,马涛恐怕早已经输得体无完肤了,而绝不仅仅是现在这样呈现出的势均力敌。

    全峰平均每出十拳,有一拳被马涛闪过,五拳打在拳架上,三拳击中有效位置,一拳能给马涛的要害带来严重威胁。

    马涛平均每出十拳,有四拳被全峰闪过,四拳打在拳架上被格挡开,两拳击中有效位置,对全峰的要害产生致胜攻击的威胁一拳都没有。

    而且,全峰打出三拳,马涛才有机会出一拳。

    在这样的攻守比例下,全峰前三个回合落后的点数在缓慢地追赶上来。

    就只看比赛的时间还剩多少,他们还能保持这样的状态多久,如果时间足够长,全峰真的有机会赢下这场他心心念念指望它向父母正名的比赛。

    出现目前这样的局面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全峰的拳击技术是从二十一世纪带回来的,比当下流行的拳击技术领先了二十年。

    放眼世界,二十年对于现代拳击技术的演变也许引起不了什么质变。

    但是放在拳击运动刚刚重新开放不到十年的1995年,全峰带回来的这二十年,将在他身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在拳馆苦练地原地摇闪是他在近距离频繁闪躲开马涛贴身攻击的利器,配合着双手拳架对对方拳锋的拍击,形成了一套对现在的马涛来说难以逾越的防御工事。

    擂台上双方对阵的激烈,台下教练们也没闲着。

    这边张教练急的跺脚直跳,他的战术指导思想从刚开始时的第一回合拿下对手,演变到现在成了保住领先分数,眼看着自己的弟子在开局大优的局面下被这不知哪来的野小子逼成现在这副模样,不由他不着急。

    他在擂台边缘挥舞着双手,大叫着:“马涛!拉开!拉开!打后手!别跟他对攻!”

    可马涛在全峰不给他留喘息机会的猛攻下,陷入了一种迷一般的怪圈,肾上腺素让他感觉不到疲惫和疼痛,却也让他的思维钻进了牛角尖儿。

    他就想用贴身对攻的方式将这个看起来明显弱于他却异常顽强的小豆芽子打到,这样才算真正的优胜,才能彻底地击溃对手。

    拳套啪啪地打在对方身上,不管是打在对方的面部,还是打在对方的格挡上,都给了他清脆的回馈,冲动的大脑将这些回馈全都当做是正面的信号,让他产生了即便这样下去,点数也会一直领先的错觉。

    擂台的另一边,老卢咬着后槽牙,紧盯着场上的局势变化。

    他知道全峰选择这样的战术实在是太过冒险,在局外人眼里,以他这样的身姿去近距离高他快一头的对手无异于堂吉诃德挑战风车。

    可是他也打过实战,清楚地知道选手在场上做出判断的依据是在场边的教练无法完全体会的,所以他在观察。

    观察全峰的眼睛,看他是否被血红蒙蔽了双眼,是不是也像对手一样,热血上头,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

    所以他作为教练来说,只需要判断一件事,那就是全峰做出判断的时候,头脑是否清醒。

    当他看到全峰连续两次摇闪,先是贴着鼻尖儿躲过了对方一记势大力沉的后手勾拳,又擦着后脑勺避开了对方接连而来的后手横摆,而在此同时还有余力向对方的腹部打出低手左摆拳来做出回击的时候,他终于放心下来。

    他听到了张教练的呼喝,立刻针锋相对地喊道:“小峰,贴他,上脚赶他!”

    大喊过后,他立刻感受到了来自擂台对面的一道锐利的目光,他转头看去,见到张教练像是要把他吃了一样地瞪着他。

    老卢礼貌地对他点点头,避开了他的视线,接着对台上大喊:“小峰,揍他,点数快追上了!还有二十秒,抓紧啊!”

    张教练一听气的火冒三丈,对方无视他也就罢了,可是语气却说得好像全峰能够稳稳地追上来似的,也向擂台上大叫道:“他妈的马涛,让你拉开,你的腿是他妈拐棍啊,不会动啊!”

    马涛这次终于警醒,行动上终于对教练的指示做出了回应,他连续后撤步,拉开了与全峰的距离。

    比赛的策略已变,不再是以击倒对方为第一要务,而是保住领先分数,伺机而动。

    在这场对战中,中长距离是马涛的优势范围,一旦拉开距离,全峰不敢贸然全速追击,只能迂回着向对方逼近。

    马涛逃跑也是一把好手,步伐地连翻变换下,全峰与他的距离忽远忽近,却始终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外。

    在比赛开始的时候谁能想到,追击和逃跑的双方居然在最后时刻互换了身份。

    就这样,最后的时间被耗尽,点数上没有再产生更多的变化。

    比赛中没有出现KO和TKO(技术性击倒),最终只能由点数来决出最后的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