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曹操口中的豚犬儿
繁体版

第六章 化解误会

    刘琦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徐庶和石韬面前,仿佛多年未见的兄弟,拉住了徐庶和石韬的手。

    “两位兄弟可让我好找!”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刘琦就是要快速的把双方的隔阂去掉。

    “敢问公子,找我等何事,”徐庶对刘琦的热情很是不适应。

    “所谓读书不可断章取义,听话也是如此,我和父亲的交谈,我想你们也是仅听到了最后一句,但不可以此论断我父亲的看法!二位觉得如何?”刘琦正色道,既然要招揽徐庶,那就要把话说开,避免他们心中有结。

    “若只是听了片面之言而下论断,岂不是对我父亲有些不公,我作为儿子自当为其辩解!”刘琦又道。

    “公子言重了,我等愿听其中曲直!”石韬回到,汉朝以孝治天下,辱其父,则拔剑杀之也可,此番刘琦追来为其父正名,已是给足了两人面子,他石韬也是儒家学士,自然也要接住。

    徐庶闻言也是心中一震,他也是孝子,历史上为了母亲投奔曹操可见一斑,此时听刘琦之言,顿时对其好感大增。

    “我父亲被朝廷任命为荆州刺史,但是如今袁术、孙坚盘踞在南阳,且前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皆被孙坚所杀,我父子叔侄三人只得乔装前往荆州,今日夜宿于此地!”刘琦先说了他们在此的背景。

    “我等从颍川南下,只听闻袁术正在举兵准备讨伐董卓,不想其中还有如此曲折!”石韬说道。

    “确实如此,在你二人来之前,我正在和父亲说,我等仅此几骑单马上任,必依赖于荆州士族才能安定荆州,守境安民,我又担心为士族所左右啊。”刘琦叹气道。

    “我虽然平时少出府邸,但也知如今天下世家大族与百姓佃户之间如烈火烹油,但是荆州如今宗贼横行,黄巾余孽流窜作乱,若不能依赖于士族,最终恐怕荆州都平定不了!”

    “我父亲说要恩威并施,简拔高义之士,也只能如此才能减少士族危害,实乃天下正处于危若累卵之际,荆州百姓也是水深火热,若想快速安定荆州,除利用士族之人暂无他法,说寒门小吏多机巧之士,是无奈之言,安慰于我!”

    “还望两位明知!”刘琦在此偷换了个概念,把刘表的意思说成了现在的形势只能利用士族,然后又自我安慰,寒门之士多机巧,不用也罢。

    就像后世易中天解说曹操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曹操杀人之后的安慰之言,还是杀人之前宁可杀错也要杀的借口,不同场景说的意思就大不同了。

    “原来如此,是我刚才鲁莽了!公子奔波为父正名,在下佩服!”徐庶歉意道。以刘琦所言,刘表也不算看不起寒门之人。

    “元直不必客气,如今误会解开,可愿和我等一起歇息,我也对颍川的人文羡慕异常,我们可以畅谈一宿!”刘琦没有说招揽的话。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徐庶也是豪气之人,本就喜欢交友四方。

    石韬自然也没有意见。

    突然一阵马蹄声响来。

    “琦弟,还不回来,叔父都着急了!”刘磐的声音传来。

    “现在就回!”刘琦说着给徐庶他们介绍了刘磐的身份。

    刘磐虽然不明白刘琦为何此看重这二人,但是他作为见证者,也知道刘琦的想法,也没有多言。

    随后四人一块回到了刘表处。

    为避免尴尬,刘琦让刘磐在另一间破屋里生火,刘琦三人一块在火堆旁畅谈。

    徐庶也讲述了他的经历,这个经历其实刘琦是知道的,少年时的行侠仗义,后来的弃剑学儒,其实在刘琦看来,徐庶当是真正的智谋之士,早早就看透了个人武力不能成事,才会转而学文,以求有所作为。

    此次他二人到荆州,一是避乱,二也是想到荆州找寻学问大家求学。后来他们在荆州和孟建、崔州平、诸葛亮成为好友,一起游学。

    刘琦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招揽二人的想法,但是自己没有官职,也没有具体职位可给二人的,无法给他们承诺,一旦在荆州站稳脚跟,才能征召二人前来。

    徐庶内心也有感动,萍水相逢,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轻视,甚至处处给予尊重,毕竟说白字自己现在是白身,而对方已经是刺史之子。

    想自己在颍川求学时,那些世家子看到自己都不愿正眼看自己,徐庶一时五味杂陈。

    石韬也是一样的想法,不过他毕竟没有徐庶的经历,但也感动于刘琦的礼遇,有投效的想法,但是身为儒家的谨慎和此去荆州求学的心愿让他没有答应。

    “二位兄弟,此去荆州,我等再见的时候,届时我们再煮酒论天下!”刘琦大笑道。

    一会时间,他们已经以兄弟相称,此时的石韬和徐庶年纪都是刚过二十岁,古人二十及冠成年,也就是刚刚成年。

    而刘琦还未满二十,比两人还小一点,年岁都差不多,容易交流。

    第二日。

    天刚蒙蒙亮,刘表三人就要赶往襄阳了。

    刘琦正在和徐庶,石韬告别。因为他二人没有马匹,而此去荆州又是耽搁不得,就没有同行。

    “二位兄弟,到了荆州可以可一定来找我!”刘琦拉着徐庶和石韬的手道。

    徐庶和石韬都是点头,三人经过昨天的深聊,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感情。

    随后,刘琦也不再做女儿状,翻身上马。

    “刘公保重!”两人也向刘表告别。刘表点了点头,三人随拍马而去。

    “没想到,你我二人初到荆州,就遇到刘表父子,是我等之幸!”石韬说道。

    “刘表温厚宽仁,刘公子折节下士,刘琦之智不可估量!”徐庶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元直有何高见!”

    “刘琦应是看到其父亲名士的枷锁必将和士族来往密切,若是在太平盛世当没什么问题,但是乱世就有些捉襟见肘,他就充当了另一个角色,礼贤下士,不论贵贱!”徐庶沉声道。

    当不论贵贱说出来的时候,石韬浑身一震,现在做官首先要举孝廉,举茂才,通俗讲就是要被人举荐,名额都被大族垄断,寒门之人难有出头之日。

    若刘琦父子真能够如此,有多少寒门士人会投奔过来。

    “若刘琦父子能够一以贯之,则荆州的未来不可揣度!!”徐庶又谈到。石韬听了后没有再说话,他还没有徐庶想的那么深。

    此时的徐庶虽然没有年青,但是在颍川成长环境中,还是练就了不俗的眼光,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凡人,一语中的。

    若刘琦在此听了两人的对话,也只能感叹于徐庶的睿智,一下子就看穿了他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