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黛锁明台
繁体版

第76章 后宫妖火 宣帝震怒(1)

    航海,把仁宗压得透不过气来,国家财迷油盐在他手中,必须一点一滴地计较着,可这种性格在祖父看来,却成为一种小家子的表现。仁宗就如一位裁缝,国家财政就如一席华丽的锦袍,他必须随时拿着针线,对那千疮百孔的锦袍缝缝补补。在父亲看来,明公简直就是一位沽名钓誉之徒,好大喜功只为祖父的面子。

    当圣祖死后,仁宗立即下令停止那耗财的航海之举,多年的重担一下子卸了下来,他坐在皇位的那十个月,心里也是轻松愉悦的。当面对明公的请辞,仁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是碍于父亲生前对明公的器重,也为了自己名声,仁宗准许明公前往陪都应天府,主持修筑城墙工作。

    在明公前往应天府的那天,当时还是太子的朱瞻基站在城墙上,看着这位老人远去且落寞的背影。圣祖在朝二十年为他抵挡了千万次的明枪暗箭,可如今,那个在背后支持他的男人离开,也带走了他的六次大航海的辉煌,或许这个帝国,不再需要那一场华丽的航海盛宴来装点威名。

    祖父的时代落幕了,他的时代也即将落幕。

    “明公,您这一趟从金州到京城,还顺利吗?”朱瞻基问到。

    明公一愣,此时他不知如何回答,不知朱瞻基是否知道香道教的事情。他欠了欠身,如实地跟朱瞻基答到:“陛下,恕老臣直言,并不顺利。”

    “哦!难道是传旨的太监对您不恭敬?”

    “并不是,传旨的太监很恭敬,但,并不是宫中的人。”

    听完这话,只见朱瞻基双手紧紧地抓住茶杯,脸上突然现出杀气,一双鹰眼闪烁着敏锐的光,双唇紧紧地闭着,如果一张嘴,就有千言万语喷泻而出,只见他的胸腔起伏剧烈,就像有一股无名火在体内上下翻滚。

    此时整个房间安静的可怕,明公看着朱瞻基,只见他如雕塑般一动不动。

    这个场面,明公太熟悉了,每当圣祖做重大决策时,他的脸上,也会浮现阿修罗般的镇定。

    过了一会儿,朱瞻基脸上肃杀的神情消失了,恢复了往昔的平静。明公提到嗓子眼的心落了下来,他心里对这位年轻的君王突然有了莫名的好感,胸有惊雷而面呈波澜不惊,那是成大事者,最基本的修为。

    只见朱瞻基对明公说到:“明公,你看这朝堂,虽风平浪静,可内部却暗流汹涌。可是朕,却找不到这幕后的真凶,您说,朕这皇帝,是不是很失败!”

    明公看着这位年轻的皇帝,心里不由心生疼惜。

    当年二十九岁的圣祖只是一方藩王,面对的情况只是北方残元势力的侵扰,那时候只需调控强兵良将即可。现如今,这位年轻的皇帝,面对的是朝中错综复杂的局势,稍有不慎或许就会万劫不复。

    “陛下,老夫是一位粗人,不懂政治,但老夫懂大洋的习性。很多时候,洋面总会风平浪静,但是这时候,作为船队的掌舵者就要万分小心,因为这也预示将要进入波浪汹涌的海面。在那里,会有未知的暗礁和猛烈的漩涡风暴,很多时候,还将面临万尺巨涛。但谁知而来的,却是风暴过后,那从未见过的风景。”

    “二十余年下来,航海六次,每次老总能顺利抵岸,正是因为,老夫已学会将险夷视为浮云,一浪还有一浪来,浪尽之后盛景来,正是这,才能让老夫在那望不尽的洋面,找到一座座陆地,最终停靠上岸的港口。陆放翁那句‘涛头汹汹雷山倾,江流却作镜面平。向来壮观虽一快,不如帆映青山行’真是写尽老夫心里了。。”

    朱瞻基听完,心里大为震撼,他柔声说到:“明公说的在理。在这位置上,总要遭受万箭穿心之苦。”然后,他面色凝重地问明公:“当时我听探子来报,送圣旨的那位宫里人竟然是香道教的?”

    明公点点头,说到:“是的,假传圣旨的人叫花不颜,明面上是清虚道长座下的执花童子,暗地里是他的男宠。”明公看着皇帝久久不说话,沉思了一下,回复到:“陛下,您是不是存疑,那香道教的人,为何要截杀传旨的公公?”

    朱瞻基意味深长地看着明公,嘴角动了动,欲言又止,然后他静静地说到:“明公,您说吧,朕不会对您有疑心。”

    明公长舒一口气,然后答到:“因为,此人的目的,并非针对老夫。而是针对皇家的成员。如今是梁王,下次,不知道会轮到谁!”

    然后,明公把梁王府内闹鬼查出硫石,花不颜假传圣旨供出凌夷王,梁王在明公府毒发并查出与赵王有关等,近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仔仔细细地说出来。

    朱瞻基听着,脸上神色凝重,但始终保持着平静的状态,之前还斜靠着椅背,在听的过程中身子渐渐坐正,那端严的神态,就如在朝堂上听大臣们向他汇报工作。

    等明公说完,朱瞻基冷笑到:“那帮肖小,竟然还敢算计到天家头上,还真是不想活了!明公,您觉得毒害朕的臣弟,是赵王叔吗?”

    “陛下,整件事云山雾绕,不好下定论。”

    “是呀,最近这一桩桩一件件,让朕心里真是憋屈!先是坤宁宫大火,然后就是神机营爆炸,接着就是朕的臣弟中毒,这是巧合?还是早有预谋?很多人都说,京城近日来的那些祸事,都是朕失德而导致的天降怨怒!”朱瞻基苦笑到。

    “胡闹!老臣不信鬼神不信天谶之说,命数皆有天定,祸事皆为人造。”明公正色道。

    “敢在这紫禁城装神弄鬼,我非要看看这鬼到底有几分成色!明公是觉得,这火起得蹊跷?”朱瞻基问到。

    “陛下,坤宁宫着火,是否人所为?紫禁城乃百万巨木所造,木遇火则燃,再加上宫女点宫灯、燃放鞭炮等,皆可引发火灾。”明公解释着。

    朱瞻基沉默不语,跟明公说到:“那日朕在乾清宫休憩。第二日我赶紧让宫里的太监和尚宫们调查,见到那场大火的人,都说了统一的口径,那火烧得太邪门了!”

    “王公公,你进来!”朱瞻基朝端坐在椅子上,朝门外喊了一句,只见王倾低着头进来。

    “明公,王倾负责调查此事,个中缘由,他最是清楚。”

    这时王倾跟明公阐述那场奇妙的大火。

    那日是午夜子时,整个皇宫都浸润在夜色朦胧中。突然坤宁宫爆出一声巨响,把所有人都给惊醒了。当时值班宫女和太监查遍了整个坤宁宫都没找到发生巨响的源头。那日皇后在西暖阁休息,后日是静慈仙师见回宫探望张皇后的固定日子,皇后就让宫女把东暖阁收拾出来,供静慈仙师休息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