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画云帆济沧海
繁体版

第76章 终章(2)

    老马大大地意外了。

    一星期过去,小姑娘没走;一个月过去,小姑娘没走;三个月、半年,小姑娘不但没走,还主动把一到九年级的语文课、历史课也都兼了下来。

    这小姑娘还挺能坚持,而且是真的喜欢这些山里孩子。她对学生们的那份耐心和亲切,连老马这个扎根山区多年的老教师有时都做不到。

    学生们也喜爱这个漂亮又能干的新老师。夏天,女孩子们采来五颜六色的野花,仔细插在姜老师宿舍的瓷瓶里;冬天,男孩子们争着帮姜老师打开水,供她饮用和洗漱。

    山里的孩子们就是这样简单,谁对他们好一分,他们就理所当然千万倍地还报回去,何况,姜老师对他们是真的太好了。

    姜老师隔三差五就能收到从外面寄来的大包裹,本来邮差一般都是一个月才来这里一回,说是把邮件攒一攒,不然都不值得跑一趟。自从姜婳来了之后,邮差叔叔就变成了每星期至少来一趟,送来的包裹都很大,每次都还不止一个。

    那些包裹在孩子们眼里简直就是魔术师的宝箱,姜老师就是那个了不起的魔术师。

    有时从里面会变出吃的喝的,包装花花绿绿好看得很,都是他们见都没见过的。姜老师就把这些统统分给大家,自己笑眯眯地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你尝我的一口、我咬你的一块,眼睛里好像落进了星星,闪闪亮亮的。有孩子踮着脚把手里的零食举着给她,姜老师就蹲下来,咬一小口,然后睁圆了眼睛惊叹“这个真好吃”,再跟孩子们抱着笑成一团。

    有时里面变出来的是二手课外书、练习册,还有崭新的文具,于是孩子们第一次见到了图书室。姜老师缝了两个橙色的臂章,给孩子们分派了任务,轮流当图书管理员。学生们每天掰着指头数日子,眼巴巴等着那臂章赶紧交到自己手里,而轮到执勤的小管理员们一整天都是挺着小胸脯趾高气扬的。

    接下来是更换课桌椅、翻修校舍、建立多媒体阅览室......

    姜婳说,所有这些都是爱心人士捐助的。

    老马感慨:这女娃娃哪里是支教老师,这是老天爷派来的活菩萨呀!自己这把老骨头可以少奋斗二十年了!呜呜......

    这两年来过的可不止梁襟帆。

    姜婳来这里的第一年,周文博书记带着S中的几个主任和科组长就来过。对了,周书记现在已经不是校团高官,而是校党委副书记了,而且是S中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校级领导。陪同的还有县教育局的几位局长。老马带着领导们学校内外走了一圈,又照局长的指示,安排几个学生代表来跟远道而来的贵客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中午村民特意宰了头羊,准备了当地的特色饭菜招待一群人吃了。饭后李书记一行就回了县城,临走时留下几百本二手课外书和S中将继续援建的许诺。

    宋女士来探亲的频率仅次于梁襟帆,而且跟老马还很聊得来,姜婳私心里认为,老马是被宋女士的糖衣炮弹给拿下的。没办法啊!宋女士一车一车地往这里送东西,吃、穿、用、玩,一年四季不间断,大节小节不落下,这样的“爱心人士”谁不喜欢?

    还有迟岩,被姜婳连哄带骗,每半年就组织个医疗队来山里义诊三天,送医又送药。

    因为山里常住人口多是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和人身安全都令人揪心,迟岩说他们现在这样头疼医头治标不治本。于是又颠颠地跑去游说左森,逼着他想办法解决山里居民的生计问题,最好能吸引青壮年留下来甚至从城市里回流。

    左森被迟岩烦得要死,说你是不是要钱,要多少我给你还不行吗?我的生意跟你说的这些差着十万八千里,你让我去那儿能干啥?

    迟岩不同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给多少钱迟早也得花光,必须得想法帮当地人找到活路才行!”

    左森被他这个牛皮糖气笑了:“就你这德行?除了手术刀你这辈子有别的擅长的事儿吗?还是你也报名下乡扶贫了?”

    迟岩梗着脖子:“老子是没那脑子也没那境界,但老子有颗善良的心!看不下去那些小孩儿受那份罪,行不行?”

    左森被烟呛了一口,咳了半天,伸手把这二货推出办公室:“去去去,我是商人,不是活菩萨。你要救苦救难随便你,把你和你家老爷子全部身家捐了再肉身布施都随便你,少来耽误我挣钱!”

    迟岩死死抱住门板,“姜婳有个方案,保证双赢——”

    就知道这货是被那丫头骗来跑腿的!

    左森不再撵人,返身坐回沙发上,又点了一根烟,跷起二郎腿,眯着眼睛睥睨二货:“说来听听。”

    迟岩嘀咕:“果然又让那小狐狸料中了——”

    “你说什么?给我说清楚!”左森最看不得他这副样子,低喝一声。

    迟岩老实交代:“姜婳就知道你这种人不可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能用生意人的办法,以利诱之......”

    左森额头青筋直跳:他这种人?他是哪种人?有利无义的奸商吗?

    这丫头是觉得有老二给她撑腰自己就不能把她怎样了吧?

    好吧,自己确实也不能把她怎样......

    左森脸色已经很不好了,迟岩不敢再耽搁,赶紧一口气把姜婳教给他的话倒出来:“姜婳说,那边牛羊肉都很好吃,当地人还很会做各种面食,瓜果又非常甜,是不是能把这些特色好好利用起来?”

    “什么意思?是让我帮她卖农产品?还是开个面馆?我为什么要帮她一个小丫头片子助农扶贫?她怎么不找老二?”

    迟岩脑补了下左森当街卖农产品的画面,呃,没眼看......

    “不是不是,”迟岩两手乱摇,“姜婳说你人面广路子多,生意遍布全世界,这点事肯定难不倒你!还说术业有专攻,梁教授做实验搞科研是把好手,去做生意,玩尔虞我诈那套也不擅长呀!”

    这丫头是暗讽他是奸商么?

    “还有呀,姜婳说,这个社会什么最重要?啊?”

    左森冷着脸不接话,拒绝配合二货一唱一和,迟岩悻悻:“是人脉!咱们就是她的人脉!她没钱没势没地位,能指望的,不就是人脉嘛!”

    迟岩越说越觉得有道理,不住点头。左森看他那副被传销头目洗脑的蠢样,真想一巴掌打死。

    “姜婳给你发工资吗?”

    迟岩被问得一呆:“啥?”

    “你左一句‘姜婳说’,右一句‘姜婳说’,这么为那丫头卖命,我以为她重金收买了你当狗腿子呢!”

    迟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连缠了左森几天,逼得他终于忿忿点头。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左森派了专业人士来山里实地考察了几回,和姜婳、几个村的村干部、县市的有关部门签订了定向合作协议。很快资金、人员、设备就都到了位。

    左森只附带了一个条件——指定姜婳作为这个项目的监理,全程跟踪指导项目运作,直接对左森负责。

    梁襟帆又不同意,开玩笑,他跟老婆已经两地分居两年了,要是接下这活儿,那这日子不就看不到尽头了么?

    梁教授打电话给左森,告诉左森少打他老婆的主意。

    左森早就等着梁襟帆找自己了,“”“你老婆拉我入局,我拖她下水,我是生意人,讲究等价交换。”

    姜婳倒是没多犹豫就答应了。经过这两年的历练,她已经找到了自己该做也想做的事,再说这个项目交给其他人做,她也不放心。

    这样也好,姜婳下定决心,等两年支教期满就辞掉S中的工作,然后S市和西北之间两头跑。因为梁教授的工作在S市,她不想再跟他分开,而这个项目这边有专人驻地跟进,她可以远程监督、时不时过来看一看就可以。

    上次梁襟帆过来时,姜婳把自己的打算跟他说了。

    梁襟帆早就看出来了,姜婳在这里过得很快乐,是那种从内心深处自由流淌出来的快乐。

    “你高兴就好。”梁襟帆说。

    姜婳扑进他怀里,“梁老师,你知道吗?在我眼里、在很多人眼里,你就像太阳一样,照亮一方天地。谢谢你,让我也可以自己发光。”

    对面小学里响起铃声,放学了。梁襟帆收回思绪,看到已经一个多月没见的小妻子走出教室,身边簇拥着许多学生,很快老马和学校里几个民办教师也都走了过去。

    姜婳笑容灿烂,和同事们说了几句,又耐心地和孩子们一一拥抱告别,几个年龄小的孩子抱着她不松手。孩子们都不肯离开,最后还是老马板起脸来把人都带走了。

    “哭了?”梁襟帆抬起小姑娘脸蛋,她眼睛红通通的,“我还以为你至少得要两三个钟头才能脱身。”

    “唔,”姜婳听出他的调侃,有点不好意思,“咱们走吧。”

    “行李呢?”

    “没什么需要拿走的。不过好多家长拿了土产,我怎么也拒绝不了,马校长找人帮我提前送到县政府招待所了。”

    ......

    两人携手的身影走向县教育局派来的车子,上车前,姜婳转身,好好看一遍这片土地。

    山河万年,人的生命却如这山里的夏花一般短暂。自己来过这世间、活过一辈子,总该留下些印记,才不辜负这数十年。

    哪怕是夏花,也要绚烂一季。

    梁襟帆知道姜婳所想,柔声说道:“改变不是一日之功。有你我和这么多人的努力,变化是迟早的事。谋事在人,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姜婳抬头与她的太阳对视,杏眸灿亮,“我知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