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孤儿
繁体版

第七十四章 太子反矣

    自作孽,不可活。

    落到太子手里,注定凶多吉少。

    江充慌乱到极点,反而沉静下来,狡辩道:殿下息怒,微臣真的是奉皇命行事,还请殿下原宥,太子不妨与微臣一同面君,请皇上定夺。

    太子刘据骂道:贼虏倒推得干净!父皇难道会令你乱挖我床下吗!

    江充头点得像鸡啄米:正是,正是,胡巫檀何跟皇上说宫中有蛊气……

    正巧太子舍人无且押着檀何来到。檀何听得一鳞半爪,只疑江充栽赃,赶忙争辩:不干我事,殿下休听他胡说!

    哼,大难临头,各求活命吧!江充冷笑道:皇后和太子床下,可是你掘出的木偶!

    檀何大嚷:是你让我埋下的!

    你......江充自知失策,狗咬狗一嘴毛,两败俱伤。

    太子气得桀桀怪笑:贼虏还有什么说的!你们黑了心玩弄阴谋,丧尽天良!你们的目标不过是本宫,却绕了这么个大圈子,害死长安城十万冤魂!臣民们无辜受难,和你有什么冤仇……

    江充看太子真起了杀心,更加急切地争辩:殿下不要听檀何胡说,一定要和为臣一起面见皇上!太子一言不发,一个劲儿冷笑。哼,还面见皇上,你们这些奸贼合起伙来,屡屡把住甘泉宫门不让我进,父皇只怕已经凶多吉少……

    太子懒得再和他废话,挥了挥手,张光挺剑而出,直奔江充。江充恐惧得要命,急得口不择言:殿下不敢杀我!太子被他气笑,抬手止住张光,嘲讽地看着他:是吗?

    江充像抓住救命稻草,不肯放弃一丝活命机会,舌辩道:微臣是皇上的心腹,殿下矫命杀我便是造反,羽林北军铁骑随时便会杀来,丞相刘屈氂也不会坐视不管,还有海西侯李广利也不好惹……

    太子舍人无且不等他说完,扬手就甩他一个大嘴巴,喝骂道:你娘的贼虏,死到临头,还敢威胁殿下!

    张光重又挺起宝剑,这次太子没有阻拦,却被无且拦住:你的剑太快,还是我来!

    无且解下腰间一个小铜锤,啪地砸在江充脸上。

    江充惨叫一声,满嘴喷血,面目狰狞。无且还不罢休,左一锤又一锤,砸在江充身上,让他一时死不了,却筋断骨折。太子仁善,看不下去,示意无且住手,只见寒光一闪,张光流星一剑,削掉了江充的脑袋。

    胡巫檀何看在眼里,早吓得魂飞魄散,哆哆嗦嗦央求太子饶命。无且瞪着大眼,提着他衣领拎了下去,随口跟太子交代一声,这妖人就交给我了!太子也就随他。

    无且将檀何扯到树林深处,将他扒光了吊在树上,令人在他身下堆起干柴,点起小火,却是陆续添柴,文火炙烤着他,檀何哭爹喊娘,鬼叫狼嚎,令人毛骨悚然,到后来肥油滴落,在火堆上炸裂,噼啪作响,其状惨不忍睹。无且对着远处磕了个头,口中念念有词:姑母慢走,侄儿为你一家报仇了……

    石德不无忧虑,对太子说:江充虽是威胁殿下,却也不得不防,没有皇上的虎符,殿下一兵一卒也调不动,奸贼们却可以拿着虎符,矫诏出兵围攻殿下……太子正在忧虑此事,心中更是烦闷,叹了口气:唉,事已至此,只能豁出去了!

    太子毕竟屡次监国,长于政事,处事干练,三言两语就安排停当:其一,令无且持节,今夜从长秋门进未央宫,去找长御倚华,让他把此事禀明卫皇后,召集中厩车载弓箭兵,以及长乐宫护卫军兵,去武库取兵器;其二,令张光带领精干力量去丞相府,稳住刘屈氂,太子还不知道刘屈氂的阴谋,只考虑他是三公之首,别让他节外生枝;其三,太子差人晓谕百官,说皇上病困甘泉宫,生死未卜,奸臣作乱,请百官勿惊;其四,太子快马加鞭,亲自赶往羽林北军,让护军使者任安持节发兵。

    无且一路十分顺利,卫皇后听倚华一说,虽不十分意外,还是吃了一惊。她知道此事十分凶险,开弓没有回头箭,但她更知道儿子的品性,不到万不得已,太子绝不会出此下策。她暗暗垂泪,不禁思念起弟弟卫青来,弟弟还活着的时候,哪个贼臣敢算计我娘儿俩!可卫大将军已然仙逝,区区一个贼虏江充,竟敢欺负得太子无路可走!他背后不知倚仗着哪个贼臣的势力......唉,归根结底,还是皇上薄情寡义……卫皇后沉默良久,长叹一声:就按太子说的办吧。

    再说百官,得了太子谕令,不免人心惶惶,酷吏们更是如坐针毡,一时却也不敢有什么异动;张光却遇到奇葩之事,急匆匆赶到相府,没能逮住刘屈氂,这人不知哪里去了,拷问相府家仆,有人说看见丞相翻墙而走,恐怕已有几个时辰了吧。

    几个时辰?何用翻墙......张光追之不及,只好回来复命,深恨此人奸滑,像是未卜先知太子起兵......张光更不知道,刘屈氂这仓惶逃窜也是装出来的,一方面慌得连印绶都来不及带,另一方面早就派出相府长史乘疾,快马加鞭飞报皇上,就说太子反了!

    太子对羽林北军很有信心,因为,护军使者任安这个人不一般。

    任安原来是舅舅卫青的门客,应该算是自己人。

    卫青大将军飞黄腾达之时,门客多如过江之鲫,等到霍去病崛起,权势后来居上,大有超越舅舅卫青的趋势,门客们便纷纷转投霍去病,唯有任安不趋炎附势,仍居卫青门下。卫青为人宽厚豁达,门客们本为逐利而来,弃他而去他并不在乎,不过,烈火识真金,他却因此对任安刮目相看,这样有节操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太子立马北军南门外,任安不敢怠慢,出营跪拜接令。

    听明白太子是要调动北军,这事儿......得有虎符啊......他慢吞吞爬起身来,答应立刻回去整军。谁想他一入大营,马上令人紧闭辕门,再也不出来。太子叹了口气,知道已被任安识破,自己擅令发兵,并没有皇上的诏命,这个任安凿死卯不念故旧……多说无益,太子长叹一声,策马回府,忧从中来,不可抑制,恰如滚滚狼烟、汹汹烈焰。

    且说丞相长史乘疾,他奉了刘屈氂的指令,快马加鞭赶到甘泉宫,苏文看他是丞相派来的,立马放他入内。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将太子反状报告皇上,哪知皇上并不惊异,早有太监逃出长安,比乘疾先到,报告太子造反。太监的话皇上并不相信,不过现在丞相刘屈氂派人来报告,看来太子确实有异动......

    皇上想了想,看来并没当回事儿,轻描淡写说道:江充做事出格,逼迫太子太急,太子恐惧,故有此变,没什么大不了的。苏文,你亲自去长安看一看,叫太子来见朕。

    太监苏文恭恭敬敬应诺,急急忙忙出宫而去,快马加鞭奔了一程,便拉住缰绳,偷偷笑了笑,信马由缰往长安方向溜达……一路上磨磨蹭蹭,看到壮阔风景,便欣赏一番,见到素雅酒楼,便牙祭一顿,他根本没进长安,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拨转马头回来报告。

    见了皇上,他装作惊慌失措,连滚带爬跪倒禀报:陛下,太,太子他真反了,要斩奴才的脑袋,奴才好不容易才逃得这条性命……

    皇上呆了片刻:此话当真?

    苏文一把鼻涕一把泪:奴才几个脑袋敢骗皇上?皇上踱了两步,似乎并不深信。苏文察言观色,又加了一句:太子还说皇上已经……已经不在人世了……

    什么!

    皇上大怒:谁敢盼我死!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