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韬略
繁体版

第398章 君心无情(自古如此)

    如此这种情况,一方不知自己另一方的状况,所以两方均一意孤行地采取着各

    自的行动,丁瑜洲不知道阿元他们已经开始逃亡,长孙浩然和阿元也不知道丁瑜洲

    已经替他筹谋好了一切。

    因为两方之间没有信息联络,反倒让事情越来越糟糕。

    丁瑜洲从种种迹象中猜测阿元和长孙浩然肯定是走到了一起,并且因为迟迟搜

    寻不到长孙浩然,许敬宗动用了京兆尹的兵丁满城搜寻,连续搜寻了几日,却也没

    有发现动静。

    如此动态让丁瑜洲敏锐地断定到阿元和张森浩然有可能已经不在长安城内了。

    他对这两个人的表现深感失望,不过考虑他们俩当时的处境,也多了一些理

    解,毕竟在当时那种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除了逃亡仿佛也别无选择了。

    只不过如此重大的决定,他们为何没有找自己商量。

    这让丁瑜洲心中对阿元和长孙浩然有埋怨。

    这件事情拖了有五六天之后,许敬宗突然派人传来消息问:

    可有长孙浩然的消息,如若没有,这事情就要被正式汇报到皇帝那里去了。

    武媚娘同时也传来消息,皇帝已经同意减免长孙浩然的罪行,但必须由经过皇

    帝的亲自审判,在刑部备案才能够释放。

    这可糟了,皇帝要见长孙浩然,其实皇帝对长孙浩然这个人并不认识,只是因

    为被丁瑜洲、武媚娘二人同时求情,反倒让李治深感惊奇,所以才引起李治的兴趣

    想着见一见长孙浩然。

    李治的身体慢慢恢复了,也来了兴致,传令许敬宗要提审长孙浩然这个人,所

    以许敬宗着急了,才催促丁瑜洲速速将长孙浩然找到好让他面见皇帝。

    皇帝参与此事,直接导致这件事的程度升级了,可是长孙浩然此时并不在长

    安,丁瑜洲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去了哪里,如此一来,事态变得复杂,愈发凶多吉少。

    这可怎么办?

    这道难题真得难住了丁瑜洲,因为史书攻略中没有任何记载,也没有任何提

    示,以至于丁瑜洲只能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如果解决不好,那必是一场灾难和祸事。

    许敬宗得不到丁瑜洲的回复,加上李治催促得急,他只得向皇帝说明了实情。

    与此同时,许敬宗经过审判长孙无忌的家人有了新的收获,不知是屈打成招还

    是特意构陷,反正物证和人证都越发坐实了长孙无忌意图谋反的罪名,

    许敬宗借势打力,便向李治告发说长孙无忌的罪名是实实在在的,不存在任何

    疑点,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为长孙无忌平反,所有的证据都直接指明长孙无忌意

    图篡权夺位,推翻帝制。

    这样一来,让李治的注意力从长孙浩然的身上转移到了长孙无忌的身上,算是

    一种间接的保护。

    长孙无忌原本没有事,竟然在许敬宗等人的撺掇下成了一件铁案,成了一件被

    记载于史册的大案,成了彻底扳倒元老大臣最后的重要事件。

    李治对于这个照顾自己有加拥戴自己有功的舅舅,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那份依赖

    和亲情,此时剩下的只是怨恨和恼怒,他听完许敬宗的话根本没有怀疑,完全相

    信,甚至到了许敬宗说什么他就信什么的程度。

    如此一来,这还了得,李治的相信就是最重要的信号,已经对长孙无忌一案彻

    底定了调,对于最终宣判程度如何,李治还有更大的决断。

    于是乎,李治更加痛恨长孙无忌,再度下令要惩罚长孙无忌,此时长孙无忌已

    被贬到了黔州,李治觉得如此惩罚还不够,还要对他再度登峰造极进行迫害。

    长孙无忌的案子定了调,就差盖棺论定,包括柳奭和韩瑗等人的案子,也都同

    时定性定调。

    对于柳奭和韩瑗二人,李治下令分别派出两组御史前往象州和振州,将他们二

    人带上枷锁,如同拴杀人犯一般,先行押回长安,以便对他们的罪行进行审定和宣判。

    李治还下令成立以许敬宗为首的中央调查组,重新将长孙无忌的案子再梳理一番。

    皇帝的诏令颁发全国各州县,各官员全都倒吸一口凉气,甚至有些官员的心中

    还升起了希望之火,大家以为皇帝这是要替长孙无忌翻案,猜测要为他平反昭雪,

    可后续的事情发展证明,实际不然,皇帝这份命令无非是做做姿态。

    地下审判工作都已经做足了,就差表面的一系列操作,这只是前奏,只是处理

    长孙无忌结局的前奏,无非就是要将他这个案子真真正正做成一场证据确凿、不容

    置疑的铁案。

    这些审判不是做给皇帝看的,是做给天下臣民看的。

    案子审判很顺利,一通快速审判后,长孙无忌的案子最后定调与之前审判结果

    一致,就是长孙无忌的谋反之罪成立。

    长孙无忌的罪名不容置疑。

    此消息颁发全国,让全国子民全都知晓此事。

    紧接着趁热打铁,李治马不停蹄地派出一路使节团,其中团长是一个叫袁公瑜

    的御史大夫,他此番行动之目的不是宣读皇帝的诏令,而是有着更深邃的筹谋。

    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丁瑜洲全然知晓,虽然他的游戏攻略中记载的特别清

    楚,但是他没有参与,他不想做这种违背良心的事,所以他选择逃避和低调。

    他知道,许敬宗等人无非是屈打成招,无非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无非是乱编罪

    名,他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更不愿意去做这种伤天害理怨望朝廷元老大臣的

    事,他不忍心也不愿意。

    于此,李治也没有强求他,算是对他的一份尊崇了。

    皇帝因为审问定罪长孙无忌,所以对长孙浩然的事倒不甚关心,只是那日提起

    过之后就再也没有提及,这让丁瑜洲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安慰,毕竟如此一来,可以

    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来搜寻。

    ......

    长孙浩然和阿元一路上风餐露宿,只顾着赶路,并不知晓朝廷里发生的事,也

    不知道长安城内已经风向变化。

    他们继续着他们的逃亡之路,二人带了足够的盘缠,也带足了足够的衣物,只

    是一路向南,欣赏沿途风景,倒也惬意,一心想要到达蜀地。

    阿元已经想好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他听丁瑜洲说自古以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所以他们想着逃往蜀地,以求与世隔绝,实现内心的人生选择。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