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钰馔
繁体版

第35章跳珠撼玉

    现场的观众台上,议论纷纷。

    很多男性观众,对于这些女性观众,都是嗤之以鼻。

    他们现在,在自己的衣服上面,贴上这位清秀芭蕾女子的照片。

    一下子,把他们的女朋友,气晕过去。

    青钰馔,所展现出来的古代神曲,更加的美妙。

    引起了评委,一致的评论。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

    安史之乱后,失传。

    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

    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

    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青钰馔,道:“问此曲,有多少情?那是一段,伤悲事。”

    青钰馔于是乎,立刻以各种奇妙的形式,唱出了这些——曲池之星。

    只见她的身后,出现了各种星光,各种诗词展现。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

    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

    叹杏梁、双燕如客。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

    动庾信、清愁似织。

    沈思年少浪。

    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

    漫暗水,涓涓溜碧。

    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青钰馔,道:“这就是,古代的骊山语一起。不过,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

    青钰馔,用自己的诗黛一般的星光。

    开始不断的排布,这首神曲的歌曲。

    《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

    全曲36段,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

    《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用女艺人30人,每次10人。

    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诗中,均有精彩描写。

    全曲共36段,青钰馔仅凭吹奏葫芦丝,脚弹钢琴。

    以及用丝带,去快速的弹奏,周围所有的乐曲。

    全部淋漓尽致地展现,一瞬间达到了,奇妙的状态……

    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散序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

    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

    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繁音急节,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

    青钰馔,继续用腹部发音,道:“《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篥、笙等金石丝竹。”

    “弹得太棒了,让我们这些评委很高兴。”

    “没错,这真的是一种,非常动人的艺术。”

    “这种艺术,已经达到了极端了,能使用这种,悬浮的能力。来展现这种艺术,真的是太伟大了。”

    “确实,我们应当,非常的重视,这种艺术。”

    “这就是,艺术最伟大的一点,我们必须完全地了解,这种艺术,这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神曲。”

    ……

    很多评委,激动地说着。

    青钰馔,大美女一笑,道:“剩下的便是,更美妙的舞蹈。”

    青钰馔,用各种神奇的能力,开始展现,这些舞蹈。

    评委,边看边说道。

    这是……

    唐代宫廷著名的舞蹈,传说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由他宠爱的贵妃杨玉环,作舞表演。

    原舞已失传,表演是根据文字记载和诗歌描写,意想再创作的。

    音乐采用,古老的《长安鼓乐》作素材,舞蹈吸收了,陕西和敦煌壁画的某些舞姿造型,采取唐大曲结构形式。

    青钰馔,黛眉一挑,道:“没错,就是这种,结构形式。”

    这些评委们,继续评论。

    李隆基酷爱音乐,在古代君王中。

    李隆基对音乐的研究,应该是最深入最精通的,会吹拉弹奏,各种乐器。

    相传,李隆基曾经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

    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

    李隆基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

    很想把梦中的乐曲,记录下来,让乐工演奏,让歌女们舞蹈。

    他不停地想啊想啊想,想起一点,就记录下来,就连白天,上朝的时候,他怀里还揣着一支玉笛,一边听大臣读奏本,一边在下面偷偷按玉笛上的孔笛,寻找曲调,他为了仙曲,都入迷了,可是还谱不全,这首曲子。

    十分苦恼。

    有一次,李隆基来到三乡神译,他向着远远的女几神山眺望,山峦起伏,烟云缭绕。

    顿时产生了,许多美丽的幻想。

    他把在梦中,听到的仙乐,全想起来了。

    立即在谱子上,记录下来。

    创造了,神奇的乐曲。

    作了一部,适合在宫廷,演奏的宫中大曲。

    李隆基命令乐工,排练《霓裳羽衣曲》,令爱妃杨玉环设计舞蹈,为了让他们,有个好场所排练,李隆基在宫廷中,建立了一个梨园(后泛指,唱戏的地方)。

    杨玉环与宫人,日夜赶排。

    终于,练好了一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在一个盛大的节日上演出。

    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仙乐奏起,杨玉环带着宫女,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群臣的眼睛都看直了。

    但杨玉环的舞裙,被梅妃踩到,使整只舞,功亏一篑。

    青钰馔道:“但是那个时候,真的是杨玉环的舞裙,被踩到吗?让我来展示,给你们看吧。”

    青钰馔,立刻用神奇的乐曲,显示那个时候的画面。

    通过这些画面,他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只是,乐曲产生的错觉呀!

    《霓裳羽衣曲》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皇后周后,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

    是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霓裳羽衣舞】即《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

    唐代宫廷乐舞。

    其由来传说不一:有的说,唐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几山,归而作之;有的说,此曲是《婆罗门曲》之别名;有的说,唐玄宗凭幻想,写成前半曲,又将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改编成,后半曲合而制之。

    白居易有首诗,对此曲的演唱作了,详尽的描述。

    ……

    总而言之,这神奇的乐曲,将所有的故事,全部都展现了。

    真的让所有的评委,彻底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