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涛云岭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 做咨询

    整理完了调研报告,顺子很快就开完了题,选的题就是以杭州与义乌的配送为背景来研究的,这个题目在当时来说还是很新的,因此顺子的开题一次性就通过了。

    开完了题,导师推荐顺子去了一家海外回国人员创办的管理咨询公司实习与上班。

    来到咨询公司,一看就那十几号人,完全没有工厂里那种场面。大家都是埋头做着自己手上的活,偶尔会有人催一下任务。初来乍到的顺子被安排到一个组里跟着项目组做一些事情。这个项目组的经理姓章,年龄跟顺子差不多大。

    可能是觉得年龄相仿又是在读书的原因,章经理觉得顺子应该能做一些事。于是章经理给顺子安排了写调研报告的任务,他把已经调研完的数据与资料一并交给了顺子,让顺子尽快整理出来。

    第二天顺子很兴奋地把调研报告整理好了交给了章经理。

    “这调研报告是你自己写的?”章经理问,皱着眉头。

    “是的,如果不好,我马上重写。”顺子看经理这样子知道他不满意。

    “不用了。”章经理说完,就去找关总了。

    咨询公司的老总姓关,矮矮瘦瘦的,四十多岁,头发秃了一半,据说是美国留学回来的,跟顺子的导师关系不错。

    “关总,现在项目组里进来的都是新人,前面两个还没带熟,你现在又安排了一个新人来了,这样项目会无法推进的。”项目经理的意思很明显是对顺子的工作不满意。

    “具体是什么情况?”关总问。

    “你看这调研报告都是学校的那一套应付检查的,这样交给客户是很不专业的。”章经理拿着顺子交给他的调研报告说。

    “你说的是顺子吧,他导师说他有六七年的工作经验的,之前在他那项目里做得还行。可能不适应咱咨询公司的要求吧,现在人手紧,要赶紧培养人才行。你不用担心,他很快就会派到别的组,就先在你这里能做一点是一点吧,先熟悉一下。”

    关总跟章经理的对话被顺子听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想到自己六七年的工作经验与一年的理论课学习竟然被章经理评价得一无是处。他想:“今后我要忘掉以前的所有知识,从头再学,一定要学会咨询公司这一套方法。不然灰头土面地回去,导师的面子都会丢尽。”

    听到关总说顺子要派往别的组,章经理干脆不再给他任务了,给了他一些无关紧要的资料随便看看,其中也包括一些他们之前做过的一些项目方案,让顺子去好好体会一下。

    顺子找以了章经理他们之前的调研报告跟自己写的调研报告来比较。一比较之后,顺子开始脸红了。章经理提供的调研报告格式非常规范,不只是这个。在他们的调研报告一切都是以前面的调研内容里事实为依据,让人看了之后无懈可击。而顺子写的调研报告更象是论文,最后都是出现的对策之类的内容。看到这个差距之后,顺子明白了为什么章经理看到他的调研报告之后皱眉头了。对章经理去找关总也不再有什么想法,他知道自己必须一切从新学才能用途咨询工作。

    不过还好,新的项目组很快就成立了,关总把顺子叫到了办公室里。

    办公室里已经有好几个人了,关总指着其中的一位说:“这位是你们的项目经理,姓谢,你们在接下来的项目里就按他的要求来开展工作。”

    接下来谢经理把人带了出来,先开了个见面会,对项目做了个简单的介绍。

    据谢经理介绍,他在一所大学里读博士,现在做毕业论文了,因此有时间来做项目。谢经理个子不高,年龄跟顺子差不多,着装倒挺有职业范。

    顺子看了一下,新的项目组就三个人,还一个是小叶,小叶研究生毕业,已经做过一个项目了,算是老手了。听小叶说后面还会有一位博士进来。

    “你是第一次做这种管理咨询项目吧。”项目经理第一次见顺子,问他。

    “是的,还请多多关照。”顺子说这话是真心的,看了章经理给的资料后,他知道咨询公司有自己的更专业的作法。

    “别紧张,开始做项目的时候都会很难,要慢慢来才行。咨询公司的项目跟学校的课题不一样。”谢经理安抚起顺子来,并补了一句:“我是岳阳的。”

    “另外,要把内地那一套管理先收起来,特别是你在企业里做过管理的。先学再看以前的管理经历有没有可借鉴的地方。”听得出谢经理对顺子的来历已经翻了个遍了。

    顺子的企业工作经历被谢经理直接否定了,此时他不难受了。

    “你给我推荐些东西先看看,怎么样?”顺子说。

    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书单,“你先把这些书找来,先看了,到时我们这个项目会涉及到的。有可能的话最好看原著,最好在一个月内看完。”

    顺子接过来一看,有六七本。印象最深的就是迈克尔.波特的“战略三部曲”了,不过还好都是些学过的内容,虽说只是些理论,但总算不陌生。

    第二天,项目组出发了,到了项目所在地上海。另一位博士已经在上海等着了。

    另一位博士姓王,北方人,中等身材,胖胖的。王博士是学工科的。谢经理把人分成了两组,谢经理与顺子一组,王博士与小叶一组。谢经理安排王博士负责项目负责高管副职的访谈,他自己负责与老总的访谈以及行业的调研。

    做管理咨询,一般一周要汇总一次资料,然后补充不足的资料。

    第一周王博士没有按时完成访谈工作。项目经理有些不悦。

    “高管访谈有困难吗,需不需要协调?”项目经理问。

    “没有什么困难啊,就是没搞懂他们业务的流程。”王博士说。

    “他们的业务流程?我们主要是要弄明白他们高管的想法,对业务的看法,至于流程让他们单位自己去处理就好了。如果有需要,那也是我们第二阶段要做的事,如果第一阶段不满意,后面第二阶段的研究又会要推倒重来的。”项目经理似乎有些惊讶,但还是耐心地解释着他们现在的工作目标。

    “不弄懂他们的业务流程,我又怎么知道他们对不对呢?合适不合适呢?”王博士继续说。

    “我们不需要替他们思考业务流程的对或不对,初诊阶段只要弄明白他们的现状就可以了,做中性评判。”项目经理已经明显不悦了。

    第二周,谢经理要求关总再调了一人过来做初步诊断,王博士那组增派了人手。

    但一周后仍然没有完成。后面的进展慢了下来。

    项目经理看到这情况,开始感觉不妙了,于是跟顺子交待起来。

    “现在我们对外部调研已经差不多了,你以前在国企里做过,想想这些高管们会怎么看他们现在的业务,尽快整理一下。我估计王博士那里会完不成了。”

    “怎么会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你先别管了,我再给你一些之前我跟他们访谈的记录,你要抓紧了,不然到时真会出问题的。”

    看到项目经理这样说了,顺子感觉问题有点严重,也不再多问,按照他的意思去整理资料了。

    一个月的初诊期很快就到了,客户单位等着他们的汇报。王博士那组的资料还是没有整理出来,项目经理不得不在高层访谈不充分的情况下把整个初诊报告汇报完毕。奇怪的是竟然获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

    这之后,王博士被调到了其它的项目去了。

    顺子带着几分佩服问项目经理是怎么做到的。

    “我让你看的那个书单看完了没?”他并未正面回答顺子问题。

    “看完了。”顺子回答。

    “那你还不错,这么重的项目任务,你还能抽时间把书看完。”

    接着他跟顺子说起初步诊断的事来。

    “其实他们这类企业都有共同的问题,项目导入的时候总经理跟我聊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之后安排王博士去对七位高管访谈,更希望得到的是高管们的想法来加以印证。王博士没弄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完不成访谈任务。你有这么长的企业管理经验,所以让你去做准备了。如果你给这些企业分个类试试,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规律。”

    这些道理顺子当然懂的,其实他内心疑惑的是王博士为什么会一直困惑于客户单位业务流程而导致不能完成访谈任务,但顺子没有再追问下去。因为在王博士的身上,他似乎看到了当初在企业做管理工作时自己的身影。那个曾经一直信奉技术至上的自己的身影。

    “不过看了你写的那个企业诊断的报告,能看出你当初在企业里还是花了心思的。你一定要好好地做一个完整的项目下来,这样你会有新的感受。”项目经理鼓励起顺子来。

    “听说咨询公司的人员流动很大,是不是真的?”顺子跟经理熟了,问了这个敏感的话题。

    “人员流动的原因很多,咨询公司这一块也很乱。也许是咨询公司都是按阶段结算工资的缘故,也许是项目难度的缘故,每推进到一个阶段就会有咨询师的退出,有的去了别的项目组,有的跳槽去了别的公司。我已经见怪不怪了。”项目经理很淡然地说。

    这个咨询项目是顺子从事的第一个咨询项目,从初诊到复诊,再到方案编制,到辅导实施,顺子都全程在里面。到最后只剩下顺子跟项目经理两个人,他负责对外的沟通,而顺子竟然负责了最终报告的编写和数千页文案的整理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