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江东
繁体版

第一百五十九章

    原来李远民敢住在秦家集也并不是凭着一腔孤勇,自从他被府兵们解救出来,冯源道便命民团将元合镇守的如铁桶一般。他明知李远民就在秦家集,却也没有驱逐。李远民势单力薄,自然不会去主动招惹他,只在秦家集默默监视冯源道的动向。

    祁昭逸道:“这么说,我们现在也是在冯氏的监视之下了?”李远民点点头,“冯源道不接受改屯田,从那次围困祠堂之后,朝廷一直没有下一步的动作。下臣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便也没有再跟冯氏接触。冯源道怕被扣上造反的罪名,不会先于朝廷发难,是以下臣没有妄动。他和下臣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

    许淮问:“当初在镇公所时,冯源道可有提过什么要求?”李远民摇头,皱眉道:“这正是下臣最疑惑的地方,冯源道什么要求都没提,似是纯粹为了反抗朝廷而作乱。”

    祁昭逸微微颔首,柳相虽然反对改屯田,但也知道大势所趋并不是凭一干民力能挡。二哥知道权衡,此事对他未来有利无害,自然会落力规劝。他应该料的不错,这个冯氏早已脱离了二哥和柳相的掌控,恐怕当真已经是土堡的内应了。

    祁昭逸和许淮对视一眼,均看出对方眼中的忧虑。冯源道这样的态度是不管朝廷给予什么样的条件,他都是坚决不会妥协的。李远民傍晚迎接他们时,看到他们随行不过五百人,担心他们势单力薄,明日去与冯源道谈判会吃大亏,便试探道:“王爷此去必然会勾起冯源道的怨气,以下臣看,他正是等着这个机会向朝廷发难。不知王爷是否打算明日就去镇公所约见冯氏?还是等方大人兵马来了再说?”

    祁昭逸明白他的意思,微笑道:“方大人暂时不会过来,本王打算明日约见冯源道,正想请李大人派一位熟门路的衙差陪本王的信使给冯氏送上拜帖。”

    李远民听他此言,顿时吃了一惊,堂堂亲王,御封的钦差,就算冯源道是惠州的一方霸主,但也不过是个平民,要见也是召见,怎的还要送上拜帖了?同样吃惊的还有许淮,王爷此举之前并未和他商量过。福王钦差从维阳城里出来,人变得越来越聪明了不说,行事也越来越不按套路,招招让他措手不及。

    李远民还在愣神,许淮先按捺不住了,急道:“王爷天潢贵胄,怎能屈尊降贵去见一个草民?而且冯氏现在没有半点妥协的意思,王爷此去若是被他们扣留了,可让下官们怎么办?不如让下臣先去试探,王爷在外面也好有个接应。”李远民赶忙点头赞同,“许大人说的是,就让下臣和大人同去。”

    祁昭逸抬手制止他们,淡然道:“这场乱症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不管是朝廷还是南地的百姓都再拖不起了。本王既然来了,就去会会这个冯源道,拖的越久,朝廷越被动。百姓们对朝廷失去了信心,我们诚意满满的来了反倒会落了下风。”

    这是祁昭逸和冷月早定下的计划,以晚辈之礼拜会南地乡绅耆老。这样就算冯源道想寻机闹事也没有由头,如果顺利便可探出冯氏其他族人的态度,若是不顺也算立于不败之地不会授人以柄。至于安全,祁昭逸却不甚担心。冯氏对他的身份多少有些顾忌,而且有冷月陪着,以他自己的身手想要全身而退也不是什么难事。

    福王大义凛然的的态度,顿时让李远民折服。朝廷久久没有旨意传来,接着又命他不可妄动等待钦差到来再做决断,李远民认为冯氏与柳氏私下暗通,朝廷忌惮赟王和柳相的势力要姑息妥协,因此便对朝廷生了失望之心。后又听说派来的是位闲散王爷,更是不再抱有希望,觉得他不过是个摆设,走个过场也便罢了。可现在听祁昭逸此言,竟是要只身入虎穴的意思,当下佩服的五体投地。立刻唤了一个元合镇本地出身的衙役,命他带着雨墨去冯家送拜帖,并表示明日要与福王同去冯家。

    许淮见祁昭逸和李远民两人都极痛快,觉得自己兀自扭捏太丢人,当即拍板道:“既如此,明日下官便跟王爷走一遭。但李大人还是不去为好,你和方公子在外策应,若是我们晚间还未归,便速到徽州营调兵,解救我们。”

    方毅听说要将他留下,立刻反对道:“父亲命我保护王爷和大人,我自然要和你们同去冯家。我会留下信物给李大人,方便他随时调兵。”许淮还要再说,被祁昭逸制止了,“大家不必争了,本王执晚辈之礼拜见,不谈国事,两位大人都不必参与,在后方为本王掠阵即可。”祁昭逸态度坚决,拜帖更是早就准备妥当,许淮和李远民无法,只能服从命令。几人又商议了一会儿,便各自回房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