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极品玩家
繁体版

第六章

    人生有几多个十年,做人最重要是开心,这是香港连续剧的台词,也是弟弟杜远海喜欢说的口头禅了。

    前世的杜远山从小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善良的母亲辛辛苦苦的将他们两兄弟养育成人。

    在杜远山上大二时,因陈年旧疾未得到及时医治的母亲,也在依依不舍中离开了人世。

    杜远山和杜远海两兄弟从此相依为命,一边混社会做兼职、一边上大学。

    毕业后兄弟两人先是一起南下广州混社会,后来兄弟俩人又合伙搞了一个贸易公司。

    这些年来,一直同舟同济、同甘共苦的杜远山兄弟感情一直都很好了。

    前一世的杜远山只活了二十八岁,他性情洒脱、风流不羁,在穿越之前他还没有成家了。

    除了离世的母亲以外、弟弟杜远海是杜远山穿越到唐朝以后最想念的人了。

    *

    扬州城中的集市上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十几条街道纵横交错。

    集市东南角上一排排马车和牛车整齐的摆放着,旁边还有太平车的停放之处。

    行人的马匹,大多停放在坊墙边上的栅栏里,那里还有专人为马匹添加清草和清水了。

    下了马车的林云山放眼望去,集市大街上四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了。

    林云山的目光所到之处,看见最多的当然是充实而自信的唐朝人了。

    还有金发蓝眼身穿小袖袍的西域胡商,皮肤黝黑的昆仑奴,斜挎着竹剑的琉球武士,身披肩布的天竺人,一头辫发的突厥人等等等等。

    相对于那些千里之外来唐朝求学、做买卖的胡人们谦卑讨好的笑容,唐人们的笑容是一种自信、自豪又满足的笑容了。

    大唐真是繁劳昌盛、万国来朝啊,林云山在心中感叹道,不愧是让后人赞叹追忆的开元盛世啊。

    看着唐人们一张张自信洋溢的笑脸,林云山心中的骄傲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

    集市街道的两旁商铺林立,各色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文具笔墨,布料绸缎,金银首饰、成衣鞋服,胭脂香料,珠宝玉器,农具马具,铁器铜器、古琴琵琶、花瓶瓷器、古玩字画等等各色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一些临街的货郎也摆着货担,在大街的街角处售卖着自己从四处淘来的各色小商品了。

    行商货郎的吆喝叫卖声,商人顾客的讨价还价声,行人游客的谈笑声,儿童们的嬉笑打闹声,此起彼伏,来回交错,人声喧哗的街面上煞是热闹了。

    林云山二人走过几条人声喧闹的集市长街,又看见一溜各色风味酒楼,酒楼的门前彩色绣旗招展、迎风飘扬。

    林云山只见气派非凡的锦月楼前两个金发碧眼的胡姬,酥胸半裹,素手当垆沽酒,风情万种的招揽着往来的游客。

    *

    林云山和小军挨个看过了林家在集市里的几间文具铺,又和林家的几个店掌柜坐在一起大致聊了聊林记文具铺里的生意和扬州集市上的新情况。

    林云山便坐着马车离去了,一会儿林家大院里的明管家还要带着他四处拜码头了。

    今日看过的几个林记文具铺中,只有黄掌柜这个店掌柜给林云山的印象较深一些了。

    林家的几间文具铺虽然在林家整个生意中占比不大,不过,那里是林家在扬州城里的门面和眼睛。扬州集市上有什么风吹草动,林记文具铺里很快就会知道情况了。

    林云山和小军出了集市大街,精明能干的明管家和林家家丁早就已经等候在路边了。

    两人稍做寒暄,明管家便带着五少爷林云山接连拜访林家在扬州城里的重要关系。

    明管家语重心长的对林云山说道:“五少爷,人情世故这个东西,一回生两回熟了,有事的时候要多走动,没有事的时候更要多走动。”

    林云山的心中对明管家的话深以为然。

    *

    海陵县郊的五百亩农田,是大丰米行的郑大郎低头求饶时赔给林家的。

    在林家家丁传来林云山已经醒来、安然无恙的消息后,老江湖林远铭依然面不改色的接收了郑员外补偿给林家的五百亩良田。

    游手好闲的郑大郎几天后才从别人口中得知了林云山安然无恙的消息,他直接找到了林远铭。

    “林员外,既然林五郎已经安然无恙,我郑家赔给林家的良田是不是有些多了。我们小一辈之间经常打打闹闹,虽然不时也有赔偿,但是赔偿这样多的还是第一次见了。林员外,我和我阿爹都觉得你应该退还一些农田给我们郑家了。”,郑大郎说道。

    林远铭冷冷的说道:“郑大郎,有什么事让你阿爹过来找我谈吧。郑大郎,云山不醒,我是不会收你郑家农田的。你应该庆幸云山无事,不然,我肯定会让你郑大郎一命换一命。”

    *

    林云山和明管家两人乘坐的马车到了乡间田野上,林云山的眼前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江淮地区原野开阔,放眼望去,青天一碧。

    远处有河流有湖泊,水网交织绸密,林云山心想,果然是江南水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了。

    到了田间小道马车就不好走了,林云山和明管家两人下了林家的马车,换上了两匹健马骑行。

    一望无际的农田中,随处都可以看见短衫露腿的农夫,在农田里弯腰劳作,耕耘土地了。

    两个人骑着马,绕着林家新收的农田往前走,随着明管家的一路指点,林云山大致了解了这些农田的位置和范围。

    明管家一边走一边对林云山说道:“五少爷,这一次郑大郎赔偿给林家的农田都是真正的良田了,没有一亩荒地,全部都租出去了,都是附近两个村庄里的农户在耕种了。五少爷,象这样的上好良田,每年的田租收入都很稳定丰厚了。”

    *

    田道边绿油油的杂草已经被附近的农人们修剪的整齐划一了。

    林家的农田之中,勤劳的农人们正挥汗如雨,四处都可以看见挥舞着农具辛勤劳作的农人。

    还有几个驾着犁的耕牛,甩着尾巴,悠悠地前行着,一个赶着耕牛犁田的白发老翁也穿插在其中了。

    这个时间,已经是午后了,陆续有女人和小孩带着在家里准备好的膳食和水壶来到了忙碌的田地边。

    小女孩大声招呼着在田地里劳作的父亲过来田道边吃饭,父亲笑着放下手中的农具,和自己的妻子女儿一起聚在田埂上吃饭喝水。

    农人们高兴的用完餐,又坐在田埂上休息了片刻,就下田劳动去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一年又一年,这就是农人们勤劳又真实的生活画面。

    *

    转完了林家的农田,明管家和林云山这才下了马,两个人准备前去探望两个村庄里的族长了。

    明管家向着前方的一辆林家马车作了个手势,家丁见状,连忙招呼另外一俩马车上的林农家丁,让他驾着马车前去明管家那边。

    待到林家家丁驾着马车到了两人跟前,明管家打开了马车车门,从马车上拿过了自己提前为老族长准备好的过节礼品,带着五少爷林云山一起步行去村庄里的老族长家里作客去了。

    林云山一路跟着明管家向里走,见到了村庄里的村民和族长时,林云山一直面带微笑,有些亲切也有些恭敬的向着村民们和老族长问好。

    林云山这样低调谦逊的态度让老族长的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林云山的表现不仅让一同出行的明管家和林家家丁们有些惊讶,也让这些第一次见到林家五少爷的村民和族长们的印象相当不错。

    老族长和村民们以前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林家五少爷的那些荒唐事,此刻见到林家五少爷本人,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那些传闻了。

    其中一些人甚至都觉得那些传闻可能只是妒嫉林五郎的人故意捏造的,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了。

    像林五郎这样气宇轩昂、文雅俊秀的少年郎怎么可能是行事荒唐无耻的恶少爷了。

    对于在一向在村庄里威望很高的老族长来说,这个林五郎的为人还是很好相处了,行事也相当豪爽了,居然第一次来村里就给村庄降了三分之一的田租了。

    换一个这样的少东家对村里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了,这个林五郎的为人比那郑大郎强多了,他也不象那些刻薄又短视的无知之徒了。

    这样就行了,毕竟自己的族人们以后就要在林家的农田里耕耘生活了,有个林五郎这样的少东家,族人们以后的日子还是会更好过一些了。

    *

    探望过两个村庄里的族长,明管家又带着林云山走访了当地的乡绅和里正。

    接下来几天明管家又带着林云山接连拜访了海陵县和扬州城里的一些官员和乡绅。

    两个人这几天走下来,明管家才发现,这个林家五郎现在的变化可是真不小了。

    林五郎身上已经没有了往日骄奢轻浮的少爷作派,他待人接物大方得体,豪放大度中也不乏精明细致,隐隐有几分林老爷处事的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