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法世界艰难求生
繁体版

第六章 第一笔进帐

    后妈进门后麦茜停了所有的兴趣班,有好些兴趣班都是爸爸拿条件诱惑着,哄着学的,多数都没能坚持下来。学得时间最长的是小提琴和绘画。其实这两样她也不太喜欢,但因不喜欢而放弃和迫不得以放弃是有本质区别的。

    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摸过小提琴和画笔,也有意识的淡忘那十五年的生活……

    高中时,主动去了寄宿学校后,就再也没踏进那个家门,小麦从此也再也没叫出爸爸那两个字。高中头年的学费生活费那人也自觉的交了,高二那年开始,生活费时常被遗忘,爷爷奶奶和两个姑姑三家开始轮流的给她生活费,每次拿到钱时满耳都是“你要节约呀,节约呀,节约呀......”无限循环。也充分印证着“没有眼珠子,哪有眼眶子”,不被亲生父母待见的孩子,在亲戚眼里也是不讨喜的。何况在15岁前自己的确是一个骄横跋扈,不讨人喜欢的熊孩子。

    高中三年在沉默中度过,那是小麦人生中过得最漫长的三年。沉默孤僻,总一个人躲起来哭,她一点也不怨恨后妈,她能肯定在母亲去世前她和爸爸没有任何交集,那她做什么,对自己是什么态度,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她不能介怀的是那么爱她的爸爸为什么突然间变成这样?

    高中同学也许只能在看毕业照时才能想起班里还有这样一号人。她擦着最低分数线,报考了一个离出生地最远的二本大学(她觉得丧母后她就没有家了,家和爸爸这两个词,让她潜意识回避不提)。

    一个暑假到处打零工,赚第一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她非常识时务的知道,如果不能自立更生,再指望别人出钱,那她只能面临辍学打工的局面。

    没有什么是时间解决不了的,无论是爱或是恨。在通往大学的火车上,苗冬麦如同顿悟般的豁然开朗。大学四年她忙忙碌碌见缝插针的勤工俭学;没心没肺低空略过的攒学分;偶尔为了不扫兴,不冷场的混社团;选择性的参与花费不高的集体活动……

    在同学眼中,她是热情爽朗的,激极向上的;比傻白甜聪明那么一点点,黑那么一点点,酸那么一点点的,平平无其小妹子。

    无论从哪方面看,苗冬麦拿的是背景板的路人剧本,“美强惨”美、强不沾边,惨的级别又不够,“傻白甜”装起来太费劲,而且从小的经历告诉她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靠山山倒,靠水水淹。连亲爹都靠不住,还指望靠另一个男人来拯救她的人生?有那个闲功夫,不如多打几份零工。

    好不容易她艰苦努力的,贷款买了房,虽然是二手的单身公寓。买了她心仪的大床,还没舒舒服服的睡几天,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穿越了。人生一键重启,又从零开始奋斗。

    在瞎晃悠几天后,麦茜发现以她现在的年龄和目前伦敦的高失业率,她前世丰富的打工经历并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那日遇到的小提琴街头表演者,让她回忆起前世15岁前学的一些小技艺。

    按她现在掌握的词汇量,想靠投稿来赚钱不太可能,但她可以尝试着只需少量词汇表达的漫画形式。于是她在废品收购站和二手书店里淘了一些过期的儿童画报。初步了解这时代英国的儿童读物风格后,购买了画纸和一些便宜、简单的绘画工具,开始构思……

    时隔十多年,重新拿起画笔,回想起已被她刻意遗忘的记忆……那是她不情不愿的画着画,爸爸守在一边一脸宠溺哄着她,帮她削着铅笔的情形……当初有多幸福,日后她就有多排斥拿起画笔和小提琴。

    废寝忘食、修修改改的花了一周的时间拿出她觉得最满意的三个小故事,分别投给了三家风格不同的儿童刊物。

    一篇是《小蝌蚪找妈妈》、一篇是《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故事和一篇《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都用中英文写了对白字幕,并在画稿上特别注明:此故事来至中国民间故事、或是中国寓言、成语故事。并在后两篇后用中英文名简单描述着故事背景和想表达的涵义。

    等待回复的时间是漫长而揪心的,这段时间麦茜也没闲着,每隔几天,她都会去学校上课,了解一下学习进程。某天在她瞎晃到废弃的金丝雀码头时,在废墟里翻出一袋她起先以为是彩色玻璃渣,仔细一看是水晶石的边角废料,废得有点彻底,最大的估计也只有拇指大小。她开心的把整袋扛回家,也没多大一袋,只是她现在个头太小。

    在二手杂货店里买了砂纸和一些用得着的钻孔和打磨的工具,在小阁楼里,把稍微大一点的水晶石块挑出来清洗干净,再分颜色的归类,真是挑花了她的眼睛。

    把不规则的水晶碎石小心打磨抛光,钻上小孔,做简单的头绳。几天后,她的手艺越来越好,就购买了一些小配件做了一些比较精美的水晶发夹、配色多彩的手串、还有花了她最多时间和精力做的以木质为载体的碎水晶发簪。

    感谢自己多日辛勤的探索地图,知道了哪里可购买到自己所需的便宜又实用的配件,毕竟她住处离有众多工厂东区不太远。

    时间在她忙碌又焦虑中流逝,只出不进的日子让她倍感恐慌。

    终于她收到第一封回信,却是让她倍受挫折的退稿,是那篇成语故事。回信的内容及挫词非常的客气,形容词运用也十分华丽,在夸赞和鼓励中隐晦的表达着拒绝的意味。看着这封拐弯抹角的退稿信,麦茜更深的体会到现如今英国的文字风格和写作投稿的高门槛。

    丧气了几天,终于在圣诞节假期的前日收到好消息,《儿童故事画报》赞赏《小蝌蚪找妈妈》画风和故事内容,并给出了每页5磅的稿酬。鼓励她说这是新人中的较高稿酬了,故事将于圣诞节后的1月期刊中发表。如果后期有较好的反馈,以后还有更好的作品,稿酬会有所提高。

    《少儿天地》也采用了《东郭先生与狼》,但只给了每页3磅的稿酬,也鼓励她如有同类作品,欢迎投稿。

    稿费比她预想中的少,《小蝌蚪找妈妈》有8页,是40磅。《东郭先生与狼》也有8页,是24磅。但这是她穿越以来第一笔进账(偷了的不算,黑历史划掉),这是她新生活的一线曙光。

    《儿童故事画报》是半月刊,《少儿天地》是周刊,如果她勤奋一些,再幸运一些,每期都采纳她一篇画稿,那么她一个月就有180磅左右的稳定收入,除去房租,还是不够温饱的。

    这时她又一次在心里感谢了一下房东劳拉女士,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她已经充分了解到自己是个用电大户,总是点灯到深夜,要用电烧热水,她骨子里是中国人,还是个女孩子,冬天一定要喝热水;还要用热水洗漱,她还用电热水壶煮过简单的火锅和面条……

    当天就把了退回来的《狐假虎威》投给了《少儿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