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假千金才是真首富
繁体版

第 36 章 你想去哪里干

    温暖笑着摆摆手,“不麻烦,不麻烦。只是大棚还没搭好,材料要明天才到齐,住的地方还得要再等几天才行。”

    大良叔他们几个更是不安了。

    “没事。不是要搭棚架吗?你爸说那里木头竹子都准备好,堆了好几堆。我们人多,你带我们过去,我们先搬一些木头围两面墙出来挡风。

    我们来的时候,每人都带了一床棉被,到时候拿两张来挡一下风,再垫两张,然后我们几个挤一挤,就可以了。”大良叔不在意地挥挥手。

    “对!对对!我们以前上山烧碳不也是这样过的。最近天气好,没下雨,不怕被淋湿。”大良叔也是一脸的赞同,不住地点头。

    温暖低头一看,果然!

    小食店虽然不大,但也不至于挤成这样。平常过来用餐和看电视的人比这多了,也没达到无处落脚的程度。现几个大男人挤成一团,主要是因为前面放了好些箩筐和胶桶、胶盘之类的。

    她仔细一看,发现每个胶水桶里都塞了一张棉被,胶盘上放着的则是塑料衣架、毛巾牙刷杯子这些。

    而那几个箩筐里的东西就丰富了!

    好家伙!有一箩是番薯,一箩里放着几个小坛子,坛子里闻起来有点像酸菜和萝卜干的味道;另外两箩更牛,居然是两大箩筐的木碳。

    大良叔见她目光较长地停留在木碳和坛子上面,忙解释道:“你婶子想着你以前挺喜欢吃家里面的咸菜,就让我带了点上来。自家做的,也不用钱。吃不了那么多也可放店里。

    木碳,是福田、福生、他们几个口馋,说到了城里想吃烤红薯不容易,非要带上来。我看碳火也能取暖,城里捡柴不容易,反正这些也不用自个挑着走过来,车到东西到,所以由他们了,是不是占地方了?一会儿我们把它挑到地里。”

    “那不成。现天寒地冻的,哪能这样。大家要是不嫌弃的话,这几天晚上在店里打地铺好了。收铺后,我们把桌子拼到一起,大良叔、大友叔你们带着哥哥们在上面挤一挤。”

    温老爹一听,高兴地咧开了嘴,“对,正是这个办法。你们今天就留在店里,我让他们炒两个菜,然后边吃边聊。我们好久没在一起聊天了。”

    吃过晚饭后,都不用招呼,他们就自觉地抢着帮忙干活。

    因为实在是用不了那么多人,温老爹和大友叔、大良叔他们干脆就窝边上歇着,让几个年轻人跑腿。

    “之前就听说你们父女俩在工厂附近摆地摊卖吃的,生意很好,赚了不少钱。我想也是,要不然,你们家小暖出来没两年就拿钱回来盖房子了。

    但没想到会那么能挣,你看店里来来往往的,一批又一批的,城里就是人多,比得上我们数十个小镇了。难怪你们又是买彩电买摩托车买地的。大德啊,你们家是起来了!”

    温大友之前听到是一回事,现亲眼看到了,感触很不一样。

    他应该早点开口,早点出来,不该听信一些小人的闲言碎语。

    温大良也是同样的感受。

    温家的两个女儿长得都很出挑,读书也很厉害,是附近七里八乡出了名的会念书。

    但不知怎的,大女儿念着念着,突然说不念了,就连大队书记和镇上教育局的都上门来做思想工作,说学费的事不用担心,镇政府会出,可温暖就是不同意,不肯回头,拿了高中毕业证就收拾包袱出去打工,不见人影了。

    后没两年,人就拿两三千块回来,让温大德找人把家里的破房子推倒重建,盖了一座三房两厅的青砖大房,地上还铺上了水泥!

    当时村里就有很多人说,说她的钱来路不证,说温大德家的女儿是出去卖的,盖房子的钱是皮肉钱,私下都嘱咐家里的小孩得离她们家远一点,以免不小心被传染上什么脏病。

    那时候,大家说得好像是真的一样。

    他们也一时糊涂,跟着疏远了。

    后来反应过来时,人家的小女儿已是高考状元,上了A大;温大德也被大女儿接到城里,一年都没回过几次。

    他们更是不好意思找人了。

    要不是这次真的快过不下去,又眼见着两个儿子再过几年得娶妻生子,那又是好大的一笔钱,再加上温大德又有书信给他们。

    他们才厚着脸皮开口。

    对这一切一无所知的温暖,看到他们几个大人窝在门外的墙边上,抱着双臂蹲在地上闲聊着,十分无语地说:“爸,大友叔、大良叔,你们蹲在这干嘛?还没吹够风啊?”

    “没事,我们刚吃完饭,又喝了热汤,不冷。更何况这里还有墙挡着呢。”大友叔抢先说道,温老爹在一旁憨厚地笑着。

    “大寒天哪有不冷的?更何况晚饭都是一个小时前的事了,就算是刚烧开的也凉透了。你们赶紧过来,进来坐。这边也是我们的。爸,你也是的,怎么带着人在外面凉着呢。”

    温暖一边招呼他们进去,一边拿椅子给他们。

    “大良叔、大友叔,我这边较乱,你们随意坐啊。”

    温大良和温大德他们飞快地打量了一下,对看了一眼,“小暖,我们在这,会不会打扰你做事啊?”

    这边的店面早就不像刚开始租下来时的那样,一边做电话出租,一边放个货架卖些小零食和日常生活用品。

    现那个货架已搬到小食店那边,放在大彩电旁边的墙上,这里只有电话还留着。

    一是温暖的公司需要;二是为了方便附近的打工人。

    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这里有电话可打,平常要老家留的紧急口信也是这。且电话也不占地方。

    电话的边上是张一米长,三十公分宽的长板桌,上面放了两个小本子和一支笔,给人写字记东西的。

    后面四分之三的地方就完全是办公室的配置,有办公桌和纸墨、打字机、报纸夹等东西。

    最里面,靠梯子的那张桌子明显就是温暖的。因为桌上放着算盘和帐册,还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是打开着的。

    “没事,都忙完了,不打扰。对了,大友叔、大良叔,你们有想过要进什么厂吗?这附近我较熟的厂有电子厂、制衣厂、手袋厂、制鞋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