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一世公侯
繁体版

第七十三章 名册书信

    大铜山营寨。

    李瑜在厅内仗刀而坐。

    四周屋舍之中,锦衣卫百户邬峻领着众人四处搜寻统计信件、票据、物资等物。

    山林内,扬州卫指挥同知谢仕平遣派麾下千户领军羁押俘虏,先在营寨内看管,待离山还师时再押解回扬州大狱。

    谢仕平甲胄齐备、按剑步入大厅中,朝当中端坐的李瑜抱拳行礼,道:“李爵爷,此番攻打大铜山,我军伤二百、亡四十,毙敌五百,俘一百。可谓大获全胜!”

    李瑜见他脸上带着兴奋的喜悦,摇头叹道:“受伤士卒,尽快遣随军大夫诊治、包扎伤口。

    参战军吏,论功行赏、发放奖励。

    阵亡军士,登记在册,敛尸抬回,由卫所通知遗属至衙门认领。每户按规定发放抚恤,派专人至其家中慰问安抚、察查生计。

    凡贫困之户,家有幼子、老人、遗孀者,由卫所出力帮扶,勿使英烈之家难过。”

    谢仕平听后,神情一肃,道:“爵爷体恤将士,令人敬佩。此事记下了,待回扬州,由末将亲自安排。”

    李瑜点了点头,接着道:“此次俘虏之敌,稍后押解入狱,由扬州知府衙门接管刑讯。

    扬州卫另留下五百人驻扎仪真县,巡查附近可有漏网之鱼。

    另则配合扬州衙门官吏疏导周围村镇百姓情绪,以白莲教之害相劝,使其明白乃遭祸国余孽蒙蔽蛊惑,稳定民心。”

    谢仕平听了,都一一应下。

    片刻,邬峻捧着一个木盒过来,向李瑜说道:“爵爷,弟兄们已统计过大铜山库藏,约有粮三百六十石、银千两、木甲三百套、刀剑共四百柄、枪矛二百杆。

    另在匪首彭欢屋内搜到这个木盒,内有信件若干、账簿两本、名册一本。”

    李瑜招手叫他拿来,其锁已被撬开,从中取出一些信件翻看,皆是同周围暗线的来往书信,另有一二封,乃是命令截船搭救陈老大等人的书信,只是未有落款,别无讯息。

    取过账簿来看,皆是大宗开支,另记录了自周围各乡镇,如月塘镇、青山镇等地收取勒索的银钱,仔细算下来,竟有近万两之巨!

    其中许多用于两年间的吃喝开支、兵甲打造、例钱发放、打点贿赂。

    那本名单则颇为紧要,乃记录了扬州府各州县安插的暗间,大多是八九品小吏、各衙署衙役、巡城军卒。

    另载明了周围联系紧密的富商、县吏、士绅等。其中扬州、高邮、金陵各有许多。

    李瑜皱着眉头翻阅,在其中一页赫然标明了金陵薛家,不由心中一沉。

    如今薛家虽则没落,在四大家族中当属最弱,只是其毕竟有百万之富,又与其余各家联系紧密,交结纵横,难以分割。

    倘或薛家果真与义忠亲王、白莲教等有勾结,则四大家族中又是否有人暗怀鬼魅心思?

    李瑜将名册合上,一应书信也都放在木盒里,交予邬峻。道:

    “谢同知,钱粮兵甲一并带回扬州封存,待计算完百姓遭盘剥的米银,按数返回。

    邬百户,这些书信名册务必妥善保管,由你亲自抄录一份,往后好上报陛下亲览。”

    邬峻见李瑜表情严肃、郑重,也知这些书信的重要,交由他保管,乃是李瑜信任。故而也是神情凝重,将其接下,随身保管。

    片刻后,有军吏来报,说是一切准备就绪,可以班师出山了。

    谢仕平朝李瑜问询,李瑜清声道:“谢同知领军依次由前山而下,先至仪真县等待。高邮卫五百军吏由后山而下,至胥浦河岸登船先返高邮。”

    谢仕平听后,即出门传令,召集麾下千户、各百户,先押俘虏在前,其余封好物资,在后随行。

    又叫来高邮卫几位百户,命他们先返高邮,战报奖励次日发至高邮卫衙门,由指挥使杜涌代为奖赏。

    于是山中众人各自行动起来,喧闹非凡。

    李瑜领着苏久并七十锦衣卫随军下山,在山脚取马乘坐,缓缓往东南方向仪真县城而去。

    一路上途经各村镇,皆有百姓远远围观,待有见俘虏之中有自家亲友的,皆在路沿哭诉。

    李瑜驾马在后,见两旁路边的百姓神情不一,或兴奋、或迷茫、或怨愤,各不相同。

    李瑜命樊冀将田虎带来,道:“田虎,本爵先已允诺过你,此番大铜山剿贼,你也有一份功劳。

    待至扬州衙门,从司狱处除了你的名字,你便可回青山镇去寻家人。

    届时你可助衙门官吏劝说镇上信奉白莲教的百姓,拨除迷雾、导人向善,也算你为父老亲朋做一番贡献。

    往后好生在家孝顺父母、关爱妻儿,万不可再入歧途!”

    田虎听了,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眼眶湿润,跪地磕起头来,感恩戴德,言谢不止。

    李瑜也不再理会他,打马继续前行。

    仪真县北城门外,扬州知府吴景林领着仪真知县并各官吏在此等候。

    见远处掀起一阵尘烟,扬州卫一干人马渐渐来至城门前。

    吴景林为首,各官吏上前迎接。

    李瑜打马而来,翻身而下,邬峻、樊冀等人护卫在侧。

    吴景林看着从马上翩然而下的李瑜,鬓发不乱,身姿矫健,果真英朗俊豪。

    待看其按刀走来,披风上大袖、衣摆斑斑血迹,迎风飞舞。更带了几分凛然不可侵犯之感。

    吴景林堆笑上前,朝李瑜拱手施礼,道:“本府与众同僚等候多时了,恭祝李爵爷凯旋!”

    待其说完,身后的众官吏也都躬身行礼,高呼恭祝凯旋。

    李瑜右手虚抬,朗声道:“诸位不必多礼!

    吴知府,如今大铜山平定,只是四周村镇民心动荡,本爵已命扬州卫五百军吏驻守巡视,协助府衙官吏安抚民心。

    接下来便交由吴知府主持,教化百姓、摒弃逆教、维稳一方。

    此战俘敌一百余人,一并押解至扬州大狱,一一审讯、问罪。便辛苦吴知府统办了。”

    “此乃我扬州府官吏分内之事,现已安排妥当,还请爵爷放心便是。”吴景林笑道。

    李瑜听后,迈步上前,在吴景林身边低声道:“稍后本爵派人交一份名单给吴知府,皆是同逆贼有联系的衙门胥吏差役,另有一批官吏,乃是逆贼渗入的暗间。

    便由吴知府清查,派人拘捕,另择贤能补充。据本爵所知,这人数可不少啊。”

    吴景林听后,霎时背心升起一阵冷意,神色大变。低声急道:“爵爷,这……”

    李瑜轻笑一声,道:“吴知府莫急,虽有失职不察之过,想必陛下体谅,也不会因此责罚的。”

    吴景林满面急色,拱手说道:“爵爷,此事下官即刻清查,还请爵爷将此事按下不表,莫要上奏天听啊!”

    李瑜语气平淡,道:“吴知府此言不妥,本爵怎敢蓄意隐瞒陛下?吴知府家大业大,有吴贵妃和右副都御史吴天佑大人在朝中帮衬,这些小事想必也算不得什么。”

    说罢,即领着邬峻等人转身上马,离仪真县城,奔扬州城去。

    吴景林听了李瑜的话,一阵无奈,自己这是家底都被他摸透了,只是也无法反驳,只得任由他自顾离开。

    确如他所言,凭着自家兄长和侄女的关系,陛下倒不至于太过苛责,只是到底是在陛下跟前丢了脸面,虽则嘴上不说,难免心中觉得自己无能。

    届时或许就被调出富庶的扬州,往偏远之地任职,对齐王一党的势力也是大大的削弱了。

    吴景林心中不免又恨又气,只得去安排麾下官吏做事,期望做好此事,凭借清理扬州余孽之功,叫咸临帝对自己稍满意一些。

    随着吴景林的吩咐,仪真县内的吏役都各自行动起来,朝着大铜山附近村镇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