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韬略
繁体版

第364章 唐僧的烦心事(会是什么呢?)

    大慈恩寺后院禅房是玄奘大师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

    禅房内古朴典雅、清净无华,室内悬挂着黄色帘幔,案几上摆放着各种香炉、

    佛像、经书等物。

    禅房整体的装饰并不繁华,并不富丽,却自带着一股独特的味道,清新脱俗,

    犹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不声张,不复杂,却有着脱俗的美感。

    古朴的香炉内燃放着常用的檀香,檀香悠然提神的味道,让人心静,思绪沉稳。

    禅房正中对门的佛龛里供奉着一尊半人高的释迦牟尼佛像。

    丁瑜洲见那佛像带有西域胡人的面貌特征,凭借佛像的特点,知道这并不是唐

    人所使用的佛像,心中猜测应该是玄奘大师从西域带来的佛像。

    这佛像通体鎏金,金光灿灿,带有沉稳的佛家气息。

    佛像两侧摆有烛台、时新鲜花等物品,不再一一赘述。

    当时佛教造像艺术具有明显不同于后世的特点,隋唐之后的佛像渐渐丰满有

    型,雍容华贵,与南北朝时期依旧带有的胡风特点不同。

    丁瑜洲据此能够很明显地判断出这尊佛像并不是常见的佛像,这件释迦牟尼的

    形象偏瘦,瘦骨嶙峋间目露坚定的目光。

    丁瑜洲知道,这是佛门重地,按照佛门礼节对着释迦牟尼佛像上了一炷香。

    玄奘大师全程陪同,面带和善的微笑,浅笑嫣然。

    玄奘大师见丁瑜洲如此礼敬,深感欣慰,邀请丁瑜洲坐下,随后有小师傅端上

    茶盏等待客物品便退了出去。

    玄奘大师示意众人都会出去,并吩咐将禅房的门窗全都关上,只留下他和丁瑜

    洲在内,包括阿元等人也都走了出来,他们知道玄奘和丁瑜洲有要事商量。

    丁瑜洲对玄奘大师出手相救深表感谢,也因为他心中对这玄奘大师颇有敬畏之

    意,首先说道:

    “大师,真是感谢刚才施救之恩,如若大师不出手相救,丁某恐怕就要葬身此

    地了。”

    玄奘大师听后,微微一笑,嘴角上扬,那儒雅淡定的脸庞上透着得体的笑,说道:

    “丁施主不必如此客气,这也是贫僧应当做的事情。分内之事,不敢领谢。如

    若施主在本寺遇难,那也是贫僧的罪过,上天有好生之德,佛法无边,更应以慈悲

    为怀,施主与贫僧有缘,自不能袖手旁观。”

    丁瑜洲在胸前双手合十,对玄奘大师敬礼道:

    “大师,您是得道高僧,见识颇多,非凡无比,不是我等世俗之人所能企及

    的,不知以大师看,那些人所谓何事要来追杀丁某呢?”

    玄奘大师抬眸看了丁瑜洲一眼,慈和的脸上带出淡淡的笑意,犹如沽沽流淌的

    泉水,越聚越多,说道:

    “施主明知故问吧。难道是真的不知这些人的来历吗?”

    丁瑜洲听玄奘的反问话,意思很明显了,他原来也知道答案,自己其实也知道

    答案,看来事情果真如自己所料,是那些人下的手,同时这让丁瑜洲对玄奘愈发崇

    敬,因为玄奘刚回长安不久,竟早已知晓长安内外变局。

    丁瑜洲见玄奘态度真诚,想求证自己心中的答案,便直言不讳地说道:

    “既然大师都已知晓,丁某也不敢有所欺瞒,丁某觉得这些人应该是长孙无忌

    他们派来的,您说我的说法是对还是错呢?”

    玄奘大师点了点头,没有立即回答,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

    “所言甚是,这朝廷局势变幻莫测,就如这外面吹着的风,时而小时而大,时

    而狂风时而为雨,说不清道不明,无非都是人心作祟。人在官场,人在红尘,保不

    准,纷扰不断,烦恼不断,只有遁入空门,放下红尘才能求得解脱。”

    玄奘说着,同时不忘伸手邀请丁瑜洲喝茶。

    丁瑜洲一边听着玄奘的回答,一边接受了玄奘的邀请,随即端起他桌子旁边的

    一盏茶,那是一个青釉荷叶造型的茶杯,杯子里续满了茶水,泛着热腾腾的水雾。

    那青釉茶杯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独特的光泽。古朴淡雅的茶具风格不

    似宋朝之后的那般光彩华丽,这时候还没有出现五彩工艺,器物依旧都是纯色,比

    如甜白釉、白釉、青釉等较为常见,虽是如此,却也独具一种儒雅之风和轻盈脱俗

    之感。

    屋子里静悄悄的,能够听到外面传来的鸟语声,还有外面人员来回走动的脚步声。

    如此静谧的环境,只有丁瑜洲和玄奘在禅房内叙话,这让众人对丁瑜洲心生敬

    畏,同时也深感神秘。

    众人没有命令不敢进入,就算里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众人也不敢进入。

    丁瑜洲咽下去茶水,思考着玄奘的话,感到极有深意,于是说道:

    “此事却如您所言,身处红尘之中有万般不得已,就算贵如皇上皇后,也是充

    满了许多的无可奈何,可出家与入世,都是人生选择,有些人愿意选择当个劳苦

    人,劳苦一辈子,有些人选择与青灯古卷相伴,度过一辈子,众生法相不同,选择

    便也就不同。”

    玄奘大师对丁瑜洲的一席话深表赞同,说道:

    “施主所言不虚,众生的选择那是众生的心愿所在,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就拿

    当今朝政局面来看,选对人选错人都是一念之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施主可要

    把握好了。”

    丁瑜洲听完玄奘大师的话,深觉道理颇丰,虽然言简意赅,却是渗透哲理。

    他知道玄奘大师是世外高人,用出家人的眼光看世俗朝政别有一番独到见解,

    对他不由得又增加了几分钦佩,佩服道:

    “大师顾虑周全,目光长远,丁某实在是钦佩,多谢大师指点。”

    玄奘大师也喝了一口茶,但茶杯也是荷叶造型的绿釉茶杯,又补充道:

    “只是有时候表现的过于着急,往往会适得其反,还是应该循序渐进,一点点

    改变才好。不瞒施主,大慈恩寺也是危机四伏,暗流涌动,表面看什么事没有,香

    火不断,可殊不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丁瑜洲听玄奘大师的话充满了担忧,脸上虽然没有任何的慌张神色。但是还是

    看出了玄奘内心的紧张。

    虽然他是得道高僧,看淡了一切,看空了一切,情绪不会起波澜,但大是大非

    还是难免会扰乱心绪。

    丁瑜洲说道:

    “大师,这话怎讲?难道寺里遭遇什么困难了?”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