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宋志
繁体版

第三十章 迎接

    听到赵朔的称呼,刘总管却是一怔,毕竟此前赵朔一直都是喊自己刘总管,虽然对自己足够信任,但却并不显亲近。而今天这声自然而然的‘刘老’,却让刘总管感受到了一丝信任。

    “刘老?”见刘总管没回复,赵朔不由再次出声,抬头看着刘总管。

    刘总管回过神来,赶忙走上前站在了赵朔的右前方。正想开口,却又被赵朔挥手打断。

    “坐着说,其他人先下去吧。”

    “...谢王爷”刘总管稍一犹豫,倒也不推辞,待周客搬来椅子便坐下。

    “王爷,老奴已厘清府上与大部分朝中各官员间的利益往来。但仍有部分官员乃是烈王爷亲自负责的,老奴在书房中并没发现关于那部分官员的记载。”

    自昨天做下决定后,赵朔便与刘总管在书房核查暗账,厘清王府给各官员输送的利益。而通过那本放在书房暗格中的账本,赵朔才知道原来王府的人脉还挺广的,而且赵朔也在其上看到了许多上辈子在史书上才能看见的名字。而上面最出名的,便是现担任代理户部尚书的蔡京,蔡元长。

    不过,虽然确认了这位就是上一世臭名昭著的六贼之首,但这个宋朝毕竟跟上辈子不一样,因此赵朔也不知道会不会仍旧那般发展。

    “这倒是有些麻烦,毕竟只给高家一些普通官员却隐瞒重要官员,容易产生误会。不过朝中官员也不是傻子,如果确认了王府有意交接,自然会寻到高家人,我们这边只是做个表态罢了。

    而且,普通官员的利益我们可以保留,但重要官员,高家也不敢让我们插手,不然出钱的是咱们,却在他们那边做事,到时候王府开口了他们听谁的呢。因此,这事倒不是很重要。”

    刘总管微微颔首,他自然是明白其中道理的,只是尝试询问,若是能完整交接自然是更好。

    “那么,若是为二殿下换取支持,需要以何为线?”这是在询问,最低的要争取到的底线,毕竟到时谈判之事,大概率是由刘总管负责。

    “我对军中之事并不太了解。但,凡是军队,必离不开三者,编制、兵源、后勤。战力先不谈,那个只能让小聪自己解决。但是为其扩大编制,招收壮丁,保障后勤,却是我等可以争取的方向。”赵朔顿了一下,说出了最低要求。

    “两营编制,最好能配马。允许小聪自行召集兵源,不得插手,且小聪那一份后勤要保证足额。”

    两营配马,那就是千人的骑兵营。允许在军中自召兵源,那范围便有些广了,加上足额后勤,优厚的待遇可以保证赵聪能在军中招到的壮丁必然是中上水准。

    赵朔自然可以提出让赵朔领更多的兵马,但一来赵朔并不知道赵聪有没有统兵经验,贸然给他个上万人马可能管不过来;二来则是,赵朔觉得这个世界既然有超凡力量,那么按道理来说应该是精兵营更有作用。而且集中资源养一千骑兵跟分散资源养一万步卒,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老奴明白了,既王爷已有决断,那老奴便不再多言。”

    ......

    另一边,童贯领着的禁军队伍过了相国寺后,沿着御街直奔皇城。到得宣德门后,众人下马,而高将军二人也从马车下来。童贯上前出示了令牌,通过核验后便亲自带着高家二人前往垂拱殿。而高家的八位猛士,则被留在了宫门外。

    进入宣德门后往左,走得片刻后自长庆门而入宫道,在即将抵达皇仪门时右转再走上一会儿,便到了垂拱殿。

    到殿外后,童贯躬身告退,将高家二人交给了垂拱殿的内侍。

    接引的内侍不过三十岁的样子,但却完美符合了高将军对宦官的印象。面白无须,声音尖细,表面的笑容下隐藏的是森冷的阴鸷。‘比那位童道夫差得远了’,高将军在心中做下评断。

    前方的内侍操着尖细的声音,说话倒是客气,显然他也知道这位高将军的身份。

    “高将军您这边请,最近垂拱殿这边儿正好在修花剪枝,有些乱,您别介意。”言语却并没有多少尊重,一副自己仿佛是这垂拱殿主人的神气模样。

    高将军自然不至于跟个阉人一般见识,尤其是这个阉人还是个内侍殿头,而且是在天子办公的垂拱殿。因此,高将军只是颔首不语。

    “杨戬!咱家不是跟你说了,让你不准靠近垂拱殿吗?”走没两三步,前头的公公又好似发现了什么,指着正在一旁修枝的一个年轻内侍发出了厉喝。

    “王殿头,小的也是没有办法呀,前几日梁押班见花园杂乱,便亲自去内侍省那边招人,小的也是被推出来的呀。”那名叫杨戬的内侍神情惶恐,满口告罪,但偶尔滴溜转的眼神却让高将军觉得此事可能没那么简单。

    听到梁押班的名头后,王殿头露出了畏惧的神情,仿佛不甘心但又无可奈何,本就发白的面孔憋得更是有些铁青。王殿头最终只能挥挥手,然后继续将高家二人带入垂拱殿内,在安排好后告退离去。

    高将军二人在殿内等了近半个时辰后,王殿头才进来告知陛下已经下朝了,正在往垂拱殿而来,让高将军二人出去等候。

    高将军起身先是为稚嫩少年整理了下衣冠,而后才把自己身上的衣褶捋平,往外走去。在门外站定后,高将军转身面对少年做出最后的叮嘱。

    “世则,待会见到陛下,万不可失了礼数,需得敬小慎微。”

    “侄儿明白。”高世则拱手回应。

    少顷,殿外传来了内侍们齐刷的行礼声,二人便知道皇上已经到了,赶忙往外走去。

    走没几步,便看见了前方正有一群人迎面而来,为首身穿明黄龙袍之人,正是当今皇帝赵煦。

    高将军与高世则再跨两步,站定后行礼揖拜。

    “臣亳州防御使高公绘、高公纪之子高世则,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翌日巳时,晨练完后回到王府的赵朔久违的穿上象征王爷身份的袍服,在大厅中等候着高家之人到来。

    昨日,高家自宫中出来后,便派人来王府投了拜帖,言于今日巳时前来。

    稍后,有门房通禀高家来人,已被接引进来。赵朔在椅子上继续坐着,直到看见门边的周客示意,这才起身走向门外。

    走到门边,刚好看见一中年高瘦男子与一面相稚嫩的少年迎面而来,便带着笑容迎了上去。

    “小侄见过舅父,小侄已在厅内备好清茶,还请入屋一叙。”只是拱手,却没有揖拜,因为郡王的身份比高家二人高。

    高公绘仅在小时候与这位侄子见过面,待到稍大一些后,便更是没见过了,因此对这位侄子并无其他印象。但既然赵朔张口便是自称小侄,那么高公绘自然也是笑容满面的回应。

    “有劳侄儿费心,请。”

    到得厅内坐下,赵朔居于上位,而高家二人则坐于赵朔右手下座,刘总管立于赵朔身后。

    待下人奉完茶后,高公绘先是以家常的语气开口。

    “侄儿,这小子乃是公纪大兄之子,叫高世则,今年十五,与你乃是堂兄弟。世则,快叫朔堂兄。”高公绘先是介绍了一下身旁的稚嫩脸少年。

    “见过朔堂兄。”高世则起身向赵朔问好,眼神中略带好奇。

    赵朔自是微笑颔首,忽的又似想起了什么。

    “世则堂弟可有官阶在身?亦或是准备入举?”

    高世则看了高公绘一眼,见其眼神中并不阻止,这才开口道。

    “昨日入宫后,陛下已下诏追封先父为新兴郡王,世则亦得以恩补,不日将授左班殿直。”言语中仿佛在透露着什么。

    “不错不错,不愧是世则堂弟,年少有为啊。”赵朔像是并无察觉一样。

    见此高世则也并无其他表现,只是安静的坐了回去后,又换成了高公绘开口。

    “今日前来主要是为了两件事,一是祭拜一下郡王夫妇,事发之时我等高家人皆不在京中,无法第一时间过来。后又因公职在身而无法擅离,只能等陛下同意方可进京祭拜,希望侄儿见谅;二是,高家久未返京,对如今京中的各方事务皆不太了解,还希望侄儿能尽地主之情,稍予以帮助,让我等好早些了解京中情况。我等必有厚礼答谢。”这已经可以算是明示赵朔了。

    “祭拜之事可以理解,公职在身确实无法擅离职守,哪怕家亲在天之灵,亦是会理解高家的。若是舅父与堂弟有心,稍后小侄便可带舅父前往灵堂上三炷香,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至于了解京中之事嘛,还望得舅父谅解,小侄尚处于服丧守孝期间,不得外出会客,此事小侄倒是爱莫能助了”

    高公绘眼中精光一闪而过,以为赵朔是打算拒绝,但赵朔紧接着又是开口。

    “不过,家中总管已在王府服侍几十年了,对京中情况甚是了然,不若改让刘总管作陪如何?”

    “守孝之期难免,可以理解。既如此,那便麻烦刘总管了,待事了之后,公绘必备厚礼答谢。”高公绘心中一动,随即也是面色带着笑容,对着赵朔做出理解的表情。

    而赵朔也适时客套两句,然后便将之后的事情交托给了刘总管。

    高家二人在祭拜完郡王夫妇后,刘总管便以相送认路高府之名一同跟了出去。但直到酉时过后,刘总管才略带酒气的回到了王府。

    虽是带着酒气,但刘总管却眼神清明,显然并没有真的受酒精影响。刘总管一回到王府,便马上找到了赵朔的院子里。

    “王爷,事已谈妥了,王爷您所提的要求高将军基本都接受,但是高家只能保障补给,无法保障军备。且由于西北骑兵数量不多,战马数量无法保证。高家只能尽量争取,并且时间上会多耗费上些许时日。”

    “好,辛苦刘老了。时间上慢一些倒是无妨,只要京中官员利益输送仍掌握在咱们手中,那便无惧其反悔。”

    若是高家愿意自己让出利益给京中的官员,那么便不用同意赵朔的请求。而既然同意了,那么能让岳阳王府帮忙承担一定的付出,而且是以高家的名义送出。那对高家来说,既能节省一笔巨大的开支,又可以收买人心,自然是求之不得的。毕竟,高家可不算是什么大富之家。

    赵朔本以为这件事便到此为止了,接下来便会变成正常的利益互换,各取所需。但到了第二天,赵朔看着那面相稚嫩,或者说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高世则再次出现在王府时,表情不禁表现出些许错愕,两指捏着眉心感到有些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