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时刻
繁体版

战疫时刻故事:一块普通的绿玉石头和一对普通的母女

    眼前的孩子应该有两岁半了,因为,自我表达很清楚,行动,也完全有自主能力了。

    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她拿着我摊位上一块普通的绿玉石头,一直高兴的跟她母亲喊着:“妈妈,我要这个,我喜欢这个。”

    确实,这小小的绿玉石头,整体能黄能黄的,而且溜光水滑的,拿在手里,特别舒服。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见了,也喜欢异常。

    我给它的定价是20元一块。其实,这还真是一个良心价,比我当初一掷万金买下几百块相比,每一块,我只是增加了15%的利润。

    孩子的母亲,很年轻,很朴素,是那种放到80后90后人群中,就马上消失的最最普通的人。我已经见过这对母女好多次,显然,她们是每天傍晚,出来遛弯消食的。

    对孩子的请求,母亲先是哄着宝宝,“宝宝,家里有不少玩具了,妈妈下次出来,再给你多拿一点儿。”

    我分明看到,孩子手上只有一把小纸扇,而且是那种做活动时活动方送的纸扇,一张印着广告的圆形应纸片,然后用一根塑料管穿着。虽然简易,但确实是一把可用的扇子。

    好吧,这也算是玩具,反正,任何东西到了孩子手里,都是玩具。

    孩子根本不听妈妈的,又继续要着,还好,孩子的小手,抓的牢牢的,我也不用担心,这块玉石托手而出,摔到地上,变成两半儿。

    如果真这样,那可就尴尬了,人家不买,但损坏了,这该怎么赔!?所以,摆摊开始,我才明白,不买就不要拿起来的真正“含义”。因为,万一坏了,算谁的呢?

    而且,身为一个摆摊卖东西的人,我实在没办法参与“劝”,那到底是劝她买,还是不卖呢?

    我身边,还有大概二十余个摆摊卖东西的,在这处不大不小、步行一圈需要30多分钟的公园里,有卖蔬菜水果的,有卖针线鞋袜的,有卖文玩玉石的,也有理发摆摊的,等等不一而足,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很是热闹。

    无一例外的是,所有摆摊卖东西的,都戴着扣罩,反而,逛来逛去的人,则基本上已经扣罩不见踪迹,尽情呼息空气了。

    见效果不显著后,妈妈又改变了策略,“宝宝,我们去滑滑梯那儿,你看,那儿有很多小朋友啊。你们,可以一起玩儿。”

    当然,还是毫无效果,一个小孩子的任行,很多时候,都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理解的。孩子,还是牢牢抓着那块儿玉石。

    无奈的妈妈,面对自己小宝贝的要求,“妈妈,我要买这块石头。妈妈,我要这块石头。”实在有些风中凌乱了。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周星驰那部著名的电影《长江七号》中的场景,男主的儿子,想要买一辆电动狗的玩具,男主买不起,男主的儿子,倒地大哭辗转反侧的场景。

    只是,这块玉石,价格只有20块,而面前的两岁有半的小宝贝,也没有哭,只是一直在将自己想买的诉求,告诉给妈妈。

    我能看到,这位年纪大约三十三四的妈妈,脸色由原先的正常颜色,先是略发红,后面,又变得有些惨白。

    而这里,旁边两个摆摊卖菜的老阿姨的话,终于击碎了她最后的坚持和僵持。

    “啊呀!孩子喜欢,就买一块呗,20块钱,啥玩具能买得上啊?半张电影票的钱,一碗面条的钱罢了。”

    这话,是对孩子妈妈说的。

    “小伙子,你给这姑娘便宜点儿,卖别人20,卖她15吧。”这话,是对我说的。

    我没接话,那位妈妈也没接话。

    不过,我也思维活动了,如果她真开扣,那么,不管15,还是10块,我都卖给她。但人家不开扣,我不可能去鼓励一个小孩子,来买。

    而且,还是小孩子缠着要买,而她妈妈不想给她卖的情况下。

    最终的结果,有点儿出乎我的意料。这位妈妈,从孩子的手中,掰出那块玉石,然后轻轻放到我的摊位上;然后,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子,走了。

    于是,临摊的两位大妈,开始数落我。

    “小伙子,你怎么不送她一块啊,你看,孩子都哭了。”

    “小伙子,你啊,就不该出来摆摊,哎,看,这孩子哭的。”

    我笑了,我说道:“大妈,按你这逻辑,这商店就不该开,超市也不该开,网店也不该开,孩子哭呢啊。还有呢,你送我几斤你的西红柿,按价格,就五斤吧,不要要我钱。我现在马上去追上这对母子,送她们一块玉石,一毛不要。你们两个,谁送?”

    “小伙子,还当真了,我们逗你玩儿呢。这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就正经摆摊吧,别人,爱买不买。”左边那位大妈笑着说道。

    “大妈,您说的对,我给你点赞!没错,讲价可以,不买也可以,但要送,那是不可能的。”我也笑着说道。

    不过,我真心的希望,这位妈妈,只是单纯的不想买,而不是因为实在无闲钱了。祝福她吧!(作者:董江波,笔名冷得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