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韬略
繁体版

第673章 灾难频发

    如今大唐的走势正在一步又一步地沿着历史的脉络,不断向前发展着。

    丁瑜洲偶尔会心血来潮,掐指细算时间,期待着那最后的时刻。

    一切都在按兵不动地进行着,一切又是那样的顺其自然,看似毫无波澜。

    如今皇帝李治名义上还在,皇帝武媚娘与李治的关系也依然是那样的和睦,只

    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皇帝陛下的身体每日俱下,已经到了无法处理朝政的程度。

    皇帝眼睛看不清奏疏上的字,所以不得不委托皇后来处理,加之太子年幼,这

    倒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偏偏朝中有些思想守旧的大臣,对于此事的看法,一度出现了分歧。

    大臣们的意见不一,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原本一些支持皇后的人如今阵营也有些松动,毕竟牝鸡司晨是自古以来绝对禁

    止的事情。

    不光朝中大臣反对,就连民间也渐渐出现了一些别样的声音,反对的语言出现

    在如此境地的原因在于大唐的国运似乎不如前几年那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了。

    尤其到了总章二年的时候,整个大唐都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

    这一年,一代名将李继,原名徐懋功,被赐了国姓的忠臣,这位太宗朝最后的

    老臣,在平定高句丽的荣耀中走完了自己戎马疆场的壮丽人生,诠释了忠义两全的

    人生结局,他先后历经高祖、太宗和高宗三朝,还是当年在废王立武过程中力挽狂

    澜的人,他力主这是陛下家事,一言定乾坤,最终让李治下定决心册立武媚娘为皇后。

    虽然李绩不像丁瑜洲和许敬宗他们那样是武媚娘的铁杆粉丝,但是自从李治立

    了武媚娘当了皇后之后,他就渐渐淡出朝廷,不再过多关注朝政大事,只在国家有

    战事发生时才主动请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李绩和武媚娘不算是同盟,但是他的存在对于武媚娘而言,是定海神针一样的

    人物,他的存在从来不会让武媚娘担心和忧虑。

    武媚娘知道李继懂得分寸,知进退,所以对李绩格外尊崇。

    在李绩病重期间,她尝尝亲自带着太子李弘前往李府中探望,寻医问药,表达

    最大的关心,以最为荣耀的方式表达对他的关怀。

    对于李绩的葬礼,武媚娘很是关注,以帝后的名义送去丧仪,还对他的身后事

    做了最隆重的安排,以最光荣的方式将他下葬,给予陪葬皇陵的最高待遇,一度之

    间举国哀悼。

    对于李绩的逝去,武媚娘是深感惋惜和担心的,担忧自己的地位和势力不保。

    因为李绩是军方力量的代表,如今军方力量的代表人物面临着更换,那么军方

    新代表对于武皇后的支持与否,便成了武媚娘心中格外担心和挂念的事情。

    为此,武媚娘曾经多次私下里对丁瑜洲表达了自己的这份担心和忧虑,因为军

    中除了李绩这位名臣之外,还有曾经也同样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大将军刘仁轨。

    他可是一直反对武媚娘的人。

    对于武媚娘的担心和忧虑,丁瑜洲总是抱以极为自信和极为爽快的语气告诉

    她:“娘娘,此人不必担心,到时自有解决之法,船到桥头自然直,臣敢保证,他

    折腾不出来什么风浪,不到两年,这些反对势力都将消失殆尽。到那个时候,娘娘

    在士兵中的支持者就会大幅度增加,所以现在只需按兵不动,其他大可不必担心和

    忧虑。”

    有了丁瑜洲的劝慰,武媚娘稍稍放心些许,因为她已经全然相信丁瑜洲的预测

    之能。

    她一直认为,丁瑜洲话是绝不会有错的,确实丁瑜洲所说的,都是根据史书记

    载的,这些事都是在历史上确确实实发生的。

    丁瑜洲很自信,事情发展到现在,大唐每个人的历史轨迹一直都没有被搞乱。

    果不急然,当真如丁瑜洲所预料的那样,在李绩逝世的第二年,军队代表刘仁

    轨将军不知为何突然之间就以年老体弱多病为由请求辞官回家。

    很快,武媚娘以皇帝名义虚情假意地挽留了一番,最后爽快地准了刘仁轨的退

    休奏请。

    刘仁轨走了,武媚娘着实松了一口气。

    其实,刘仁轨的离开,是丁瑜洲暗中操作所致,他知道刘仁轨此人性情直爽,

    清高孤傲,受不了排挤,他联络其他大臣对他加以排挤,才导致刘仁轨的去意。

    刘仁轨驰骋疆场的眼光很敏锐,他清楚地明白,毕竟到了这个时候,朝中大臣

    们该新旧更替了。

    随着刘仁轨的辞职,许敬宗紧随其后,毕竟他已经年迈不堪,也向朝廷递交了

    辞职奏疏。

    他年纪太大了,确实到了该告老还乡的时候了,之前他就已经想着要辞职归

    隐,只是屡屡被李治驳斥了回来。

    如今朝中一大批老臣逝世的逝世,辞职的辞职,许敬宗早已不再眷恋红尘世

    俗,打定了告老还乡的想法,确实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也到了他该退休休息的时候了。

    饱经风霜的许敬宗,满头华发,颤颤巍巍地谢过帝后的准奏,告别了大唐的朝

    廷,回到了他自己的府邸颐养天年。

    两年后,到了咸亨三年,许敬宗去世,享年81岁,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谢幕。

    随着许敬宗的离开,伤心落泪的事情还远远没有过去。

    总章三年,也就是咸亨元年八月,武媚娘的母亲杨老夫人也驾鹤西去。

    杨老夫人,这个武媚娘一生的至亲,一生最仰仗的母亲,如今是她的得力帮

    手,带着不舍,撒手人寰地离世了。

    在武媚娘最需要她的时候,骤然离世,武媚娘悲痛不己。

    自幼在母亲悉心教育和精心关爱下长大的武媚娘,面对着母亲的离世,泪如雨

    下,哽咽晕厥,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碍于身份尊贵,无法参加母亲丧礼,只得独坐

    空窗,跪在佛前,默默流泪。

    杨老夫人的丧仪极尽哀荣,规格和待遇相当于亲王的正室王妃。至亲的逝去,

    支持者的离开,让武媚娘伤心不已,同时这一年大唐国内更是各种风波灾难不断。

    各地地震频发,水旱洪涝灾害接踵而来,一时之间灾害连连,长安洛阳附近很

    多灾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就在这个时候大唐与吐蕃两军交战打仗,大唐还

    被吐蕃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