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彼岸
繁体版

第十章 无形之手

    当伊柯爬上岸时,天色已经黑沉,一轮明月缓缓升上夜空,仔细观察能看到月球表面一片片斑驳陆离的闪光色块,如果借助手机摄像头,还能观察到水泥色、干枯荒凉的月球表面有着众多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圆形气泡,那是月球不同功能区的巨大透明穹顶。

    绿色穹顶是植物种养植中心,穹顶会根据日光情况而随时调整透明度,穹顶内粮食、蔬菜、水果、牲畜、禽类应有尽有,通过基因改造、水培精准施肥、氧气量调整等技术手段,月球农业高度发达,生产出大量品质优秀、体型硕大农作物。

    白色穹顶是居民生活区,穹顶会根据太阳辐射强度随时调整颜色,同时穹顶内部则会高清呈现蓝天白云、阴云密布、多彩霞光等不同天气场景。穹顶下方则是住宅、商场、医院、学校、体育场、游乐场、街心公园、森林绿地等各式各样的生活设施。

    黑灰色不透明穹顶则是一些小型工厂、科研中心、军事机构等保密场所,更多的此类机构分布在地球无法看到的月球背面。月球低重力、无磁场、无大气、大温差、强射线等条件十分适合高能物理、基因科学、星际远航等前沿科技研发。

    蓝色穹顶是月球淡水储备中心,一个个人工湖边散落在月球各个角落,其中最大的一处储备中心位于月球正面的“澄海”,几乎将澄海全部填满,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上有一块明显的蔚蓝区域,仿佛镶嵌其上的蓝宝石。

    每天都有大量满载水源的太空货轮,往返于地月之间,这也是地球出口到月球自治区最大宗的贸易,而月球自治区最大的出口产品则是氦-3这种月球上储量丰富,而地球上却十分罕见的矿产。

    氦-3是月球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因为月球没有磁场,在其形成至今的40亿年时间里,太阳风携带着无数高能粒子直接撞击在月球表层土壤,从而形成大量品位极高的氦-3资源。月球已探明的氦-3储量就有10亿吨以上,足够月球、地球、火星、金星、小行星带以及众多太空城、太空港的300年的能源需求。

    伊柯将目光从遥远的月球拉回地面,只见浩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也洒在两位女孩身体上,如同披着一件圣洁缥缈的沙曼,让人不禁遐想连篇。

    “发什么愣呀?是不是摔糊涂了?”夏莉叫醒恍惚的伊柯。

    “啊...”伊柯岔开话题,抬头看着月球,问道:“你们住在月球哪里啊?”

    琳达说:“我住在月大的宿舍,在静海北部。”

    夏莉指了指头顶明亮的月球,“你看到月球上那片蓝色的海洋了嘛,那是“澄海”,我家住在它的东侧——梦海。”

    “梦海,名字挺诗意呀!你家这位置属于海景房吧,景色一定很不错!”

    “看久了也就那样,别说了,我肚子饿死了,咱们赶紧去吃饭吧!”

    伊柯和琳达本想在附近随便找个餐馆,但夏莉坚决不肯,非常认真地在手机上挑选餐馆,反复比较后,选定一家口碑不错的高档中餐厅。

    伊柯本想撑个面子,请二人吃饭,但一看餐厅价格,差点惊掉下巴,最后还得靠人家夏莉买单。

    三人来到餐厅,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餐桌上随机呈现出一盘盘3D立体影像的菜品,随着夏莉的指尖拨动,菜品也跟着变化。选定某个菜后,如果张大手指,能看到菜品所有原料构成,缩放手指,则能看到菜品制作过程。

    伊柯和琳达本想随便点几个菜,但夏莉不肯,十分兴奋地点了一个又一个菜。

    在等菜期间,夏莉从包中递给伊柯一块小方砖,让他品尝。那是一块草绿色、触感光滑、富含弹力的果冻块。伊柯咬了一口,口感劲道,但没有什么滋味,像是很多种蔬菜、水果、肉类的大杂烩。初尝是有些新奇,但再吃便有种说不出的饱腹感,没有任何品尝美食的享受感。

    “味道怎么样,像不像饲料?”

    “没滋没味,还别说,确实像饲料!”

    “你能想象从小到大天天吃这种东西嘛?那些营养专家估计都是半人半牛,不,可能就是一头牛!哈哈哈...”

    出生在月球的夏莉,自小吃着营养餐长大。这种营养餐会根据饮食者生长发育和体检数据,进行动态配比,物质种类含量和加工过程都十分精准科学,但是几乎不考虑口味口感,那些太甜、太咸、太油的菜品,以及各种无营养价值的调味料都被禁止使用,可以说月球上毫无美食体验。

    两人又你一言我一语吐槽了一会儿。

    但琳达始终没有作声,只是心事沉重地望着窗外。

    伊柯安慰道:“琳达,我们理解你的心情,但斯人已逝,生者如斯,你要振作起来呀!”

    琳达看着伊柯,恳切地说道:“伊柯,谢谢你。但我必须告诉你,我很不赞成你今天的行为,这种调查方式太危险了,我真的不希望再有人因为我而受到伤害。”

    没想到琳达会这么说,伊柯心中一阵歉意,忙解释道:“没事儿的,你看现在我不是好好的嘛,第一次那是没调整好设备,顶多算个小插曲,以后绝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琳达追问道:“你冒着生命危险,连续两次不同条件下的跳河实验,难道就是为了证明印证一个明显的事实吗?”

    伊柯一惊讶,发觉眼前这个清瘦的女孩并不是纯粹的情绪宣泄,而是对发生的事儿能够冷静思考,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谢谢你的关心,也请你放心,我还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我不会轻易舍弃生命的。”

    伊柯继续说:“正像你所说的,两次跳河虽然有一些风险,但收获也是很大的。在我们手上证据资料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受当事人所处的环境、内心的变化,往往能为调查打开重大突破口。”

    “具体到这次:当我站在桥边时,我设想自己遭受巨额亏损,人生难以为继,再回忆自己早年丧妻、艰辛工作、女儿进入顶尖大学......种种思绪交织在一起,望着远方碧蓝海天,我真的想一跳了之,但却始终下不了最后的决心,似乎这世间总有一丝牵挂羁绊着我。”

    在讲述的同时,琳达一直凝望着伊柯,静静地倾听他讲述,好像眼前的人,正是那位勤劳憨厚、春节给她乐呵呵包饺子的父亲。

    “总之,那一刻的我无法下定决心纵身一跳。”

    “可是你跳了,而且跳了两次”,夏莉故意质问。

    “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我是为了做对比调查,你把拍摄的视频拿过来”。

    伊柯将夏莉手机拍摄的视频打开,又将琳达手机中的网络视频也打开,将两段视频对比。

    “你们看,我第一次跳水时身体整体自然前倾,重心从桥边呈弧线形前移,整个人的状态是松懈的,而第二次明显上半身突然前冲,身体紧张,双手有明显抓东西的动作,这与事发现场的视频十分相似。”

    “更重要的是,你们看我的背部和普恩先生的背部几乎一模一样,身体前倾瞬间,衣服出现明显凹陷,面积约20cmx12cm大小,和成年人手掌大小相当,我推断大概率有人从背后推了普恩先生一把。”

    夏莉惊讶地说道,“琳琳你看,这两段视频中的背部凹痕,真的很像哎!”

    伊柯继续说道:“其实在刚看到你们提供的网络视频后,我就发现了视频重点可疑之处,尤其是背部的凹痕......”

    不等伊柯说完,夏莉气愤地责备伊柯:“那你为什么不早说?奥,你是不是故意不说,想以此索要更多的委托费?!”

    伊柯当初和她们签订委托合同时,确实想留点后手,但没办法,伊柯不是那样的人,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曾经的工作职责使然,一旦开始调查,他就会不受控制、义无反顾地全情投入,将委托案件当成自己的使命,不然他也不会采取跳河这种极其危险的实验手段。

    “莉莉,我相信伊柯先生,他不是那样的人。”

    听到琳达这么说,伊柯欣慰了许多,于是接着说:“命案调查是件极其严肃认真的事儿,不能简单地靠推断来验证事实,必须要经过严密的论证,不能放过任何疑点,也必须排除掉所有不确定的疑点。普恩先生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是这次调查必须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搞不清楚这一点,后面所有的调查都是无本之木。为了确定自杀还是他杀,在证据线索少的可怜的情况下,做一次这样的“复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可现场没有人靠近普恩先生呀?哪来的推手呢?”夏莉问。

    “这目前是本案的另一个重大疑点。”

    琳达说道:“有没有可能使用类似玻璃棒一样的透明物体或者发射压缩空气团,从背部袭击。”

    “我之前也考虑过这种情况,还专门咨询过吉丁,如果是透明柱体的话,目前技术手段很难做到各向完全透明的。而且在视频中,现场人群围成了大约半径5米的半圆,在密集的围观人群中举着5米长的透明物体,就算能伸缩,也十分不便。”

    “如果是发射压缩空气的话,要想把人推出需要不小的力量,而压缩空气在行进过程中损耗很大,所以要么需要近距离发射,要么需要很大的初速度,这么一来,气体出膛的瞬间肯定还会产生一定声音,很难不被人察觉。”

    伊柯继续说:“就算真的使用了某种装置,能从背后悄无声息地推动普恩先生,但嫌疑人怎么可能提前知道普恩先生要跳河呢?不太可能随身带着这种特定装置吧?”

    琳达对伊柯的分析很认同,“你分析有道理,按照“奥姆剃刀原理”的“简单有效为最优”的原则,最可能的真相,就是有人从背后顺势推了我父亲一把!”

    夏莉听完两人分析,也理清了思路,“没错,普恩先生这次明显是个意外,有很大的偶然性,凶手不可能提前谋划,倒更像是“顺势而为”。那接下来的问题是,那个看不见的人在哪?”

    这个问题让几人陷入沉思,大家围坐在手机前,又反复重复了几次,仍旧没有发现任何“人”的踪影。

    “我们手中的视频并不是原始视频,还经过马赛克处理,很多真实细节我们无从得知,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尽量还原视频,从中也许能发现新的线索。明天我们去找我朋友吉丁帮忙,这个满级技术宅男肯定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