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一世公侯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围

    应天府知府衙门外街。

    街道上响起官军的欢呼声,此面敌军见首领已死,无人指挥,便都纷纷后撤。

    更有目睹李瑜冲阵的,被吓得肝胆尽碎,一把摔下手中兵器,也不管旁人,拥挤着朝来处逃跑了。

    樊冀等人顺势又截杀了十几个落在尾处的敌军。不过片刻,整条街道只留下了二三百具尸体和一地的鲜血,再不见一个敌人。

    李瑜也不使人去追,因己方兵少,尚需巩固阵地,无兵再去追击。况且后方亦有兵事,急需回援。

    李瑜也不停顿,轻挥长槊,将首级抛至樊冀面前,命他带着人头先往后方街道震慑敌军。

    樊冀接令,自地上取了首级,先以白布包裹,便领了两个锦衣卫打马往后面奔驰而去。

    李瑜策马回至阵营,四周守军及衙役们都笑容洋溢,扯着嗓子庆贺。

    苏久也快步上前,爽朗笑道:“大哥此番当真是神勇无双,叫人叹服啊!”

    李瑜轻甩手中长槊锋刃上的血迹,稍微舒展眉头,露出一丝笑意,道:“逾明过誉了,不过挡住此处冲锋,此战尚未完结。

    目前街后战况不明,我等不可掉以轻心。你且先领些军士去后方增援,小心谨慎,不可让逆贼突破防线。”

    苏久也知此时不是叙话的时候,听了李瑜的话,点头应下,翻身上马,招呼了一旁的军吏,朝后街奔去了。

    李瑜则叫来守卫小校,详问伤亡情况。

    那小校一脸火热的崇敬之色,恭声答道:“大人,此番我方死伤不足百人,多亏大人神勇,否则即便守住,恐怕也要伤亡惨重!”

    李瑜微皱眉头,心中一叹,毕竟多是未经战乱的巡街军吏和衙门捕快,战力不高,能有这样的战损已是不易了。

    李瑜吩咐道:“派几人出街口去探,看此路敌军可还有回援之势,另派人巩固防御,守住此街。

    本官先往后方支援,若有情况,不得私自出击,立刻飞马来报,不得有误!”

    说罢,便领着周围几个锦衣卫策马朝后方奔去。

    后街上多是衙役和各官衙后院的仆从,防御力量薄弱。

    虽在樊冀取出前面领军首领的首级后,略微震慑住了此处的逆贼。不过在敌方头目的责令下,逆贼又发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冲锋。

    李瑜赶来时,防线虽未被冲破,只是在敌人潮水般的攻势下,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苏久已冲杀出去,在防线外抵御敌军,因地形狭小,手中兵器也不很顺手,他虽有心学李瑜冲阵斩首,却终究被几股贼潮挡住了。

    李瑜见场面上战事胶着,忙策马赶入战圈,挺槊迎敌,分担众人压力。

    李瑜凭借自身神勇,虽然挡住了几处缺口,不过终究是己方人少、战力不足,在敌人的强力攻势下,渐渐失去前线防御,朝后方退去。

    李瑜、苏久等人仍在奋勇杀敌,只是眼看着那些临时征召的仆从畏缩退后,虽然心中焦急,却也无可奈何。

    如此情形,李瑜也别无他法,正要下令众人后退,先与前街守军汇合之时,却听敌军背后一阵骚乱,街上的逆贼都望后而退。

    李瑜心知定是援军赶到,忙高声招呼周围的守军聚在一起,不求攻破敌军,好歹加强防守,以免敌人狠心朝此处突围。

    倒是苏久在防线外,见周围敌军退却了不少,其背后又有己方援军夹击,敌人阵势已乱,指挥身边的守军随他冲锋。

    于是苏久策马持枪在前,身后跟着二三十名军士,一路喊杀着冲击敌阵。

    敌军也未料身后突然有援军杀来,一时乱了阵脚,阵中的首领急忙收紧部下防守。

    只是街道狭窄,敌军缩成一团,只有外侧的部众可以持刀防守,内里的人却施展不开。

    如此两面夹击之下,逆贼首领终于明白不可一意防守,便指挥手下突围,选中苏久这边人少的一方,快速冲来。

    苏久领着官军且战且退,不断消耗着敌人的力量。

    李瑜命人持弓准备,等苏久领人退到防线后,便又以箭矢阻敌。

    李瑜将金顶盘龙槊插在地上,随手取了一把强弓,弯弓搭箭,片刻间射杀了十余人。

    前方敌人在如此阻挡下又心生惧意,畏缩不前,复又往后撤退。

    如此拥挤之下,敌军乱作一团,竟有推倒踩踏之事发生。更有甚者,便掷兵器于地,朝官军请降。

    在两侧的阻拦下,又有先降之人,敌军小卒便纷纷列于街道两侧,也都弃兵投降。

    苏久见状,在李瑜等人的掩护下,复又领军冲入敌阵,寻其首领,意欲生擒。

    匪首见四周部下纷纷朝官军请降,心中一狠,怒杀了几个降卒,却再止不住溃败之势。

    更兼身前再无人防护,便被苏久寻机杀至身前。

    有心举兵反抗,可他哪里是苏久的对手,不过三招便被苏久一枪横扫在地,着人捆缚住了。

    周围的反贼见自家首领已被擒缚,也都无心再战,又无路可逃,只得抱头蹲在两旁,出言请降。

    李瑜领着众人上前,吩咐卫士将地上兵器收起,先看管住两侧降卒,便等后方援军来见。

    片刻,一队身着盔甲的军士在一个小校的带领下赶来。

    李瑜与他通了身份,方知其为城东处的城门军,因收到府衙求救,便先领二百城门军来援。

    因城东并未受逆贼攻击,又离此处较近,故而来得最快,正赶上前来支援。

    苏久问道:“大哥,此处降卒约有三百余人,此时恐怕分不出人手看管啊。”

    李瑜想了想,此时城中乱起,尚不知敌人有多少,若要分兵看管俘虏,势必影响城内救援。

    先前在前街,他虽可分兵擒捕逆贼,却终究未行追赶之举,也有此等考虑。

    若行杀俘之举,却又怕敌军抱有必死之心,玉石俱焚。况且将来对敌,恐怕敌人死战不退,徒增伤亡。

    李瑜思索后,吩咐道:“先空出一处院子,将俘虏搜身,夺其兵器,一并关押,择一百守军持兵看管。

    此时府衙危急已解,倒不需过分紧张,待城北、城西的守军赶来,便有兵可用了。

    继续派出人手,往城南探索,敌军此来围攻府衙的不过千人,恐怕他们最终意不在此。”

    小校听了李瑜吩咐,便分出人手将街上的俘虏赶至一处,统一搜身,派兵看押。

    另有几队军士出了街口,往南边探查敌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