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曹操口中的豚犬儿
繁体版

第四章 刘表的士族身份

    刘琦回到自己房间后开始沉思自己今天的表现,吾日三省吾身,只有不断提高,不断融入这个社会才能改变原身的命运。

    自己穿越过来至少要改变曹操的评价吧,让曹操评价一句:刘表之子刘琦真乃天下英雄也!

    现在还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刘琦收下心思。

    今天初步达成了自己的目的,接下来就是到达荆州后与蔡氏,蒯氏之间的合作与斗争。

    根据历史的记载,刘表可以说是成也士族,败也士族。

    得士族之助,安定荆州,但同时也让士族之人把持了军政大权,最严重的黄祖半割据的占据江夏,士族又侵占南下的流民,导致刘表治下的荆州虽然安定,但是属于刘表控制的实力并没有得到发展。

    而且让荆州士族参与了继承人之争,最后在曹操南征时,裹挟刘琮干脆的把基业献了出去。

    到了荆州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刘琦想道。

    第二日,早早的刘琦就陪母亲陈氏和刘琮刘琬用完了早膳,也是和母亲告别。

    陈氏也从刘表那里知道了今日一早出发,虽然万般不舍,也只能默默含泪。

    刘琦也感受到了陈氏对自己的疼爱,同时也在想一件事,若能在荆州寻的名医,让陈氏身体康健,那自己就相当于多了个护身符。

    想到这里,刘琦眼前一亮,又打开了个思路。

    告别了陈氏,刘琦再次来到了父亲书房外,刘磐刘虎已经在那里等待了。

    刘琦和刘磐穿着普通行商才穿的灰色麻布衣服,这也是昨天商议好的,乔装为行商之人。

    片刻,刘表也是一身简便衣服腰带长剑出来了。

    “琦儿,磐儿,你们可准备好了,这一路可不像在府里锦衣玉食了,甚至可能丢掉性命!”刘表严肃的说道。

    “孩儿已经准备妥当,随父亲去荆州,建功立业就在此时!”刘琦坚定的说道。

    “叔父,侄儿没什么可准备的,早就想出发了!”刘磐激动着说道。

    “好,刘虎你安心照顾好在家里,琦儿,磐儿,马匹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现在就出发!”刘表闻言也不再多说。

    三日后。

    南阳郡,新野县西一个破败村落里。

    一间没了主人的房屋内,刘表父子叔侄三人正安顿好马匹,准备在这歇息一晚。

    这一路行来,刘琦可算是感受了古代行军的艰难,他虽然继承了前身的肌肉记忆,骑术还可以,但是这么风餐露宿还是第一次。

    幸好这几日天气晴朗,虽然冷,但也没有下雪和大风。

    刘表因为早年逃亡生涯,这样的赶路并不觉得难受,刘磐身体强壮三日下来更是像没事人一样,也就刘琦吃了苦头。

    现在到了新野这里,三人也是松了口气,距离襄阳已经不远了,再有一日路程就能到达。

    “琦儿你先休息一下,我来生个火,暖下身子!”刘表看着刘琦,也是疼在心里,儿子应该是第一次这么吃苦,他都有点后悔让儿子随自己前来了。

    三日下来,刘琦没有说一句苦,但是刘表是知道他的辛苦的,同时也让他对自己的儿子更加欣慰。

    “父亲先坐下休息吧,您年纪大了,孩儿还不累,让我和刘磐来!”刘琦岂能让父亲忙碌,现在刘表也是年近50,古人这个年纪已经是年纪很大了。

    刘磐这时候也是主动去生火,刘琦去其他屋子里找了一些木板放在窗户和漏风的地方,好在能遮挡一下。

    看的出这户人家的原主人还是颇有家资,可惜已经破败了,也许主人已经死于战乱。

    忙碌了一阵,三人吃了些干粮,坐在火堆旁烤着火。

    “琦儿,这一路行来有何感受!”刘表问道。

    “父亲,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不像大汉天下竟然困顿至此,有大厦将倾之感!”刘琦面露凄色道。

    “琦儿你有所不知,黄巾之乱后,天下形势愈发乱了,各地黄巾余孽肆虐各州,宗贼横行乡里,边境之地外族入寇,都不安宁啊!”刘表叹道。

    “天下糜烂至此,父亲对荆州局势可有定计!”刘琦主动把话题引到荆州,他也想知道父亲的打算。

    “荆州的局势我并不担心,南郡蒯氏的蒯越曾和我一起为大将军府做事,关系较好,有他联络襄阳士族,有士族相助,安定荆州不在话下,后仁义治之,垂拱而行,则百姓安定,兵甲齐具!”刘表手缕胡须,微笑着说道。

    父亲的想法果然历史上的做法一模一样,依靠士族平定宗贼,维持统治,如果在治世是没有问题,但是在乱世就显得变通不足。

    所以后世有史学家评价刘表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臣。

    “敢问父亲,安定荆州之后呢,父亲刚才言天下愈发大乱,荆州亦不能置身事外!若只考虑荆州则荆州也难保全!”刘琦说道。

    “吾儿能有如此想法已是不易,但为今之计也只能顾眼前之事,先安定荆州!”刘表听刘琦所言,也为刘琦的想法赞叹,是成熟之言。

    “不过若非说现在有何定计,上则朝贡朝廷,下则肃清州境,开经立学!”刘表沉思了片刻又道。

    这些确实是刘表历史上值得称道的地方,刘琦心道,在当时看来,保一方平安,带甲十余万是当时的大诸侯了,只是站在历史的后视镜中,觉得刘表没有英雄之气,没有统一天下的心,不够进取。

    这何尝又不是因为刘表因为士族的掣肘,对治下的统治力不足,不能形成合力造成的,也许刘表后期也看透了这些,只是已经深陷其中,再加上年龄也大了,就只能保境安民了。

    “父亲之言,孩儿叹服!”刘琦认同道,在当下视角来看,刘表的表现已经是上策了。刘磐也是双眼冒光的看着刘表,敬服之情溢于言表。

    “孩儿有一想法,希望父亲解惑!”刘琦道。

    “琦儿但所无妨!”

    “若依靠荆襄士族安定荆州,以后岂不是要受制于士族,地方上,世家大族本就盘根错节,其族人遍布州县,父亲为荆州刺史,岂不是要被其左右?”刘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世家大族之中也有优,有劣,为上者,当恩威并施,简拔高义之士,罢黜奸邪小人,吏治清明,再以礼约束,而且士族自古有之,太学人才多出高门大户,寒门士人多出机巧之士,你可明白!”刘表郑重的说道。

    刘琦仔细体悟刘表说的话,有点醒悟了,统治者都是很聪明的,不是看不到士族的缺点,而是天然的立场决定的。

    刘表是什么人,他不是织席贩履的刘备,刘备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是到他那一代,已经破落了,和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刘表年轻时便是太学生,太学是朝廷建立的最高学府,是正统的儒家学士。

    刘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被称为八俊之一,是世人眼中品德高尚的名士,再加上其汉室宗亲的身份。

    天然就是站在士族的立场,天然就看不起寒门之人,也不可能像曹操一样不拘一格用人才,所以会有以后的三国爱好者遗憾的刘表坐拥那么多人才而不能用。

    “好一个寒门士人多出机巧之士,没想到名满天下的刘景升竟是如此见识!”

    突然一个冷声打断了刘琦的沉思。

    “谁在偷听!!”刘琦喝道。

    刘磐已经提刀冲了出去,刘琦也赶紧拔剑起出来站在了父亲面前。

    没想到两人在荒野的谈论还被听了去,听其说话的语气应该是对刘表的名望比较熟悉。

    “这无主之地,夜晚来此歇息,却不想听到了刘君的高论,怎可说是偷听!”外边之人回到,听声音还很年轻。

    看对方不是要动手的样子,刘琦父子就往外走去。

    只见两个年轻人持剑和刘磐对立,前边一人身材较高,剑眉星目,借着火光可以看到其明亮的眸子,刚才说话的就是他。

    此时他对着刘磐,丝毫没有退缩的样子。

    另外一人站在那里也自有一番气度,沉稳不凡。

    “我看足下也是知书之人,为何出言不逊,讥讽我父!”刘琦大声道。

    “在下颍川石韬,字广元和我同乡南下荆州避乱,夜晚行至此处,想着借此处歇脚,却不想刚好听到汝父子之言,非有意偷听,还望勿怪,元直他也不是有意之言,还望刘君谅解!”前边之人还未说话,后边之人先替他说了,说完他向着刘表深鞠一躬以表歉意。

    原来石韬和好友适才来到此处,看到屋内的火光,本就打算退去,没想到遇到八俊之一的刘表。

    却听到了刘表之言,他的同伴出身寒门,多行侠仗义,对豪族鱼肉乡里很看不惯,忍不住就反驳了一句。

    石韬,元直,颍川人士……

    元直,刘琦首先想到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为刘备献计火烧博望坡,又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因为母亲为曹操所获,只能进了曹营,留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

    石韬诸葛四友之一,被诸葛亮评为有州郡之才。

    刘琦心里只想问一下贼老天,怎么这样的场景见面,这可是徐庶啊!徐庶本就是自己计划到荆州之后首先要招揽的人才,却在这遇上了,还产生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