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涛云岭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老肖买建材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镇子周边建房的风终于波及到了小镇上。

    说起来有点不敢相信,镇子上的人建房比周边的人还慢了半拍,按理说镇子里的人比周边的人是更有钱的。成远觉得可能镇子里的人是一想到建房了就要停业,一停业就影响了收入,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动土木的。到了此时,镇上那些破败的房屋简直是成了小镇上最煞风景的元素了。

    按理说,不管是谁家,有了钱之后,都应该会想着把房子重新修一下的。这也难怪,之前的生活条件太差了,想改善一下条件自是情理之中的事。钱不太多的时候就会想着修缮一下房子,等到钱慢慢足了自然就会想着建新房子。

    从顺子家办好营业执照算起,已经过了七八年了,小镇上原来清一色的破败的泥坯房慢慢地点缀上了砖瓦房。有些是修缮的,有些是扩建的,但一看就是修修补补出来的,真正全拆了重建的还真的没有。那些新点缀的房子或是为了保证住的要求,或是为了做生意而扩建的厂房门面什么的。

    成远每次从镇里走过,看着这种这种状况,都会摇摇头。他觉得这种景象有些滑稽感。三四年前,上级把这个小镇的集市重新进行了规划与建设,现在已经建成了。那新建的集市与原来的老房子、老门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确实太不协调了。

    想起这个新建成的集市,成远心里更是多了几分惬意。那时他刚从县里下来没多久就开始着手这个新市场的筹建工作,但一直进展缓慢。到后来市里来视察过了之后,上面要求他们工商部门重新规划了沙镇的这个集市,新的集市建设就明显加快了,仅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就基本完工了;原来集市只有一个长三百米,宽二百米的一个地段,现在重新规划与建设了东市、南市与西市三个集市,并进行了市场分区交易。牲口、猪牛鸡鸭这些都在西市,南市则是机械、五金、建材这一类的,其余的吃喝拉撒就全都在东市,三个市加起来面积近二十万平方米。据说这个集市在当时曾获评市里五大集贸市场之一。建成的时候市里的领导还参加了建成典礼。想起那一幕,成远心里就有着一种得意。

    “这些房子都应该拆了重建,我们的集市都已经重新建过了,这种房子已经太不谐调了。”成远一边看着这些门面,一边心里想着。

    这些房子并不是说一成不变的,只是有太多的修补的痕迹。原来的泥坯墙漏了,就会用红砖水泥密密地补上一圈,远看象是砖瓦房,近看就是大花脸。再刷上各种各样的广告牌,确实有些违和感。

    成远继续在集市里走着,巡查着,看到了老邓又在补墙了。这个老邓不是院落里那个老邓,镇上的这个老邓是做生意的,院落里的老邓是卖猪肉的,已经退休了。

    “邓老板啊,你这墙就别补了吧,干脆拆了建新的算了。”相互之间熟了,成远说话也直接。

    “我也想建,但耽搁生意啊。在这个地方只要一建新房,路就全堵了,非被人骂死去不可。”老邓无奈地回答。在当地有个习俗,如果建房的时候被人骂了就成了很深的矛盾了。这种矛盾很久也修复不过来,但老邓这个地方,如果因为建房骂他的人肯定是那些路过的村民。

    “上头已经要下通知了,说是临街的门面都得建成砖瓦墙。象你家这种泥坯墙都得拆了重建的,你现在补好了没多久又得拆了重建。”

    “这个我也听说了,正是想着这一出,才先小打小闹补一下。”

    老邓听说这些并不奇怪,老邓的儿子在小镇里的派出所上班,还跟成远是一起长大的,小镇里的什么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这些人天天见。老邓对这些政策灵通得很。

    确实经过了这些年,在街上做生意的都还不错,要建个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关键是在街上一建就把路堵了一大半,赶集的时候就会造成拥堵,更主要的是影响生意。之前谁家要建房都免不了引来不满,有的甚至因为出言不逊而造成治安事件。老邓家也是在这种堵口上。

    “到时会统一安排一下,进行疏导的,据说现在上面正在做规划吧。”成远说。

    “那就好,还真想好好建个新房了,忙了一辈子了,应该享受一下了。”

    “到时修了需要帮忙就说一声,你家的事就是我家的事。”成远说这话是真心话,就凭跟老邓儿子的关系都应该帮的,再说顺子家建房子他家还来帮过忙的。

    老邓家在东市,是原来的老集市改造过来的,街市现在修成了回字形,如果一家建新房子就得把整个街都堵了一半,如果先统一协调好,规定哪一段街市必须在什么时间内完成,那么封闭的这一段就可同时建,那自然不会影响集市的开市,确实是个不错的做法。

    对小镇来说,统一规划还有一个好处。如果由店主们自己设计,各有各的想法,统一不了,更重要的是水、电这些都需要镇里来统一组织才好处理。如果各自建的话肯定会是千奇百怪了,既然有政府规划,大家觉得等等也行。

    集市里的人想建新房,集市周边的人也没闲着,而且建得比镇上更快。不过外围的人家建房比集市上建房就宽松多了。那时的规划只规划了集市地段的建设。

    成远继续巡查着集市。他来到了南市,来这里的人要么是买五金的,要么就买建筑材料的了,人并不是太多。

    成远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到老肖了,老肖在逛着南市。

    老肖现在在外面做木工包工,前两天才回来。

    “成远,你又在巡查呐。”老肖向成远打招呼。

    “每天都要来转一圈的,没办法,现在都是这习惯了,上班就先来转一圈再回去。”成远随口地说着。

    “现在钢材涨这么快,是不是又有人在搞投机倒把了?你们工商也不查一查。”老肖无奈地说,心中带着几分怨气。原来老肖在看建材。

    “现在已经没有投机倒把这一说法了,几年前就不提了,现在是商品经济啦。”成远笑了起来。他看到老肖问钢材的情况,他猜老肖是想把自己家的房子重新建一下。成远心里想,老肖那房子早就该重新建了,小孩都这么大了,还不建到时怎么住啊?

    “去年钢筋才700多一吨,今年竟然要900多了。”老肖说着他问到的钢筋价格。

    “买钢筋的人确实比去年多不少。现在建房的都建钢筋混泥土的了,不只钢筋涨了,水泥一包也涨了一块多了。我们这老区还好,各种建材还是有指标的,外地没指标的都涨到一千多了。”成远跟老肖唠嗑了起来。

    “那我不建了,就住原来的。我就不信不跌价,真是翻了天了。”老肖有点郁闷,开始有情绪了。

    “建房这事你应该比我更熟行情的吧,你在外面建了多少房了?如果建房的人不多,你会全年没几天在家?”成远开起老肖的玩笑来了,成远知道老肖是个好面子的人,说话一定要给他说个明白的,不然一千头都会拉不动。

    “那倒是,在外面建的房确实多,整年都忙不赢。”

    “赶紧买,现在你家三个儿子都慢慢大了,不把你那房子加上两间怎么住啊!再过几个月街上要统一规划,到时一开建就是好几年,到那时再买钢材就更贵了。现在那些开店的已经有人准备屯积钢筋了,趁着现在规划还没有公布,赶紧的。”成远看劝说有效,赶紧趁热打铁,恨不得老肖立马把钢筋买回去。

    成远跟老肖讲这些话,老肖是信的,毕竟做工商的人谈工商比一般人更专业。之前办执照、后来成远自家买机器、再到引荐给林场老板,每次听了都还是挺灵的。

    “我带你去郭师傅家看看,他现在不但卖机械,也卖钢材,前两天他跟我说资金周转不灵,正好想把钢材尽早卖掉,说不定他家的会便宜一点。”成远对市场的商家熟,于是推荐起来。

    他们来到了郭师傅的门面,看到成远推荐来的顾客,他给老肖每一吨便宜了50元。老肖这次做事也不含糊了,当场就付了定金,把钢筋买了下来,傍晚时分就拉回了他那木材加工厂的厂房里。

    过了几个月,老肖的三楼小楼建好了。这时候集市里门面规划也出来了,小镇进入了建房的一个高潮。

    看到后来的建材紧俏的走势,老肖庆幸自己下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