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韬略
繁体版

第一百九十四章 诞下小公主

    朝政风云变幻莫测,犹如蝴蝶效应一般,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涉及内外许多人的

    利益,一件事或许就会牵动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生死与富贵。

    因此,朝廷内外充满了无数双眼睛和耳朵,密切注视着皇帝的举动。

    李治突然之间下了这么一道诏书,明眼人都知道这道诏书背后的目的。

    丁瑜洲知道现在是初唐时期,魏晋南北朝以来所形成的九品中正制仍然还在盛

    行,虽然科举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仍然只是占有非常小的

    比例。

    国家官员的选拔任用依旧沿用原有的固定模式,也就是刚才所说的九品中正制。

    这种制度的实行是世家大族之间互相举荐对方的子弟入朝,进而在整个朝廷中

    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这种局面的形成严重限制了广大寒门子弟上升的渠道,世家大族则可以轻而易

    举占据朝廷核心官职。

    比如当时候的人,如果他有五品的官职就可以在自家门口立一个柱子,这根柱

    子就叫做“阀”。如果这家能够三代人都拥有五品以上的官职,就可以在门口在立一

    根不同的柱子,名曰“阅”。

    这不同的柱子就代表着这户人家地位和身份的尊贵程度不同。

    武媚娘的父亲武士彠,确确实实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但是她的祖父和曾祖父则

    是不入流的小门小户,只做过一些小官,再者,武媚娘出文水武家,也根本不是什

    么名门望族。

    宫中大多数嫔妃都是名门望族的官宦小姐。只有武媚娘出生寒微。所以,以武

    媚娘才一直对自己的出身耿耿于怀。

    让李治下这道诏书的原因,除了李治觉得对武媚娘的愧疚之意之外,还因为武

    媚娘再次怀孕即将临盆,这也是为什么王皇后和萧淑妃决定采取致命措施,要将武

    昭仪彻底打垮的原因。

    这是武媚娘和李治的第二个孩子,着实让李治期盼了许久。

    在所有人的期待下,武媚娘于永徽五年的春天顺利诞下一个女儿。

    对于这个女儿,武媚娘是极为喜爱的,不仅因为这是她的第一个女儿,而且因

    为这个小公主长得极为可爱,襁褓中的公主像粉团一样,大大的眼睛像极了洋娃

    娃,五官精致,遗传了武媚娘的容貌特点,模样甚是漂亮。

    不过,小公主的整体模样极像李治,所以让李治对这位小公主比对其他公主和

    皇子都要宠爱。

    李治每日下了早朝就会第一时间赶到武昭仪的宫殿来看望小公主,时常会留在

    这里很长时间。

    宫里的其他嫔妃也常常来武媚娘的寝宫来探望小公主,唯独王皇后和萧淑妃二

    人,因为之前与武媚娘的诬陷事件,三人的关系不甚太好,她们久久没有来探视。

    武媚娘并不十分在意,毕竟仇人和敌人来自己宫里,她是不欢迎的,她甚至并

    不希望王皇后和萧淑妃前来。

    只是李治还寄希望于后宫和睦相处。期待着她们三个人的关系不要闹得如此之

    僵,每每前来探望总是询问皇后和淑妃可前来?

    武媚娘只是缓缓说:

    “开春宫里事务繁忙,皇后和淑妃料理后宫事务,无暇前来,臣妾倒并不怪

    罪。臣妾忍气吞声些,只要后宫和睦,这也是应该的。”

    李治对武媚娘如此识大体的行为表示感动和赞同,想着法子来补偿一下她,对

    她说道:

    “媚娘,你做昭仪有些年头了,等春分时节,朕就晋升你的位分吧,你现在是

    昭仪,属于九嫔之首,朕觉得晋封你为贵妃,你也当得,如何?”

    武媚娘一听李治如此重视自己,直接晋封自己做正一品贵妃,这可是四妃之

    首,心中甚是高兴,由于她一直在李治面前表现她落落大方、不慕名利的良好形

    象,所以她心里虽然想着被晋封位分,但是话却不能这么说:

    “皇上,臣妾不在乎位分的高低,只在乎皇上的心里有臣妾,只要皇上心里有

    臣妾,臣妾哪怕是一介宫女也心满意足。再说如果臣妾被晋封为贵妃,到时会在淑

    妃姐姐之上,淑妃姐姐岂不更对臣妾有偏见吗?”

    李治一听武媚娘如此懂事,如此善解人意,心下对武媚娘愈加宠爱,说道:

    “好,那此事就暂时搁置,再重长计议吧。”

    武媚娘心里虽然有些失落,但是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她觉得只要抓住

    了李治的心,位分倒是其次,她的未来还有更大的目标。

    ……

    宫里处处都是耳目,处处都透着别人的眼线。皇帝在武媚娘宫里对她的承诺,

    不知不觉被传到了萧淑妃的耳中,也传到了王皇后的耳中。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又引发了一场宫廷的斗争。

    只是这次与上次不同,这次出手的不是皇后,而是萧淑妃。

    萧淑妃不同于王皇后,王皇后颇有城府,不善言辞,却心中算计很深,萧淑妃

    却恰恰相反,什么事情都表现在自己的脸上。

    不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内心想法,她都毫不保留的表现在脸上。

    所以像萧淑妃这种率性的人,什么事情都很直接,不会搞那些小动作,或者背

    着其他什么人去做什么事情,她的方法说来也很搞笑,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劲儿地

    跑到李治的面前去告武媚娘的状,说武媚娘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李治素来知道萧淑妃的为人,也知道武媚娘的为人,所以对萧淑妃告的这个刁

    状根本听不到心里去,就以为她这是女人在吃醋。

    萧淑妃一度要求李治降低武媚娘的位分,因为武媚娘出身低微又曾是侍候过先

    皇的人。

    李治对萧淑妃的这个提议很反感,只是口头上答应着,并没有对武媚娘采取任

    何的惩处措施。

    萧淑妃看到李治没有采取措施,心中不忿,一直在李治面前说武媚娘的坏话。

    她这种做法非但没有让李治改变对武媚娘的宠爱,反而愈发增加了李治对武媚娘的

    好感。

    萧淑妃兴起的这波风浪,非但没有撼动武媚娘在宫里的地位,反而在无形之中

    愈发增强了武媚娘在后宫中的牢固地位。

    所以她引起的这波风浪无非是在宫里增加了一些舆论,成了宫里人茶余饭后的

    谈资,对武媚娘没有造成任何损害。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