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剑斩仙
繁体版

谁才是仙居道长

    宋炀从获得道器的惊喜中回过神来,然后停止输送人气,龙镂剑重新恢复到了九寸九,触手也收缩了回去,宋炀挽了个剑花,反手拿着,推门进入了小院。

    小院一如往常,没有什么异常,只是原来的水池中的水不见了。水池的中央凸出来了一块一块砖。宋炀对整个小院中除了祠堂以外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此刻见这吐出来的砖,第一时间闪身跳到池子中,伸手拿了起来。

    等拿到手才发现,这并不是砖,而是一个石龛,外表跟小院里铺的石头一样,只有拿到手里细看才能发展有组合的痕迹。

    宋炀抽开上面的盖,里面出现一个油纸,油纸里似乎还包着什么东西。宋炀放下石龛,小心地展开一层层油纸,里面出现一个小本本和一封信。

    宋炀打开小本本,里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由于宋炀不认识字,就很痛快的把小本本和信都交给了月寒子。

    月寒子先打开信,然后盯了一会儿,就放下了,宋炀知道,这坑货看完了信,于是凑过去问,里面写的什么?

    月寒子比划道,信里面说,我们能够打开信,说明我们已经来回爬了云上山千次,千次过后,龙脊岭必然出现,那么也会拿到龙镂剑。也就会发现这封信。这封信是仙居道长留下的,或者说,是被我们一直称作仙居道长的人留下的。

    宋炀没听明白,什么叫做我们称为仙居道长,仙居道长如果不是仙居道长,那他又是谁?

    月寒子比划道,仙居道长是仙居道长的师父!

    宋炀愣住了,仙居道长是仙居道长的师父,那仙居道长去哪里了?

    通过月寒子的比划,宋炀才知道了真相:

    原来在1930年的时候,云上山人也就是仙居道长的师父在云游的时候,途经一个小村庄,本来准备去村里讨口水喝,可是寻遍了整个村子都没有发现有人,正在云上山人准备自己找井提点儿水的时候,在取水的木桶中,提出来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婴儿已经饿得奄奄一息,连哭喊的力气都没有了。

    云上山人不忍心,于是救下了一个婴儿,也就是真正的仙居道人。并且在三年后收他为徒。

    小时候的仙居道人并没有老道讲述的那么调皮捣蛋,反而非常的乖巧。而且特别的心善,会分自己一半的食物给山间小动物,也会把香客给他的水果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师叔伯和师兄们。

    但是在小道士四岁那年,去观外捡柴火的时候,在树林里看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军人,浑身是血,小道士赶忙跑回道观叫来两三个师兄帮忙抬回道观医治。

    后来那人伤好了之后,告诉观主,现在是小鬼子侵略我华夏大地的时候,道观里之所以香客越来越少,是因为小鬼子四处烧杀抢掠,山下的村民有的整村都被杀光了!

    观主听了十分震惊,遣去两个师兄去山下查看,结果只会来一个,还受了严重的枪伤,子弹打穿了双肺,如果不是这个师兄有一定修为,估计撑不到回观中,原来那个军人说的是真的,山下村里的树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尸体,男女老幼全部都有!

    他们两人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一队鬼子兵,正在追杀一个村民,两人为了救村民,挺身而出,结果人没救了,寡不敌众,两人一死一重伤!

    观主听了大是震怒“国将不国,哪里有家,如若无家,何以出家?”,随率领全观道士下山抗敌,仅留下小道士师徒二人照看道观。

    但直到抗战胜利,也没有一个人再回来……

    本来师徒二人平静的在道观里生活,道观很大,有很多可以耕种的空地,吃穿不愁,可是在即将抗战胜利的前夕,来了一大批鬼子兵,进到道观中各种抢掠,小道士为了保住仅有的谷种,被一个日本兵一枪打死。待得云上山人清理完所有鬼子兵,才发现小道士倒在了厨房,手里紧紧握着剩下的一小把谷子。就当道长准备抱起尸体时,才发现狡猾的鬼子在小道士身下藏了个甜瓜雷!老道靠着敏捷的身手躲过炸弹,但小道士尸体被炸碎了……

    老道伤心不已,想起小道士生前总是在他面前念叨,将来想修行有成,像神仙一样居住在云上,所以他改字号为“仙居道长”,决定用自己的命替徒弟好好的活。但是在好好活之前,先多杀几个小鬼子再说。

    于是他毅然下山,加入川军,好不容易要上战场,可以痛快杀小日本了,结果小鬼子投降了。他们的部队只是来接受小鬼子投降的!

    那一天,是老道心里最憋屈的一天,他嘴里大叫着,大笑着“凭什么他们可以投降,凭什么他们能投降,凭什么投降了就不能杀了!”

    但是没有理会这个发疯了的老道,他就这样看着那一群群小鬼子排队把自己手中的枪摆成一堆,把刀摆成一堆。虽然这些小鬼子也像死了爹妈一样,但老道觉得这还不够!但是他又做不了任何事情,他只能这样紧紧的握着拳头,咬着牙看着,十指都发白了,嘴里渗出了血,他感觉自己的胸膛快要炸了一样……

    后来,老道就离开了军队,如同一个行尸走肉一样,云游四方,最后就在这云上山留了下来。

    宋炀年龄还小,没办法体会老道信中所有的情绪,但依然感觉得到老道的憋屈!

    月寒子接着比划道,祠堂的那个剑字,其实就是当时老道教小道士学写毛笔字,小道士写的最好的一个字,也是送给他这个师父的唯一的礼物。所以那天老道让他们三个看这个字,就是想告诉写字的小道士,他走出了过去,不再孤独,收了三个师弟给他。

    信的内容到这里就差不多没了,然后月寒子接着比划道,信中说这个小本本,是当时观主写的抗战日记,里面有些内容涉及修行界的事情,并且特意嘱托宋炀未成年之前,不要打开看日记,老老实实好好学习,不要太过涉足外界!

    宋炀听完信的内容,心情沉重的走进祠堂,缓缓地摘下那幅字,准备带回家。也想通过这种形式把自己这个未曾谋面的师兄带回家,给他一个家。

    这时候宋炀才仔细环顾屋内的摆设,说是屋内的摆设,其实很简单,左边有一个小床,还有些叠得整整齐齐被褥和衣服,看样式和尺寸,应该是他师兄的,右边有一个案几,案几上有个玻璃瓶,瓶里装着一撮稻谷,想来应该就是老道信中的谷种了……

    想到现在自己吃穿都有,再也没有为吃发愁,宋炀这个年龄,确实有些不理解为什么师兄为了这一小撮谷种,连命都不要……

    宋炀把月寒子递回的信和小本本重新用油纸包好,并没有动祠堂里其他东西,想着等师父回来,也有个留念,如果师父想要这幅字,宋炀在送回来!

    接着宋炀就带着油纸包裹和那幅字,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