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陨星之名
繁体版

第一十三章 插曲

    在雍州与豫州交界处有一大河名曰上清河,横亘其两州交界处。上清河宽阔处达百丈绵延不尽,窄处水势湍急波涛汹涌,卷起滚滚黄沙让人观之惊心动魄。在上清河下游水势平缓处有两个县隔河相望,东侧的清河县属豫州地界,河西的金沙县则归雍州管辖。两县隔河相望,经贸往来全靠摆渡船只。

    这日,河东侧远远走来一年轻男子站在渡口处招呼船家摆渡过河。那男子约摸十八九岁年纪,穿一灰布棉衣,头发散乱,满脸风尘。

    男子背上背着一女童用棉辱裹着,只露出一双活灵灵的眼睛满眼好奇地看着宽阔河面上的船只。岸边一摆渡的老者过来招呼与男子商讨船资,男子缴了十钱船资背着女童上了船后,老者说:“等多几人来了一并走。”

    等了多时便又来了三个乘船过河的,一对夫妻模样的约四十几岁年纪,还有一个约二十四五年纪的修士。

    行船上老者与众人攀谈,知道那对夫妻是回乡探亲。又问那修士打扮的年轻人,那人却盘腿坐在船首闭目不答,一副高人姿态。撑船老者觉得无趣又与背着女童的男子搭讪:“小兄弟从哪儿来的?”

    “豫州。”

    “豫州?这么老远的来这雍州却是做什么?”

    “访亲。”

    老者哦了一声说道:“唉,近年雍州天灾连连雍州百姓多流离失所,尤其今年下半年滴水未降老百姓都快过不下去了,你来雍州访亲来的却不是时候啊。”

    边上那个约四十年纪的男人说:“既有灾荒朝廷拨下救灾粮饷减免税负便是,百姓也不至于活不下去吧?”

    老者道:“救灾粮饷?呸!我们的皇帝陛下只顾修仙寻那长生之道呢,每年倾举国之力购得无数名贵药材炼丹所花的银两不计其数。国库怕是早就空了,不巧立名目增加税负都谢天谢地了,哪还有钱来赈灾?”

    那男人又说:“皇帝虽然痴迷于长生之道不问朝政,但是那满朝文武如若有一个顶用的也不至于闹得民不聊生。作为臣子不能为君分忧乃是失责。”

    老者闻言警惕的朝左右看看,好似怕被什么人给听到似的,压低嗓音说:“谁说没有忠臣良将的?可是自从皇帝把朝政交给监国之后,那些敢在朝堂之上冒死进言的忠臣义士一个个落得个什么下场?”

    男人还想再争论些什么,但是船已靠岸只得止住与众人一同下了船。坐在船首的男子手掌一撑,整个人与飞鸟似的飘身上岸,船体纹丝未动。背着女童的男子看到这一幕思忖,这人怕是有个三阶凝神的修为了。然后他将女童重新背负着下了船朝岸上走去。

    上清河西人明显比东岸多了不少,原因不因别的,只因这些绝大多都是因为受旱灾影响,想到豫州逃难的难民。只看穿着一个个都是衣衫褴褛形如枯槁,更有许多人在这初冬时节仅仅穿一件单衣站在岸边瑟瑟发抖。

    而雍州府衙怕这些灾民聚众闹事派兵把守者渡口,凡是要渡河到豫州地界的先交雍州府衙兵税,兵税按人头算,渡一人十文,不分童叟,而豫州到雍州则无需赋税。只是,那些摆渡的船家渡一人才收取十钱,可见这些贪官污吏的生财之道有多丧尽天良。

    河西吵吵嚷嚷的声音立马引得躲在被褥里的女童四处张望,她伸出手掌拍着男子的肩膀脆生生开口说:“谨言,那里有人打架。”被称作谨言的男子顺着女童指的方向看去。

    原来此二人便是化名为苏谨言的项云与化名苏小怡的张灵儿。项云化名苏谨言一是怀念苏白,二是要告诫自己谨言慎行在没有绝对实力之前不可暴露。张灵儿的名字则是因为本是自己的小姨,奈何自己比她大太多,叫她小姨难免让人觉得怪异,于是取个谐音两全其美。

    苏谨言顺着小怡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两个兵丁与一女子在争夺者什么物什,那女子死死抱着怀里的东西不撒手,哭泣声远远传来。

    苏谨言本不想多管闲事惹是生非,但是背上的小怡拍着他喊到:“谨言谨言,快去帮她。”苏谨言无奈只得来到那两个兵丁前面喝道:“住手!光天化日之下,你们身为朝廷兵甲不护百姓就罢了,竟还欺辱百姓,好大的胆子。”

    那两府兵突然被喝声吓了一跳,转身一看却是个十八九岁的半大小子。顿时就硬气起来:“奶奶的,老子在捉拿窃贼,关你屁事?给老子滚一边去,不然老子一并将你抓了。”

    那趴在地上死死压住身下之物的女人哭叫说:“我不是贼,这是我的东西。”

    苏谨言这才仔细看那女人,她大约不到三十岁年纪,柳叶眉丹凤眼,唇红齿白面如桃花,脸上扑一层淡妆,此刻却被哭花了。身上一身貂皮对襟棉袄也沾满了灰尘,盘在头上的青丝也因为拉扯而散乱的挂在脸上。

    那两个府兵见女子反驳恼羞成怒,一脚踢在女子腹部,那女子吃痛伸手阻挡,却被那府兵钻了空子一把扯过女子身下压着的物件。原来是个琵琶。府兵见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儿又丢了回去,口中骂骂咧咧说:“真他娘的晦气。”

    不想,他丢的时候太过用力,那琵琶砸在一块石头上破了个洞。然后一个圆溜溜,绿油油的珠子从琵琶里滚了出来。另一个府兵咦了一声弯腰把那珠子捡了起来,然后闭上一只眼睛对着太阳看了又看,口中念念有词:“好宝贝啊。”

    说着,又把那琵琶捡起来对着石头狠狠一砸,顿时琵琶里面散落出一锭锭金黄之物,一颗颗,一串串大小不一的珍珠玛瑙。

    两个府兵瞬间傻眼了,呆愣之后手忙脚乱的将那些金银首饰一股脑儿揣进怀里。地上的女子哭喊着看着这两个府兵说:“还给我,这是我攒了十几年的卖身钱,还给我。”

    那俩府兵说:“呸,什么卖身钱?分明就是你盗窃来的赃物,待我们整理好这些赃物把你抓进大牢自会审理清楚。”

    苏谨言在一旁听了之后大致明白了事情的缘由,这女子乃是混迹风月场所,现在为自己赎了身然后带着余资回家,不想被这两个**拦下,又看她穿着富庶又有几分姿色想要图谋不轨。

    那两个府兵把金银首饰揣进怀里之后又去撕扯那女子的衣服,周围围观的人一个个都敢怒不敢言。苏谨言见状一个箭步冲过去,抬起一脚踢在一个府兵的手腕上。那府兵啊哟一声看向苏谨言叫嚣到:“小子,敢打你爷爷我。活腻歪了吧?”说罢,一把抽出腰间的佩刀朝苏谨言砍去。

    苏谨言虽说灵力尽失,但是身体强度却不是一般人可比的,这一个多月来他慢慢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

    虽然他依旧还是感受不到天地间的灵力,但是他的肉身却越来越强悍,他感觉自己的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力量,意识也慢慢变得更加敏锐。只是较自己之前七阶的修为比犹如云泥之别,他的这种变化是在潜移默化之间完成的,自己并为做任何事情。

    苏谨言看着那看向自己的佩刀还不等刀刃落下,一脚踹在那府兵小腹,那府兵顿时弯腰如虾倒在地上。

    另一个府兵见自己同伴被人一招制服知道不是对手,立马扯开嗓子大喊:“快来人啊,有人谋杀朝廷命官。”苏谨言有些气恼,握紧拳头朝那府兵面部砸去。那府兵见苏谨言来势凶猛立马拔腿就跑,边跑边喊。远处的一队兵俑听见喊声纷纷招呼人马朝这边赶来。苏谨言见追那府兵不上只得放弃。

    就在这时,身后一道黑影闪过只追那府兵而去。紧接着,一道寒芒闪过,那府兵又跑了两步便栽倒在地,一命呜呼。

    苏谨言看到那杀人的身影正是与自己一同乘船过来的黑衣修士,那修士转身回来却不见他身上有何兵器,也不知他是怎么杀的那府兵。他径直从苏谨言身边走过并说道:“死有余辜。此时不走难不成还想去吃牢饭不成?”然后便自顾走了。

    苏谨言心中暗忖:人是你杀的,我吃什么牢饭。

    想是这么想,跑还是要跑的。他返回那女子身边,弯腰拉起女人说:“保命要紧,快走吧!”

    那女人见出了人命一下子被吓傻了一半,任由苏谨言拽着她磕磕绊绊朝远处跑去,那洒落一地的金银珠宝也顾不上了。苏谨言嫌她脚程太慢,索性一把把她扛在肩头一溜烟的朝着那黑衣修士逃走的方向追去。

    在连续奔跑了近一个时辰之后苏谨言终于在一个荒郊野外的茶棚里见到了那个黑衣修士,他好像已经在此地多时了,面前的桌子上已经放着两个空酒坛。

    那修士见了苏谨言举起酒杯朝他笑了笑,又见他肩上扛着那个风尘女子,一口喝掉酒杯中的酒水又笑了笑。然后招呼他过去打趣说:“想不到小兄弟还是个怜香惜玉之人。”

    苏谨言把那女子放下之后说:“救人救到底,我若是放下她不管任凭被抓了去免不了严刑拷打。如若没有兄台那一条人命还好些,如今闹出人命只怕更是有她罪受了。”

    那黑衣修士笑说:“这么说倒还怪我了。”

    “哈哈,兄台言重了。”

    那修士抱拳说:“在下一介散修杨聪之,不知小兄弟名讳?”

    苏谨言回:“杨兄,在下苏谨言。”

    “我叫苏小怡。”一个清脆的女童声音从苏谨言背后响起。

    杨聪之才发现苏谨言背后的被褥中裹着一个六七岁的女娃娃,随即错愕说:“苏兄,这位是?”

    苏谨言解开系在腰间的棉绳说:“这是在下的妹妹苏小怡。”说着把苏小怡从被褥里抱出来揉揉她的小脑袋问:“饿了吧?”苏小怡嗯了一声坐在苏谨言边上,看看杨聪之又看看那站在一边的女子。

    苏谨言又对那女子说道:“还不知姑娘名讳。”

    那女子被扛着跑了一路,呼吸紊乱。待调整好呼吸后向苏谨言拜道:“奴家原名姓周,单字一个莹。恩人叫奴家莹莹就好。”

    苏谨言说:“周姑娘请坐。”然后叫来小二上了几碟酒菜几人边吃边聊,杨聪之见那女子穿着华贵便说:“出来行走切忌漏财,况且你还是一个女人家,难免被那非分之徒惦记。今日只当是吃一堑长一智吧!”

    周莹悠悠说到:“奴家知晓了,只是现在身无分文,再想漏财也没了。”

    苏谨言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姑娘何必如此?总不比丢了性命好些?”

    杨聪之哈哈笑道:“苏兄弟所言甚是。”

    几人谈话间不觉已经日落西山,冬月里白天似乎格外的短。杨聪之叫来小二店里是否有空房,小二回店里只有两间客房。杨聪之便都要来了,本想他与苏谨言一间,苏小怡与周莹一间房凑合一宿。谁知苏谨言与苏小怡非要共住一间,杨聪之也不好强求也不好去周莹房间,最后无奈到小二住的灶房与小二挤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