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孤儿
繁体版

第八十五章 此恨绵绵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李广利兵败投降,大单于以亲女相许。

    匈奴人直率诚实,没那么多繁文缛节,直接将大单于女儿送入李广利大帐。

    李广利定睛一看,这姑娘长得标志,一张鹅蛋脸白生生的,一双大眼睛像是会说话,长得又高,身材又好,年纪又轻,浑身都是活力,简直是火力,火力无限......

    烤得人出汗!

    李广利心猿意马,一晌贪欢。

    兵败消息传到长安,孝武皇帝勃然大怒。

    这些年来他很少打败仗,李广利用兵虽然差点儿,和卫青霍去病没法比,但多年历练下来,也算堪堪可用,毕竟匈奴实力已大不如昔。

    李广利这仗怎么打的!

    你们还有脸跑回来!皇上咆哮着,像一头受伤的雄狮。

    败兵一言不发,泪光闪闪......

    孝武皇帝终究有些理智,他强压着满腔怒火,打量逃回来报信的将士......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这是我大汉的勇士,让人想哭......能回到长安真是命大,千辛万苦、九死一生。领头的他认识,何止认识,是印象深刻!

    你叫张富昌?题侯......

    严冬已去,大地回春,皇上冰冷的内心泛起一股暖气。

    这个人宅心仁厚,在泉鸠里踹开门拯救太子,可惜为时已晚......他虽然是个小卒,朕直接给他封了个题侯。难能可贵的是,此人出身低微,志气却是不小,这个侯爵来得轻易,他很是不安,自告奋勇征伐匈奴......

    可惜他跟了李广利,功劳未立,却带回了全军覆没的消息。

    皇上和颜悦色和张富昌攀谈,问明了李广利兵败经过,他再也忍不住怒火,袍袖一挥,把龙书案的奏折扫了一地。

    张富昌满脸愧色,静等发落。

    皇上却说:壮士们辛苦了,朕要重赏!

    尤其对张富昌,皇上另眼看待,赏了他无数马蹄金,一辈子也享用不尽。过了没多久,又有两员猛将回来,一个是上官桀,一个是赵充国,带回少许残兵败将,一个个又瘦又黑,像地狱里的小鬼儿,惨不忍睹。

    皇上眼睛有些湿润,喃喃低语: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这个亏吃得有点儿大,依皇上过去的脾气,他绝不会善罢甘休。有博士、御史什么的揣摩上意,纷纷上书慷慨陈词,极言匈奴冒犯天威,不可不伐云云。奏折呈上去,却如泥牛入海,再无动静。

    孝武皇帝陷入沉思......

    几十年光阴似箭,历历在目,平百越、通西南夷、凿空西域、绞杀匈奴......开疆拓土,雄霸天下,文治武功,震铄古今,千古一帝,舍我其谁!另一方面,朕东临大海,泛海射鲸,寻觅神仙,迄无所验,方士骗朕,只不过为了钱财,可那些人呢......豺狼,狼子野心!他们想要什么......

    都怪朕,朕好悔!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皇上依然不服输,可是头昏眼花,老之将至,来日无多,有些事儿他已经顾不上了。一辈子有得有失,有可笑有可鄙,这些都没什么,最不能忍的......

    他们害了朕的据儿!

    皇上偷偷抹了把眼睛,好,好一个借刀杀人,借朕的刀!

    古往今来,父杀其子有几人?刻骨铭心之痛!

    朕现在更加确信,刘据吾儿只是心生恐惧,别无他意,他是个仁厚的孩子,一贯是......

    李广利......算了吧,不打了,该收手了,朕累了,百姓也早就累了。这一切一切,都是我刘彻之过,朕该不该下个罪己诏......孝武皇帝正思前想后,念头滚滚,他收到一份奏折,来自一个叫田千秋的人。

    田千秋任职高寝郎,官儿不大,是看管高祖陵墓的......有一点皇上颇为自负,在他说了算的这几十年,无论官大官小,甚至平民百姓,都可以直接给皇上上书......皇上打开奏折,这位田千秋措辞激烈。

    是给太子刘据鸣冤的!

    除了壶关三老令狐茂,这是第二份奏折。还没有别人敢触这个霉头,因为,弄不好会掉脑袋......田千秋在奏折里诘问: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梦一白头翁教臣言......皇上心里不是滋味,田千秋是说,太子刘据私调朕的兵,打一顿也就罢了,可是,因为朕的过错,巫蛊之祸死了那么多人,朕这当皇上的又该当何罪呢?

    大胆!竟敢如此直言!一点儿不给朕留面子......

    不过,田千秋说得是啊......

    算了,他毕竟还是有些怕朕,胡说梦里神仙教他这么说......皇上笑得有些凄苦。这个人朕要见见,朕倒要看看,他是真的出于公心,还是故作大言,沽名钓誉,冒险求荣?

    田千秋进宫见驾。

    嗯,这个人长得眉目舒朗,神完气足,像是一身正气,但愿他表里如一。

    皇上不冷不热,和他攀谈许久,像是拉家常,又往往暗藏机锋。

    田千秋应对从容,直抒胸臆,从不迟疑,他讲到江充的貌忠实奸,讲到巫蛊酿祸朝野不安,讲到我朝穷兵黩武,讲到老百姓度日艰难,劝皇上且罢刀兵,与民休息,就像高祖皇帝当年一样,黄老无为,天下自安......

    皇上仔细品鉴此人,生怕再看错人。他此生看对了很多人,卫青、霍去病、李广、董仲舒、汲黯......也看错了一些人,江充、刘屈氂、李广利......

    既然出于公心,何不早日上书?!皇上突然喝问,双目如剑,直刺田千秋。

    田千秋不假思索:臣以为公卿自能匡正皇上,可他们并没有......

    皇上沉默半晌,慢悠悠一句:你直言犯上,不怕朕要你脑袋吗?

    田千秋稽首道:臣怕,但臣还是要来!

    一者,皇上英睿之资,圣明足照天下,纵有奸贼乌云蔽日,只可蒙蔽一时,不能蒙蔽一世;二者,我朝以孝治天下,皇上舐犊情深,爱民如子,为天下一片赤心;三者,李广利战败,无关大局,臣相信皇上方略已定,故敢言之;四者......

    皇上点点头,行了,你起来吧。皇上决定再相信自己一回,眼前这个人......不似奸诈之徒。嗯,你替朕做点儿事儿。

    田千秋俯首静听。

    皇上停顿片刻,说你去替朕起草个罪己诏......

    田千秋一惊,但并不十分意外,皇上后悔早有征兆——作思子宫,火焚苏文,腰斩刘屈氂,伐匈奴兵败,迟迟不发兵报复......他这才敢直言劝谏,否则,他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田千秋十分欢喜,为国家,为皇上,当然也为他自己。

    他拜服在地,诚心贺道:皇上雄略过人、胸怀似海,此乃社稷之大幸、百姓之洪福,臣......叩谢皇上!

    田千秋其才可造,皇上擢升他为大鸿胪,直接位列九卿。田千秋喜出望外,他没看错皇上,皇上虽然春秋已高,还是那个特立独行的皇上,不拘一格用人才,哪怕你阿猫阿狗,出身卑微,只要你有可用之处!没错,孝武皇帝一直没变,擢人于蓬蒿之中,弃人于朝堂之上。他依然用法峻刻,心**谋、不好好干活的人,以前死了不知多少,今后也依然会有......

    他想起了那些人。

    那些合谋合力、带给他失子之痛的人!

    他已忍了很久,该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