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回来的前半生
繁体版

第4章 童年趣事(一)

    话说我就这样安逸的度过了三年,期中也并无大事发生。如果非得列出来,那就是相较于其他同龄人来说,体质比较差,抵抗能力也不咋地。当年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但后来这反倒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机遇。后续再慢慢给各位看官道来。

    那时候我们农村没有幼儿园一说,都叫学前班。我四岁就上了学前班,比一般城里的孩子要早一些;理论上,上完一年的学前班就可以直接上小学了!

    那时候没有那么多规矩和年龄限制,就算有,边远山区的,上级教育部门也管不过来;更何况,能有个学校给祖国未来的花朵们扫扫盲就不错了!

    我去年回老家探亲,仍然还能隐约看到老教学楼的侧墙上还残留着当年的劝学标语。

    一条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而另一条则是:“读完初中,再去打工!”

    中学的那条也是这样的,真有点承上启下的感觉。

    第一条我还能稍微理解,但是第二条当时确实是给了我以及我的同学们都造成了不小的困惑!毕竟,那时候太小了,误解了不说,也不好问老师,也就不了了之了。这么说吧!我们村里有个年轻人出去打了一年工回来,给村里老人吹嘘说:“贵阳的夜晚有两个月亮!”那时候的我们都信!当年闭塞的交通与全方位全面高速发展的今天相比那肯定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可当年不一样:

    “难道读完初中就完了?不是说还有高中和大学的吗?”这是困惑!

    “我得把初中读完再去打工!”当然,还好这还有个信念!

    上层建筑的思想及规划肯定不是想让孩子们读完初中就去打工,但就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而言,确实兴起了一波澎湃的打工潮,加之现实的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条件对比,无形中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很多未成年人的正常发展。于是才会出现如此言简意赅的宣传语。就时代而言,实事求是的说,确实很合适。用我初中班主任老师的话说:“至少也得把身体长好了再出去嘛!”

    这是我们小学的教学楼的宣传语,学前班嘛,设在村里面,记忆中啥都没有;也有可能是我只记住了那些无忧的童年趣事,其他的都忘了吧!

    学前班的教学楼,其实就是一栋单层两间的混泥土平顶房,一间是教室,另一间住着老师他们一家。承重墙是用大小不一的石灰岩石块配合石灰粉和燃烧后的煤炭灰混合搅拌而成的粘合剂垒成的。你可别小瞧它,虽说它属公共财产,但也是我们村除了“首富”家的以外,唯一的平房了!这么说吧!我们家四世同堂,但那时候住的都还只是1968年我爷爷花了48块钱建的木草房!

    说是上学,其实就是去“度假”!

    村子不咋大,早上老师会在教学楼门口敲钟,有时候也会挨家挨户的去喊我们上课。一口唢呐大小的钢钟,里面自带一根钢棍,持在手上,口怼天摇;这就算是上课打铃儿了。你还别说,这还挺管用,当时也不知道跑啥!反正去了也不一能静下来学习!但只要在家听到这个铃声撒腿就跑,身怕错过了什么国际大会一般!

    当然,有时候也会选择性耳聋,特别是玩的兴起的时候。

    课间或中午之后,人几乎是回不齐的。有的跟着爸妈赶集去了,集市里可比教室好玩多了;有的假装生病在家里躺着,老爸老妈一出门干活后就又活蹦乱跳的去找其他小孩玩儿去;还有的可能是在田里捉螺丝、捅黄鳝和追草鱼……

    首先老师会照常的打铃,还是没来齐的话就会站在能够看到水田的地方大喊,而我们会躲着不应!

    最后无奈,老师只能把那些在班的交给师娘看管,然后就直接一家家的去核实情况,结束时小半节课也就没了。现在想想,那时候挺淘的,给老师添了好多无谓的工作量!

    做完这些工作后老师就会再次站在刚才的地方喊,实在喊不动就只能拿着竹条来田里追我们,然后我们只要看见他的人影就四散而逃,有时候连裤子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在田埂上的和反应快的可能捡起自己的东西就跑了,但还在田里的和反应慢的,连裤子鞋子都没来得及拿就直接往回跑。

    最后老师总是会抱着一堆裤子鞋子回来,身后还常常跟着被逮到的几个落单的脸上、头发上还有泥浆子的同学。

    其实就算老师逮到了他也不会打我们,从来都没有,这个我不会记错。可能大家就喜欢被他追着跑的感觉!能拿就拿,没拿上也没事,老师会给带回来。哈哈哈哈哈哈……

    回到教室,老师会假装的问:

    “是哪些在田里?”

    “我要记名字,再去的话期未就没有奖品了!”

    然后除了被逮到的和没穿裤子鞋子的以外,一般很少有人会站出来;毕竟这个未知的奖品对大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虽然我最终都没有看见过这个奖品,但也不在意。

    现在想想,老师这个水放得可有点大啊!而我们还会自以为他没有看到我们腿上还没干透的泥浆……最后回家一看,脸上居然也有!

    就这么地,这一茬就算过去了。

    “来!”

    “开始上课!”

    ……然后我们就又干啥的都有!

    睡觉的、说话的、扣桌子凳子的、甚至扣墙的!真是后生可谓啊!那个墙是不能扣的啊!!!

    我就是无意扣墙队的大当家!几乎每一次下课后桌子脚下都会扣出一小堆灰!有时候怕被老师发现就自己清理,有时候忘了就直接回家了!

    第二天又继续着前一天没有玩完的或没有玩过的游戏和扣着还没扣跨的墙……

    热天也就这么的过了!

    冷天来临,没有螺丝黄鳝和草鱼,也就不能去田里玩了。除了玩石子泥巴就只能就近跑到附近的人家蹭暖去,然后就又选择性的听不到铃声了,最后老师又得一家家的找!

    那时候我们就觉得老师老厉害了,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躲去了哪里他都能找到。于是也就不存在纠结怕给他添加麻烦的想法,再说,四五岁的孩子,他要能想到这就神了!

    而冷天我就又成了那个几乎都是最后回班的人。因为本来体质就不好,墙还被和像我这样不爱学习而动手能力又很强的人给扣通风了……这不是自作孽吗!所以就只能去附近人家蹭暖了!

    实在冷的不行了,老师就又当上了水泥工,补上漏洞的墙!接近年关实在太冷,我们就根据天气的温度选择性上学,最后没办法坚持的时候我们就直接提前放寒假。

    寒冬腊月,那可是我们最喜欢的日子之一。虽然体质差了点,但该玩的还得玩不是。什么打雪仗、滑雪、溜冰这都是小儿科!我们山里的孩子玩这些项目还真不是一般人敢玩的。

    就拿个溜冰来说吧!

    大城市里的溜冰,特别是北方的溜冰,大部分都是在结冰的湖面上,穿着溜冰鞋划拉。我们的不是!我们的是,有冰的地方都可以溜!南方的寒潮,除了房间里的东西不结冰,当然,水缸除外;其他的地方都是晶莹剔透的!就那倒挂的冰棍都比我高!

    我们拉着大人下井挖煤的架子(方言叫船架子),一种木制双平行板、底部钉上厚钢片、中间嵌有横杠,下井时绑上竹制鞋底形的箩筐;冷天我们孩子需要用来滑冰就把箩筐拿掉即可。顺着盘山公路缓缓上行,到顶之后再从高往低顺着来时的路下滑回去,完全的纯天然动力,除非吃了黄豆,不然绝对没有尾气排放!当然,这个是有技巧的,没有先学习点经验是要吃大亏的!而最坏的结果就是头破血流或粉碎性骨折!

    要点有二

    一为上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路上的一切。比如哪里有石头要注意躲避、哪里的冰太薄滑不过去、哪里的冰太厚容易过滑失控、哪里的弯道过急要提前踩刹车等等!刹车就是用脚刹,看过《疯狂原始人》吗?里面就有一幕,就是那样的。当然,我们是用鞋刹。

    其二就是方向如何把握!

    别想太多,不是汽车,没有方向盘,也不是摩托车,没有“龙头”;唯一可以抓的地方就是一根绳子,你没有看错,就是绳子;系在架子最前方的横杠上,而且这绳子的作用其实是上行上山的时候的牵引绳而并非方向舵!当然,它也可以提供辅助。那到底掌握方向的是什么部位?

    双脚!

    懵了吧?

    又一次被农村娃的奇葩技能惊呆了吧!

    是的,就是双脚。其实很简单,就是方向往左偏了就用左脚顶,顶左侧的冰面或石头;往右偏了就用同样的方式操作,同时手握前方牵引绳适度配合抬起,就这样一鼓作气从山上顺势而下。

    那种无上的刺激感和操控感给人带来的喜悦,唉!不说了,现在年纪大了不好意思去玩了!太怀念了!

    我觉得这才叫童年嘛!

    但是一般小时候都得跟着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坐,长大点了才能自己操控!当然了,也不泛滚了两三年都没学会后放弃的,也有屡败屡战的英雄好汉!

    这么说吧!我二伯是个中西结合的土医生,每年的这个时候他的生意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