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宝生涯
繁体版

第一千二十章 金钟

    老蛟精可能是感觉到了孟子涛心中的不喜,问道:“王少,如果喜欢的话,我送你一两件。”

    孟子涛把玉璧还了回去,淡淡地说:“还是算了吧,这玩意我拿回去又有什么用?”

    老蛟精呵呵一笑,既然孟子涛不要,他可不会勉强,这玩意值不少钱的。

    随后在老蛟精的招呼下,众人慢慢地走进了屋,只见里面有些狭小,家具杂物之类的东西几乎堆满了房屋空间,有些东西上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孟子涛马上就分辨出来,这是使用化学药剂做旧的味道。

    老蛟精带着大家一直走到里面的小厅,屋里的情况才有些好转,也没有刺鼻的异味了。

    见老蛟精准备请大家入座,孟子涛直接说道:“不用麻烦了,直接给我看东西吧。”

    “好的。”

    老蛟精也没怎么犹豫,又带着大家来到里面一个房间,用钥匙打开房门之后,他顺手打开了屋里的灯光。

    孟子涛顺着门口朝屋里看去,只见里面的东西摆放也有些凌乱,只是比外面好一些,而且东西五花八门,什么瓷器、玉器、青铜器等等,简直是应有尽有。

    老蛟精脸上带着一丝得色,随即招呼大家走进屋里。

    一进门,孟子涛就看到旁边放着的一些刀剑,其中大部分都是青铜器,表面长着红斑绿锈,一股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秦游看到这些青铜器,表情有些古怪:“我说老蛟精,你是不是又忘记先前的教训了,怎么又收青铜器了?”

    老蛟精笑道:“我又不是猪,这些青铜剑都是我从一位兵器藏家那收来的,就算要找麻烦,那也应该找那个藏家。”

    “这些兵器的品质不错呀,好端端的怎么会卖掉?”秦游有些诧异。

    “人这一生,谁没点难处?”老蛟精耸耸肩膀,不过具体的他并没有细说,估计是不想泄露货源吧。

    孟子涛走上前,挑出一把青铜剑打量了一下,这把剑长约55厘米,两头窄中间宽,最宽处约5厘米,最窄处约2厘米,重约0.5公斤。剑体呈蓝绿色,中间有些地方呈灰黑色,刀刃比较锋利,剑身上有老虎形状的图腾。

    从器形等方面来看,这应该是巴国的柳的到人就行。”

    “别人难道看不出鎏金吗?”

    “可以讲故事嘛,只要讲的动听,就不怕没人信。”

    “看来你讲的故事不好听,所以这钟还放在这里。”

    “我刚刚才拿到手,还没来得及讲呢,而且这玩意也不贵,只要有人信就赚大发了。”

    听到这,孟子涛开口道:“这口钟让给我怎么样?”

    老蛟精微微一怔:“您这是……哦,明白,明白,这钟就按原价让给您了。”

    孟子涛说:“那就不要了,辛苦费还是要给的,就这么定了!”

    之后,孟子涛又选了几样东西,就准备结账。

    老蛟精准备很充分,手里还有一台移动式刷卡机,直接刷卡结账。

    把东西搬到了车上,秦游上车之前,把老蛟精拉到一边:“这玩意你还记得吧。”

    老蛟精看到秦游拿出来的玉璇玑,有些惊讶:“咦,这玩意我不是卖给那老板了吗,怎么会在你这?哦,明白了,不过你问这事干嘛?”

    秦游说道:“我知道你的规矩,这事也不是我想问的,是王少想知道,你就直说吧,被他惦记上了,你就别想在国内混了,不过他记得你的好,你也不会吃亏就是了。”

    “你怎么……哎,好吧,这玩意其实是我猛爷手里拿的。”

    “你和猛爷这个老狐狸还有联系?”

    “偶尔,不过自从买了这玉璇玑之后,已经很久都没有联系上了,也不知道这家伙是不是养老去了。”

    老蛟精说到这里,又问道:“他还想知道什么事情?”

    “那些兵器的主人。”秦游说。

    “我就知道,你来我这准没好事!”老蛟精狠狠地瞪了秦游一眼。

    “切,我还羡慕你能和他搭上关系呢。”秦游笑着说道。

    “这种关系我宁可不要!”

    老蛟精有些无奈:“算了,我自己去跟他说吧……”

    在得知了那些兵器的主人是谁之后,孟子涛让俞铭送他过去,他之所以想要见那人一面,是因为看中了兵器主人的维护青铜器的能力,说不定可以邀请对方去他的博物馆工作。

    因为时间的关系,众人先去吃了午饭,这才来到兵器主人的住所。

    秦游去敲门,过了一会,不一位老太太出来了,看见自家门口来了这么多人,自然吃了一惊:“你们找谁?”

    秦游笑着说:“大妈,我是老胡的朋友,麻烦你跟他说秦游来了。”

    “你们等一会……”

    老太太进去了没一会,一位面容有些憔悴的中年人走了出来。

    “老胡,你怎么变成这个模样了?”秦游非常惊讶。

    “哎,别说了。”那个叫老胡的男子长叹一声,随后把大家带进了屋里。

    “问题就出在这些借条上?”秦游打量着桌上的借条。

    “是啊!”

    孟子涛打量的借条,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于是拿出了显微镜,通过便携显微镜观察,发现这5张借条的笔痕特征高度一致,但是哪怕是近两三年一个人的笔迹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笔迹鉴定强调的是一个“大同小”,其中“小异”恰恰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用笔不同,衬垫物不同,甚至书写时心情的不同,都会在笔痕上显现出一些细小的差异。但是,这5张借条惊人一致。2k阅