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远江湖路
繁体版

48

    学堂里,一群学生在齐声地朗读着《孔子》的名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读完后,学生们整齐地向夫子行礼。夫子摸了摸胡子,说道:“上次留的作业,大家都完成得还挺不错。”紧接着,他瞟向坐在后面的一个学生,

    除了这个同学外。

    说罢,他从桌子上拿起一张纸,念了起来:春花配秋水,浮云伴落日,东风不解恨,南墙忘忧愁……

    你们看看,这是写的什么玩意儿,简直是狗屁不通!

    夫子此刻怒目圆睁,满脸通红。而那名学生听见夫子的训斥后一脸窘迫,看他的样子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学生们开始哄堂大笑。

    那个被批评的学生听见那些肆无忌惮的嘲笑,恨得是咬牙切齿:为什么那些人的快乐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呢?

    我们做学生的,第一当然要去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就算不能考取功名,也应该“独善其身”著书立说。张几声你到底是来做什么的?一天天浑浑噩噩,再不好好学就给我滚出去!

    后排的那名学生老是像这样被冷嘲热讽,终于忍受到了极点。只见他直接把书扔到了地上,直直地从学堂走了出去。

    夫子的脸变得更红了,暴怒着说道:“你今天要是敢走,就永远不要回来!”

    “这是威胁吗?”那名学生转身不屑地说道:“你就只会教一些‘之知者也’,真不知道学这些有什么卵用?”

    夫子气得话都说不清楚:“你……你……给我滚!最好是滚得越远越好!”

    “滚就滚。”那名学生头也不回地离开:“在这种地方多呆一刻钟都是煎熬!”

    听见如此胆大的宣言,夫子被气得说不出话来。学堂里的不良学生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

    不知是哪一阵风吹起来了,许多文人雅士开始痴迷于山水之间。可能是由于对于朝廷的失望,也可能是平日里吃得太多爬山刚好有助于消化。

    没有任何修饰的野外与精雕细琢的厅堂,完全是两个极端,就像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总要找一些农家蔬菜来吃。

    此山名叫“云漪山”,据说名字来源于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的书生所作:“镜里飞花江如月,山上秋水白鹭妆,彩云瑶台望天宫,拂袖织女绣云漪。”

    话说那名书生因为不听夫子训诫,被夫子赶了出来,本来想回家休息,可是又害怕父亲责罚,于是他决定先去外面的世界逛逛,等身上的钱花光了再回去领罪不迟。

    他沿着陌生的小路一直走啊走,直到忘记路的远近,天昏地暗时,一座烟雾缭绕的大山赫然出现在他前方。它是那样的突兀,以至于周围的群山彷佛都是一堆小土包。

    他走了上去,不问归期。

    山下,只是寻常松柏;山间,溪水潺潺,一切都显得朦朦胧胧的。山中有一条宽广的湖,水面波澜不惊,水里游鱼如织,岸上微风徐徐。他向远方看去,只见几个姑娘拎着篮子在湖的那边洗什么东西。

    他兴奋地走了过去,或许是想见识一下那几个姑娘的美貌,也想去问问路之类的。

    可是他走过去的时候,那几个姑娘说着笑着离开了。他跟了上去,沿着山路一直往深处走,经过一棵巨大的古树之后,赫然出现一座雄伟的宫殿,铺天盖地的,彷佛一个巨人屹立于大山之上。

    他被这种磅礴的气势震慑住了,慌忙逃到一块巨石旁边悄悄观察情况。只见那几个姑娘庄重地向里面走去,少顷,里面出来几个男男女女,一眨眼之间,那几个人飞向了天空!

    他被吓了一跳,慌忙朝山下逃去。自己一介凡人,这些人只要轻轻一动手指,估计自己就会魂飞魄散!无论是好是坏,都不值得轻易尝试。

    他逃到了一座城里。

    午后,饭桌上,想起山间之景,他大笔一挥就是一首诗。一个神采奕奕的中年人看见后,忍不住赞叹了一声“好!”。

    此刻饭店里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

    他惊讶地抬起头,猛然发现一个中年人正注视着自己!他连忙将纸收了起来:“哪里哪里,这是我胡乱写的。”

    中年人心平气和地说道:“你这诗,既没有音律之美,也没有什么高尚的抱负,大多数人看了都会摇头。”

    他心乱如麻,一脸窘迫:“难道这个人也想批评自己?”

    紧接着,中年人笑着说道:“却有一种山水之间的超然心境。”他坐了下来,问起了书生的父母,家乡,老师等具体情况。看着这个慈眉善目的中年人,书生一一作答。

    听完后,中年人哈哈大笑:“父母,老师提供给你的想法只是一个参考,你最想做什么,你最应该做什么还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发现。”

    “不过,违抗父母老师的想法必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怨恨……”因为无论是谁,都喜欢那种温顺的绵羊。谁要是表现得像狼那样凶狠,必然会让人感到害怕!

    书生问起中年的姓名,职业之类的事情。粗略了解到这位中年人名叫赵秀真,曾经是朝廷的大学士,只因一场政治风波差点命丧黄泉,后来被贬到这里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小官,于是只好游山玩水缓解心中的苦闷。

    “少年,不妨效仿王维,李白,行走于山水之间,写下一些不朽的诗篇亦能百世流芳。”

    他也确实想借机到处走走,可是兜里也确实没有多少钱了,等钱花光的时候,他只得回家接受父亲的惩罚。一想到这,他就感到厌烦!

    于是他只好将这些事情一并告诉中年人,中年人笑道:“这有何难?”说罢从衣服里拿出二十两银子,说道:“小兄弟这些先借给你,你看够吗?”

    书生虽然感到很开心,却推辞道:“无功不受禄”。中年人想了一下,说道:“我看你那首诗还行,二十两买下可以吗?”

    书生半信半疑地将那“随意之作”交给了那位中年人,中年人开始问起了诗中的细节,书生一一作答。中年人越听越感兴趣,心中暗自决定一定要到那座山去看一下是否真实。

    辞别后,书生兴奋地走在阳光灿烂的大路上。这一走,代表他暂时获得了自由,不用再理会那些只会嘲讽自己的老师同学,更不用面对父亲那张阴郁的如同魔鬼一样的脸。

    大学士在几天后探访了那座山间的美景后,对山间美景大加赞赏,写下几首壮丽的诗篇后迅速在学术圈广为流传。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前往那座山欣赏游玩,其中不乏许多官员。朝廷昏庸,许多坚持正义的官员遭到贬谪,只好寄情山水,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