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背后的谎言
繁体版

第六十六章 借宿

    不知道是不是前一年清明时节,蕾蕾将杨老太太接去施家老宅小住了一段时间后,勾起了她的思乡之情?自那日回来之后,杨老太太突然想去看望一下老家的那些亲戚,尤其是自己的几个姊妹。

    当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杨家人纷纷逃离老家,奔往了全国各地,有些个还定居到了国外,过起了背井离乡的生活。一晃已有几十年,期间杨老太太也回过几次老家,但奔散在外的那些亲戚却很少走动,个别的甚至都断了联系。

    这次杨老太太提议想和亲戚们走动走动,施大国和杨慧自是全力配合,帮她联系亲戚,安排时间,落实车票……就这样,2005年5月份之后,杨老太太分别在无锡和北京两地小住了大半年,直至2006年春节前才回来。

    2006年新年刚过,杨老太太再度接到老家亲人的来电。她尚有个亲妹妹在老家,两人自上次见面后,一别又是十数年,十分思念彼此。对方听说杨老太太先后去了无锡和北京之后,也打电话来力邀她再回老家小住一段时间。杨老太太欣然应允前往。

    杨老太太回老家了,可她住的那间屋子却没有闲置着。2006年春节时,施小国和施大国商量,能不能让小宝上他家去住一段时间。原因是他年后要去工厂里实习,而那家厂位于市区,距离施家老宅有2个小时的车程,每天往返十分不便。但施大国位于市区的家附近正好有直达的公交车,1个小时不到的车程,便捷了不少。

    “这样,我先和你大嫂说一声,回头再给你答复。”

    施大国没有当场应允是担心杨慧会反对,他知道两人之间一直有些嫌隙。不料,这次杨慧竟十分深明大义,没有任何刁难地爽快点头同意了。

    小宝就这样顺利地住到了施大国的家中。每天除了午饭,早、晚饭都是由杨慧亲手准备的。她和蕾蕾吃什么,便也给小宝备一份,从不偏心和亏待。

    可就这样,小宝似乎还嫌杨慧给的伙食不够好,私底下和何彩云抱怨了一番。何彩云心疼儿子,便悄悄地给他准备了一些零食和水果,待周末离家时让他带上。

    2006年的清明假期结束前,施大国一家办完祭祖的各项事宜,正在为回程做着准备。

    “你去看看小宝好了没,我们马上就可以出发了,你去告诉他做好准备。”施大国向杨慧吩咐道。

    杨慧应了一声,便向施小国家走去。走到他家门口时,杨慧看到何彩云正将一大袋子东西往小宝的包里塞。在看到门口站着的杨慧,讪讪地笑了笑。

    “小宝,你好了没,好了的话就快点下来,老爸爸他们要走了。”为了掩饰尴尬,何彩云扯着嗓子催起了儿子。

    杨慧倒也像是什么都没看到般,无所谓地笑了笑,简单寒暄几句后便转身往自家屋子走去。

    待回到市区后,杨慧多了一个心眼,留意起小宝的一举一动来。头三天里,她倒是没发现什么异样。直到第四日早上,小宝由于半夜起来看球,误了早起的时间,连早饭都没顾得上便匆匆忙忙离开了。杨慧担心他来不及整理屋子,便自行进入房间打算帮他收拾一下。

    进入房间后,杨慧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床铺凌乱,衣服鞋子遍地扔,而最让她震惊的是,她在床头发现了一个苹果核和吃剩下的点心残渣。随即,她从床底下翻出了何彩云为小宝准备的那个包袱,里面装的都是零食和水果。一股无名之火在杨慧的体内迅速蹿升着。

    那个周末正好是施大国回来的日子,而小宝则回去了乡下。

    晚间,杨慧将施大国叫到房中,板着脸将那日她发现的事和施大国叙述了一遍,并说道:“她何彩云是嫌我苛待了她儿子吗?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给他准备吃的?”

    “你的疑心病怎么这么重?为什么总把人往歪里想呢?”施大国不耐烦地说道。

    “她要是做事光明正大,不这么藏着掖着,我用得着疑心她吗?”杨慧反驳道。

    “她不让你知道这事,可能就是怕你会疑心她的用意。”施大国争辩着,“这天下父母心,彩云担心儿子在外面吃不好,怕他受委屈也是很正常的事嘛!你何必小题大做?”

    “我小题大做?”杨慧怒目圆睁,“她要嫌我这儿的伙食不好,大可以提出来嘛!我也不会强留他儿子在我家里吃饭的。外面饭店那么多,他大可以在外面大吃大喝去。”

    “小宝才工作没多久,工资不高,要是在外面吃的话,每个月的开销太大了。”施大国继续袒护着。

    “又想省钱,又嫌我家的伙食不好,这倒真是难伺候的。”杨慧忿忿然道,“他小宝只是借住在我家而已,我免费提供他食宿已经很不错了,我又不是她何彩云雇的保姆,难道还要处处候着他们吗?”

    杨慧越说越来气:“再说了,我也没亏待他呀!我们家就是这个伙食标准,我和蕾蕾吃的都挺好的呀!怎么到他小宝那儿就吃不了呢?他要想顿顿大鱼大肉的,可以,让何彩云交食宿费来。”

    “什么?你要问他们收钱?”施大国一听,整个人一下子跳了起来。

    “有什么问题吗?”杨慧瞪着眼问道。

    “小宝也就只借住几个月而已,你勉强忍耐一下不可以吗?非要做得那么过分吗?”施大国不满道。

    “我过分吗?小宝住我们家,吃我的、用我的,每个月的水电煤,还有柴米油盐,哪一个是不需要花钱的?”杨慧反问道。

    “他一个人能用你多少?”

    “不管多少都是在用啊!”

    “我不是每个月都有给你生活费嘛!那些难道不够吗?”

    “生活费是我们自己的日常开销,不是用来养别人家的儿子的。”

    “什么别人家的儿子?小宝是我的侄子。”

    “我差点忘了,你们那儿讲究侄子当儿子养是吧?”杨慧讥讽道,“行啊!那以后小宝的食宿就由你来负责,我不管了。”

    空气霎时间凝结住了,房间里安静的落针可闻,时间仿佛都停止了。

    过了约一刻钟左右的时间。施大国显然是想明白了,在这件事上和杨回家较真有点得不偿失。接下去的几个月里,小宝还是要来家里住的,这就不得不继续依赖杨慧的帮忙。免不了还是自己受些委屈,不计前嫌地做出让步,大人大量不和杨慧一般见识。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清了清嗓子,用着息事宁人的口吻说道:“那你打算问他们要多少?”

    “不多,每个月三百。”杨慧斩钉截铁地说道,显然这个数字她早就想好了。

    “三百还叫不多?”施大国才平复的情绪又被杨慧撩拨起来了。

    “三百多什么?蕾蕾工作后每个月至少给我五百元的生活费。她还是我亲生的吶!我只问他们要三百已经很客气了。”

    施大国听后便不再言语了。

    不想,这事竟迅速在施家人中传播开来。

    那一年的“五一”假期,施大妹在家宴后找到了杨慧,十分严肃对她说道:“大嫂,听说小宝住在你那儿的这段时间里,你问兄弟要房租了?”

    房租?原来施大国回去后是这么跟施小国夫妻俩解释的吗?还是一如既往地避重就轻啊!杨慧在心中冷笑一下,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杨慧直视着施大妹的双眼,理直气壮地回道:“是啊!我问他要了。”

    “你怎么能问他们要钱呢?”施大妹用着责备的口气说道,显然是在替施小国打抱不平,“你那间屋子小宝不来借住的话,不过也就是空关着,你又不可能借给别人。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收什么房租呀?再说小宝又不是外人,他是你侄子,自家人怎么能收钱?”

    “我怎么没损失?”杨慧不甘示弱地回击道,“这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多一份开支。你们上次不是劝我叫你大哥那份工作别再做了吗?他要是不做的话,我这儿多出来的一双碗筷要拿什么来养?我从哪儿变那么多钱出来养闲人呢?我又不是什么大老板。我的钱都是血汗钱,一分一分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怎么能如此大手大脚的花呢?”

    杨慧这番话算是一箭双雕了,既将上次施大妹对她的无端指责给反击了回去,又堵了她这次来为施小国打抱不平的路。

    听到杨慧旧事重提,施大妹脸上青一针白一阵的。末了,她不耐烦地皱了皱眉,无力地辩解道:“小宝最多不过就住半年时间,又不是一直赖你家不走了。”

    杨慧继续掷地有声地反驳道:“住半年难道就没有开销了吗?他们要不想给钱,我不会强迫他们。只是这往后的日子里,小宝在我家除了睡觉外,其余的,诸如吃饭、洗澡、上厕所、看电视之类的一律禁止。”

    施大妹被呛得脸色越发难看了,但她是来替施小国解决事情,少不得还得将怒气压下。

    “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人,你要收他们的钱的话就过分了。”

    “有什么过分的?蕾蕾是我女儿,她要想在家住,每个月也是得交生活费的。”

    施大妹吃惊地脱口而出道:“你还问蕾蕾要生活费?”

    杨慧铿锵有力地回答道:“当然!我把她养到成年,该尽的义务、该负的责任都已经尽了、负了。她现在手脚齐全,又有工作,怎么可以再在家白吃白住白用地啃老呢?我要是一直这么养着她,就是对她的一种纵容,她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独立呢?”

    施大妹不敢苟同地回击道:“父母养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哪有什么啃老不啃老的?做父母的又怎么可以倒过来伸手问孩子要钱呢?”

    “我没伸手去要,是蕾蕾主动给我的。”杨慧白了施大妹一眼,“她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就算那样,你也不应该收呀!”施大妹继续苍白地争辩着。

    杨慧将眼珠一瞪,不以为意地大声质问回去:“为什么不应该收?我知道你们都是想包养孩子一辈子的,养完子女还要接着养子女的子女。小妹现在不就是这样,养完小云,现在还在帮她养小豪,跟免费保姆有什么区别?恕我直言,我很看不惯这种做法。我不赞成别人这样做,我自己更是不会这样做。孩子们既然都已经成年了,就该有身为成年人的担当和责任。要是还整天躲在父母的羽翼下,靠父母的庇护过日子,那就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这样的人才是最没出息的,才是该被人瞧不起的。”

    杨慧一连串的话语将施大妹堵得哑口无言。她觉得杨慧太不可理喻,而自己嘴皮子又没有她溜,说不过她,只得拉长着一张脸,甩手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